趙維清
(浙江農林大學經管學院,浙江杭州 311300)
?
杭州市農戶有機肥應用研究
趙維清
(浙江農林大學經管學院,浙江杭州 311300)
結合杭州市在扶持農戶有機肥推廣應用中的一系列政策,總結杭州市有機肥推廣應用現狀及在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方面取得的成效,針對有機肥應用過程中存在的農業主體不清晰、推廣力度不夠、社會化服務沒有跟上、產品市場混亂等制約因素,從主體培育、制度建設、社會化服務扥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有機肥;應用;現狀;對策
2.3016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范工程,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杭州市在有機肥推廣應用方面走在浙江省的前列,從2009 年開始將推廣有機肥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市農業、財政局聯合下發了《杭州市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項目資金管理辦法》,2010 年杭州市出臺《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商品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杭州市農業局杭農資(2013)42號文件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商品有機肥示范推廣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商品有機肥示范推廣計劃,在水稻、水果、蔬菜、茶葉等農產品生產領域推廣應用有機肥,做出了許多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總結杭州市有機肥推廣應用現狀及成效,研究杭州市農戶有機肥應用對策,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以及較強的時效性和試點、示范效應。
1.1 制定了嚴格的應用推廣計劃 根據《通知》文件精神,要求2011年該市示范推廣杭產商品有機肥應用4萬t以上;2015年達到8萬t以上,力爭10萬t。2011年杭產商品有機肥生產量達到8萬t以上;2015年達到15萬t。2015年,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處理畜禽排泄物能力占排泄總量的50%以上,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商品有機肥示范推廣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5%~10%。
2014年杭州市下達給臨安市商品有機肥推廣任務7 000 t,臨安市全年銷售商品有機肥7 210 t,完成計劃的103%,財政補助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施用單位和個人59個(人),數量6 000 t,推廣面積2 590.67 hm2,其中:蔬菜637 t,面積284.67 hm2;水稻2 786 t,面積1 285.33 hm2;水果500 t,面積153.33 hm2;蠶桑304 t,面積202.67 hm2;其他經濟作物1 773 t,面積664.67 hm2[1]。
1.2 以杭產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為主 杭州市商品有機肥生產和銷售都保持旺盛的態勢,并且有機肥生產企業的有機肥都以市內銷售為主,從2014年杭州市商品有機肥生產銷售情況看,共有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31家,其中蕭山區占有12家,商品有機肥生產量達362 472.31 t;商品有機肥銷售量317 633.82 t,其中市內銷量217 038.64 t,吸納畜禽糞便1 144 714.27 t[2]。
1.3 強化資金扶持,鼓勵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 《通知》規定:“十二五”期間市級財政每年從支農和環保資金中安排不少于1 500萬元,用于扶持杭產商品有機肥的生產和施用,確保完成商品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工作目標。對年累計施用20 t以上的用戶,按300元/t標準給予補助,每個用戶最高補助20萬元,補助資金由市、區(縣、市)兩級財政按比例負擔。自2010年杭州市政府出臺支持政策以來,各級政府強化扶持政策,農戶施用有機肥補貼300元/t,連續實施了5年,通過政策引導,每年推廣應用數量逐步增加,很大程度依賴于政策保障。
1.4 加強宣傳指導 杭州市有機肥產量30余萬t,可吸納80萬t左右,有機肥應用可以控制農業氨污染、減少化肥投入量,列入五水共治、生態省建設、大氣污染防治考核任務。在工作上加強宣傳培訓和指導工作,并把商品有機肥推廣與標準農田地力提升、中低產田改造、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綜合運用“肥藥雙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高商品有機肥施用力度。有機肥推廣應用是一項新的工作,農業部門應積極協調商品有機肥生產和施用工作,在技術上加強培訓和指導,同時加強對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的扶持和引導,協調生產、銷售與大戶合作社對接,積極配合農資企業與生產廠家合作,保證商品有機肥的正常供應,確保生產企業、農資經營、農民施用共贏。
2.1 農戶有機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對培肥地力發揮積極作用,可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益 從調查情況看,施用有機肥的農戶全部采用有機肥與化肥混用的方式,這是由于有機肥雖然營養比較全面,但有效成分含量較低,有機肥料新標準 (NY 525—2012)規定總養分含量≥5%,市面上最高的也僅為 10% 左右[3],難以滿足作物增產、增效的需要,而其優勢是發揮作用的時間相對較長。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則有助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條件,發揮有機肥營養全面的特點,充分滿足作物生長需要,達到農作物增產、增效的目的。調查數據顯示,平均每個農戶有機肥施用面積3.03 hm2,有機肥施用量為7 223.85 kg/hm2;化肥施用面積為5.76 hm2,化肥施用量為1 492.20 kg/hm2。例如:臨安市板橋鄉一個農戶為了改善土壤條件,施用有機肥達30 t/(hm2·a),淳安縣柑橘農戶為了提高土壤肥力,每棵樹施用一袋有機肥,同時一些水稻種植農戶也積極應用有機肥改善土壤條件,有機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面還是很廣的。
