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微
造作是國內一家C2B類型的設計師家居品牌,從2014年9月份成立開始,一直在打磨自己的品牌。目前造作已經開發了沙發、餐具、床品等七八個品類的家居產品,總共100多個SKU。
國內的家居市場看起來正在被國外品牌主導,宜家和無印良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青睞。其實這些品牌并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家居商品由于體積大不適合海淘,因而留給了國內的家居品牌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現在住房格局的變化,小戶型成為主流,也給新興的家居品牌提供了很大機會。
國內的家居品牌曲美、林氏木業等近一兩年都開始打造品牌形象,而造作則采取了一種更為獨特的方式:用國外的設計師加國內的制造商,打造一個高性價比的設計家居品牌。
設計師只為讓產品的性價比更高
造作創始人舒為是斯坦福MBA 2009級的學生,她16歲上大學,畢業后開始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其他幾位創始人也都來自斯坦福商學院,在設計領域有多年的經驗。
作為一個有10年設計師經驗的創業者,舒為十分看好設計元素在家居用品這個非標品領域里的重要作用。但一講到造作作為一個設計師品牌會不會定價偏高,舒為連連擺手澄清:“造作這個品牌賣的并不是設計,而是高性價比。設計師的融入只是為了讓商品本身更美觀和實用?!?/p>
造作一方面對接工廠,另一方面對接設計師。但是造作的設計師只是創意的提供方,造作會根據對用戶的調研提出設計方面的需求,向設計師征集創意。征集到合適的創意之后,造作才會開始進行加工打磨,并與工廠進行生產方面的協作。目前造作的設計師大部分來自歐美。
舒為說造作旗下的商品并沒有做設計師溢價,目前的商品定價與其價值是匹配的,客單價在2000元左右。
“上午講外語,下午說河北話”
舒為分析宜家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大的規模,最大的秘訣就在于強大的供應鏈管理,控制了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才能做到低成本的生產商品。而造作也在供應鏈方面下了功夫。
在選擇工廠規模的時候,造作希望選擇造作的訂單量能占到該廠訂單的三分之一的工廠。舒為認為這樣的規模對雙方都有約束,訂單量小可能會引起工廠的輕視,而如果訂單量大的話則又會讓造作對工廠太依賴,一旦工廠發生問題會對造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家居行業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行業,因為金屬件、木制件都要分開廠家進行加工,木材又受到天氣的影響而導致南北方有差異,造作在選擇生產商的時候要把這些全部都考慮到。
為此造作也做了充分的調查:京津冀多是小工廠,而南方的大型工廠比較多;河北的工廠生產金屬件比較好,而廣東的工廠善于生產木制品……??紤]到天氣水分的因素,要針對不同地域的訂單在不同地方發貨,另外還要考慮工廠的設備等等。
舒為說,作為一個家居品牌,只有能夠牢牢把控住供應鏈,才能控制住這個家居品牌的生存命脈。
如何銜接好設計師與工廠之間的這些工作,其實才是造作最核心的工作。一個創意從產生到打磨樣品,再到投入批量生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最考驗造作團隊的地方。
好在造作的創始團隊成員都是曾經的創業伙伴,所以在溝通方面的成本較低,不過在“抓細節”方面就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了。
舒為曾說過,造作對外是精英文化,對內是藍領文化。對外要給消費者呈現出有品質的家居產品,對接優質的設計師資源;而在公司內部,每個員工都是能下車間的勞動力。用舒為自己的話說:“上午在跟設計師講外語,下午就要下到工廠里講河北話?!?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05/cyzo201603cyzo20160309-1-l.jpg" style="">
重研發是造作的核心
研發是造作的重中之重,舒為把研發新品作為造作這個品牌的核心。研發的過程,涉及到設計篩選、新品打樣、競品分析、批量生產,以及與工廠的溝通等等。
此外,造作在控制品質方面也非常嚴格,對待生產不合格的瓷杯,在收貨時就要當場砸碎,避免被工廠拿出去賣掉,有時良品率甚至只有50%。
在舒為的辦公室里,堆積了很多他們買來的競爭對手的產品,有些直接抄了造作的設計。舒為開玩笑說,看到這些仿品和競品的水準也就放心了,不過這仍然會促使造作再在細節方面下更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