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
?
打好城鄉建設融合發展的“五張牌”
黃宇
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破解城鄉建設發展難題,厚植地域發展優勢,要用戰略的思維和發展的理念審視城鄉建設,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融入城鄉建設,實現城鄉建設融合發展。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齊齊哈爾市加快推進“十三五”時期城鄉建設的共識。
找準城鄉建設定位。齊齊哈爾市城鄉建設工作圍繞老工業基地城市和綠色食品之都的定位,搶抓“哈大齊工業走廊”“龍江絲路帶”“哈長城市群”建設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節能減排財政扶持的政策優勢,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換代的基礎上,著力服務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醫藥等新興主導產業發展,強化城鄉建設對產業發展的基礎服務保障,帶動固定資產投資,驅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轉變城鄉建設方式。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延伸基礎產業鏈條,實施精深加工、品牌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冰雪旅游文化產業、綠色食品物聯網絡、工業集群下游配套、中醫藥基地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孕育。抓住服務入口載體。齊齊哈爾市紅光中小企業園區、北疆中小企業產業園選址在城市規劃建成區外,而又不遠離中心城區的地域,既實現了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的減免,又大幅降低了人工費用,遵循了工業向生產成本最小地域移動的規律。同時,產業的集聚會促進經濟元素的循環積累,逐步形成區域比較優勢,增長極的吸引和擴散作用就會得以發揮,通過技術的創新與擴散、資本的集中與輸出,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形成“凝聚經濟效果”,從而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堅持保護性開發建設。齊齊哈爾市在城鄉規劃建設中,本著“生態優先、交通優先、就業優先”的原則,特別是在嫩江以西和扎龍濕地開發中堅持保護性開發原則,提出城市非對稱性發展,確定“近期抱湖沿江向南”的城市發展建設思路,保留住嫩江以西大片草原濕地。堅持在扎龍濕地邊緣進行開發建設,堅決不破壞濕地核心區的原始生態,為子孫后代留下“生態財富”和后發優勢。推動生態環保項目建設。目前,勞動湖水系綜合治理項目和中心城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縣區污水處理項目全面啟動,水源地保護基本完成,未來三年中心城區將新建曙光凈水廠,全面改造二次供水設施,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控能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建設,推進“美麗鄉村三年行動”,禁止秸稈焚燒,支持生物質發電等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推進廢棄物再利用項目建設,扶持農村有機肥料項目建設,減少農業生產面源污染;將中心城區垃圾填埋項目調整為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垃圾處理能力將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引進餐廚垃圾、醫廢垃圾和污泥處置等項目入園,變廢為寶助推循環產業經濟發展。推行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齊齊哈爾市將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貫穿工程建設始終,全面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新建建筑65%以上的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100%;完成1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探索實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進既改建設;全面推進“限粘”“禁實”“推散”和預拌砂漿工作,用實際行動將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生態文明融入城鄉建設。
市場能做的放手交給市場。齊齊哈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作為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綜合性平臺,近年在城鄉建設施工招投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調配了建筑市場資源,增強了市場競爭,實現了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以2015年齊齊哈爾市本級4萬戶棚改建設為例,改變過去由市棚改辦作為棚改回遷建設主體,由城市投融資主體負責2.5萬套棚改回遷房的市場化建設,1.5萬套棚改回遷房則通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購買存量商品房解決,大大提高了棚改回遷質量和效率。應由政府做的對接資本市場。在國家各項政策性貸款和融資政策引導下,齊齊哈爾市已全面啟動城鄉建設項目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利用2015年國家支持棚戶區改造貸款政策,齊齊哈爾市本級爭取到棚改項目貸款136億元,加速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步伐,當年棚戶區改造量和廉租房分配入住量均創新高。齊齊哈爾市通過PPP融資建設模式,已與中節能、中冶等央企就垃圾發電、沿江景觀帶項目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并已啟動實施,同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曙光凈水廠及輸配水管線項目、氧化塘深度治理項目、老舊小區管線綜合改造項目等一批重大城建項目也正在開展PPP項目招標合作,準備今年啟動實施。通過與金融資本市場的融入合作,齊齊哈爾市城鄉建設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階段。

完善“互聯網+”信息基礎工程。三年來隨道路建設更新改造通信光纜19.3公里,新建通信塔20座、基站500余座,大大提升了寬帶泛在網絡的覆蓋率和信息傳輸效率。未來將進一步落實“寬帶龍江”戰略,實現“多規合一”推進信息基礎工程改造更新。特別是與鐵塔公司合作,合理規劃布局基站建設,實現信息網絡全覆蓋,為推進互聯網+奠定基礎。推動“互聯網+”智慧城管建設。齊齊哈爾市作為國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要通過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實現城市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和海量數據的集大成,全面透徹地感知識別城市環境、狀態、位置的全方位變化,實現人與物的全面互聯互通互動,提高城市的自適應系統和隨時隨地的智能服務能力,向數字化、信息化、標準化的智慧城管邁進,促進以人為本的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和可持續創新發展。加強建筑科技的推廣與應用。齊齊哈爾市將不斷整合優化產業資源,進行優化戰略重組,實現強強聯合,拉長產業鏈條,提高核心競爭力。走建筑工業化道路,大力推動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提升產業層次,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式,盡快形成涵蓋諸多領域、具有各類施工能力的大建筑業格局。
解決群眾最急需。三年來,齊齊哈爾市本著“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完善”的工作思路,整合供水、供熱、供氣、污水、雨水、通信、電力、路燈等隨路基礎設施,以改造更新的126條市政主次干道、巷道為載體,更新各類管線230公里,城區污水收集實現全覆蓋,內澇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各項基礎設施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特別是滿足了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車輛通行需要,緩解了交通出行壓力,城區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增強公眾參與性。去年通過聽取民眾心聲、集聚人民智慧,齊齊哈爾市打響了棚戶區改造建設“百日攻堅戰”。在具體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讓群眾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通過實行一個地段90%以上群眾簽訂《征收補償安置協議》的才征收,搬遷騰空交房比例達到97%以上才選房進戶的辦法,實現了拆不拆群眾說了算,什么時候拆群眾說了算,讓棚改群眾享有足夠的自主選擇權,匯聚了棚改群眾巨大的推動力量。在短短100天的時間里,啟動3.1萬戶棚改房屋征收工作,簽訂征收協議2.8萬戶,購買存量商品房作為回遷安置房1.5萬套。均享公共性服務。就齊齊哈爾市的城鄉建設而言,“十三五”時期要積極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要借助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有關政策,將市域內建制鎮全部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爭取國家、省專項補助資金,通過棚改帶動城鎮基礎設施完善。要編制試點地區融資規劃,拓展并落實城鎮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加快城鎮“三供兩治”項目立項和建設。抓好鐵鋒區扎龍鎮國家級建制鎮示范試點建設,推動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積極爭取將齊齊哈爾市納入國家級產業合作發展與轉型升級示范區,推進齊齊哈爾市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
(作者系黑龍江省“十佳公仆”;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