2.2 有機肥應用可以提高農業效益 通過各地有機肥推廣應用的實踐可以看出,商品有機肥應用能夠提高產品產量和效益,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使農戶的收入得到提高,一些農戶認為增產增效。臨安市農技推廣部門的實際測算表明,通過有機肥與化肥的統一和科學利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2%~3%,應用有機肥使竹筍產量提高,保水,農民勞動強度降低,竹筍品質上升。調查顯示,施用有機肥后水稻平均增產750 kg/hm2,增效1 650元;經濟作物平均增產增效3 900元/hm2;二項平均增加效益2 775元/hm2,按推廣面積2 590.67 hm2計算,合計可節本增效719萬元。問卷調查顯示,61.3%的農戶認為施用有機肥使產品品質得到提升;產品價格最高提升50%,有些達到30%,平均價格提升6.64%;增產最高達到30%,平均值達到9%。
2.3 有機肥推廣應用可以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從未來發展看,人們對畜牧業產品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畜牧業在農業中所占比例會不斷提高。但是,養殖場排泄物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一些地方由于養殖場污染源難以處理,部分養殖企業被迫關閉,個別養殖企業為了解決排泄物問題,租用周邊的農田暫時排放,但也只是權宜之計,嚴重地影響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蕭山市采取工業化治污措施,達到標準排放,還有一些小規模(1千頭左右)的養殖場以生態吸收為主;另一種是就地消化,也要干濕分離,就地進行處理。對于周邊土地無法消化的,采用異地消化,配備運輸車輛。淳安縣財政投資建立沼液配送中心,由中心收儲,根據種植業需要配送,每年縣財政撥款200萬元,探索市場化應用方式,具有一定推廣價值。但是,運行成本比較高,還要探索與市場結合,應以企業運作為主,擺脫對財政的依賴。從長遠看,畜牧業排泄物資源化利用是必然趨勢,通過資源化利用生產商品有機肥,不僅是改善土壤條件、培肥地力的需要,也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4 促進了科學種田 杭州市商品有機肥應用一般是與糧食生產功能區、蔬菜基地建設、標準農田提升、苗木基地建設等相結合[4],要求科學種田,合理規劃,提高農田利用效率。通過商品有機肥示范與推廣,使農業生產大戶得到實惠,改變了農戶不良施肥和生產習慣,提高了科學種田認識和水平,樹立了“農業生產要高產、土地質量是根本”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商品有機肥的施用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土肥技術服務手段進一步得到強化,土肥技術人員和基層鄉鎮農技員的為農服務意識、生態農業意識和為農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使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更加靈活,促進了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的發展。杭州市商品有機肥扶持政策的出臺加快了杭州市商品有機肥企業的建設,2014年臨安市建成投產并通過了市級認定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3家,為處理規模養殖場排泄物、實現污染物資源化利用奠定了條件。商品有機肥企業也建立研發中心,制定技術規范、操作規范,生產專用商品有機肥,如水稻專用、竹筍專用商品有機肥,并加強對推廣應用農戶的科學指導,促進了商品有機肥高效、科學利用。
2.5 保護了生態環境 土壤是農田的基礎,肥料是農田的保障條件,化肥是短效的,化肥過度投入不僅會對土壤結構造成嚴重破壞,而且會污染水源、影響生物多樣性、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和生態循環系統[5]。同時,大量的養殖業排泄物會影響生態生活環境,污染河流水源,而且也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杭州市各地區通過商品有機肥示范與推廣,大量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減輕了農田施肥對水體富養化的影響,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通過生產商品有機肥,實現了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了養殖場排泄物污染,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統計表明,2014年杭州市31家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吸納畜禽糞便1 144 714.27 t,轉化生產商品有機肥362 472.31 t,臨安市3家有機肥生產企業年轉化畜禽排泄等物資90 523萬t,有效利用了廢棄資源,減輕了生態環境環境壓力,改善了生活居住條件,促進了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和諧統一。
3.1 農業主體不清晰 現代農業是規模、效率農業,小規模經營嚴重制約著農田投入,特別是有機肥投入發揮效力過程緩慢,效力持久,現實的農業經營體制是分散經營,土地流轉期限較短,掠奪地力,對有機肥推廣應用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因此,需要進一步在農業經營體制改革上下功夫,解決制度上、體制上的問題,讓人們愿意改善土壤條件,培肥地力,大量增加有機肥投入,從而要求推進規?;洜I,強化土地流轉,注重在制度和法規上保護農地流轉主體的權益。
3.2 推廣力度不夠 鑒于杭州市商品有機肥補貼額達到300元/t,而商品有機肥投入又與標準農田質量提升、蔬菜基地建設、糧食功能區、苗木基地建設等示范項目相結合,受財政資金限制,難以實現按需分配補貼指標和滿足示范區農戶商品有機肥的需求。調查顯示,施用有機肥獲得財政補貼的比率是54%,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獲得財政補貼資金,而通過施用有機肥,使得肥料投入成本平均增加12%。農戶對農業信息經常關注的僅占50.8%,其他人都是不關注或偶爾關注,說明宣傳力度還不夠,一些農戶對相關政策還不知曉。由于商品有機肥價格較高,約600元/t,離開政府的補貼,農戶很難承受成本壓力,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從扶持三農的政策高度看待商品有機肥財政補貼。
3.3 有機肥社會化服務沒有跟上,影響農戶有機肥投入積極性 有機肥養分含量低,存在體積大、施肥勞動強度大等問題。根據臨安市農技推廣部門統計,商品有機肥施用量要在3 000~6 000 kg/hm2,高于化肥施用量3~5倍,使用有機肥勞動力成本要明顯高于施用化肥。特別是現在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影響農戶有機肥應用積極性,人們還是習慣于施用化肥。從有機肥生產企業服務來看,由于生產規模小,工藝落后,產品競爭力不強,標準化水平低,現在的有機肥按重量、水分計算,加入河里污泥、按水分把養分濃縮等作假現象較多,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農戶問卷調查顯示,41.94%的農戶認為獲得了有機肥生產企業施肥指導,37.90%的農戶獲得有機肥生產企業提供有機肥送貨上門服務,但是全部沒有獲得田間作業服務。調查結果表明,有機肥生產企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低、雙方信息不對稱,直接影響到農戶有機肥應用積極性,在規范服務、信息透明、機械施肥、專業指導方面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3.4 有機肥市場缺乏規范性,產品市場混亂 目前,杭州市有機肥市場缺乏規范性,既有商品有機肥,也有堆肥,即排泄物、秸稈。堆肥沒有經過檢測是嚴禁進入農田的,而目前堆肥大量存在,臨安市有小規模畜禽企業和規?;B殖場200余家,轉化和利用畜禽排泄物各鄉鎮也有較大壓力,施用小規模畜禽企業有機肥與施用商品有機肥政策補助之間產生矛盾,對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也有一些難度。同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同廠家有機質含量相差很大,價格差距也很大,有的商品有機肥價格在700元/t,有的商品有機肥價格只有400元/t左右;商品有機肥缺乏嚴格的質量標準,生產廠家和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難以體現優質優價原則,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加之各地商品有機肥扶持政策差異較大,杭州市商品有機肥外銷不具備優勢。
3.5 對有機肥認識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對現代有機農業缺乏認知,缺乏對有機肥效力的認識。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習慣施用化肥,并且追求短期效益,實際上是掠奪性的利用地力。特別是由于小規模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限制,農戶忽視對地力改善的投入,缺乏對有機肥的投入,造成土壤質量的退化,產出效益不斷下降,長期不重視地力恢復、地力培肥,會造成優質農田的大量消失,難以實現農業優質、高效的產出目標。另一方面是對有機肥污染缺乏認識。畜禽糞便是杭州市商品有機肥的主要原料,但是由于動物飼養過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劑、抗生素、激素等物質,造成畜禽糞便會對土壤形成污染,因此大規模使用還是要謹慎,對于有機肥生產廠家,需要強化管理,實行準入制,檢測產品質量,加強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
4.1 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培育農業經營主體 現實農業是小規模經營,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保持長久不變,分散、短期經營難以實現土地持久投入,造成對農地地力掠奪。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培育規模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經營主體要求土地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集中,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優勢,鼓勵和支持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土地經營,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讓農民分享更多的土地收益。農業投入政策向規模性經營主體傾斜,并且采取保護流入主體的措施,完善土地流轉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責任。政府要建立健全公益性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并逐漸從政府中脫離出來,變成獨立的事業性組織,完善其合同服務、評估、糾紛調解、土地整理等方面功能,并構建行業協會,發揮其指導、協調、規范、自律的功能。可借鑒日本的經驗,建立健全農地利用法規制度,設立認定農民制度等,對于一定期限內閑置的土地或者低效利用土地,政府有權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所有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通過大力培育規模性農業經營主體,各類補貼政策向規模性經營主體傾斜,逐步實現農田向規模經營主體集聚,并制定發展規劃和各類制度性安排,增加對土地投入的動力和積極性,培肥地力,實現產出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2 逐步實現農戶有機肥投入制度化,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戶有機肥投入要與標準農田提升、蔬菜基地建設、糧食功能區建設相結合,應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責任,采取制度化方式,確保有機肥長期投入和穩定增長。從目前情況看,農戶有機肥投入補貼是與標準農田提升、蔬菜基地建設、糧食功能區建設密切相關的,應該進一步明確政策,制定有機肥推廣應用計劃,實施“沃土工程”項目、“肥藥雙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重點是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糧食功能區建設,完善商品有機肥投入的制度法規,建立財政支持的保障機制和農業經營主體有機肥投入的制度約束。通過制度法規保證財政投入的穩定增長和農戶有機肥投入的不斷增加,支持標準農田提升,支持蔬菜基地建設,支持優質、高效園區、功能區建設,提高有機肥投入力度,改善土壤結構條件,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3 提高認識,加強對有機肥推廣應用宣傳 各級政府部門應充分認識有機肥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及其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機肥應用關系到優質、高效農業發展,關系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關系到產品安全及環境友好,要把商品有機肥推廣工作作為推進杭州市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制度化方式,落實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明確責任和任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扎實推進杭州市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采用電視、廣播、報紙、發放技術資料、培訓等途徑,宣傳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消除農戶對有機肥應用的顧慮,特別是其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宣傳商品有機肥應用的實效和范例,讓農民切身體會到商品有機肥應用帶來的益處,調動農戶推廣應用有機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其變成農業增產、增效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4.4 完善有機肥應用社會化服務體系 首先,強化對商品有機肥應用的指導。農技推廣部門可以通過“肥藥雙控” “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應用,采取發放技術資料、集中培訓、農技人員入戶服務等方式,加強對農戶有機肥推廣應用的指導,按照精準農業的要求,實現科學施肥、合理施用,達到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入效益的目標。其次,加強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售后服務和指導。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要加強售后服務,不僅可以提供運送服務,還可以為農戶提供詳細的商品有機肥信息資料、應用方法和指南,并為用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幫助農戶解決有機肥施用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應該根據農戶的需要,開發生產專用有機肥,如竹筍用有機肥、水稻用有機肥等,讓農戶滿意、放心。再次,要研制商品有機肥施用機械。從目前看,人工成本高和勞動強度大是影響商品有機肥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應研制便利型有機肥施用機械,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人工成本,解決農戶施用有機肥的困難。
4.5 加強商品有機肥市場監管 面對商品有機肥市場缺乏規范性、市場混亂的問題,政府部門應強化對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和商品有機肥市場的監管,扶持優質有機肥生產企業,淘汰劣質有機肥生產企業,對不合格產品禁止進入市場流通。一方面是抓好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實行準入制,并按年度審核資格,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監管好原料來源、生產工藝流程,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辦法,檢測產品質量,并要求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向用戶提供詳細的產品技術指標和相關信息。同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行標準農田地力檢測,檢測商品有機肥施用前后的變化,從而檢驗商品有機肥的質量和效力。另一方面,加強市場監督檢查,對市場產品進行定期抽檢,對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堅決禁止流通,對假冒偽劣產品堅決予以取締,并進一步完善商品有機肥市場管理制度和法規,凈化商品有機肥市場,實現產品信息透明、信息公開,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農戶提供放心、可靠的商品有機肥產品。
通過對杭州市有機肥應用農戶的調查可知,一些大戶對商品有機肥施用意愿較高,特別是政府財政補貼政策激發了農業大戶有機肥投入的積極性。總體上看,杭州市商品有機肥應用效果是良好的,不僅體現在增產增效方面,而且在于其廣泛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推進杭州市農戶有機肥推廣應用,需要解決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統籌安排和大力支持,需要農戶的積極參與,是一個系統工程,事關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和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事關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方面協作和配合。
[1] 臨安市農業局.臨安市2014年商品有機肥示范與推廣工作總結[R].臨安:臨安市農業局,2014.
[2] 杭州市農業局.2014年度杭產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生產銷售情況匯總表[R].杭州:杭州市農業局,2015.
[3] 汪玉磊. 浙江省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4(10):1510-1512.
[4] 臨安市農業局.臨安市2014年各鎮(街道)商品有機肥推廣任務分解表[R].臨安:臨安市農業局,2014.
[5] 李慧,黃文芳.阻礙我國有機肥推廣的經濟成因分析[J].中國環保產業,2010(3):25-28.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by Peasant Household in Hangzhou City
ZHAO Wei-q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ombing with a series of policies of support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by peasant household in Hangzhou City, w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were pointed, such as unclear agricultural subject, poor promotion strength, and backward socialized servic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main body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cialized service.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urr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杭州市科委軟科學項目(20150834M48)。
趙維清(1963- ),男,吉林長春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農業經營組織與土地制度研究。
2016-08-24
S-9
A
0517-6611(2016)29-02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