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患者在干預6個月后均應用生存質量量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 觀測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情況來評估治療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生理技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可明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質量
慢性心力衰竭居高不下的發病率已嚴重地危害著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 多種臟器的損傷致使機體功能下降, 自理能力逐漸下降, 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1]。延續性護理是如今較為流行的護理方式之一, 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 可大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因此, 本研究主要分析延續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從而為延續性護理在臨床上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診療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 均經臨床醫師確診, 并排除有其他系統嚴重障礙及精神病史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實驗組男24例, 女16例, 平均年齡(57.4±11.9)歲;對照組男23例, 女17例, 平均年齡(58.4±10.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狀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 給予患者基本的出院指導及藥物、飲食及運動指導。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 具體包括: ①自我護理教育。護理人員教會患者正確的自我護理方式, 為患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 如每天定時測量心律, 記錄特殊情況(吃飯、活動、情緒緊張等)時的心率情況。②飲食指導。囑咐患者低鹽低脂低糖飲食, 多是細軟, 少食多餐,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及纖維素, 嚴禁煙酒。③運動指導。指導患者選擇強度等較適宜的運動, 避免較強的運動量, 保證運動后的心率為最大心率的70%~85%(最大心率=170-年齡), 保證運動次數≥3次/周, 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④心理疏通指導。教會患者正確的心理疏導方式, 及時排解自己的負性情緒, 醫護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較長期的聯系, 及時發覺患者的不良情緒, 要綜合運用多種途徑改善。⑤認知干預。通過多種方式向患者講解慢性心力衰竭的有關知識, 正確的自我護理方式, 避免錯誤的護理, 開展“患者交流會”, 鼓勵患者之間交流康復經驗, 1次/月, 60 min/次。
1. 3 觀察指標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患者的疾病情況, 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②SF-36:本研究將其用于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 共有8個條目, 包括生理技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 每個項目各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在對患者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6個月后, 應用SF-36及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進行生活質量的評估, 并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進行收集評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在生理技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出院時,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我國的常見慢性疾病, 多可誘發腦出血、腎損害等, 極大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已有研究表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較低, 亟需醫護人員采取相關措施改善[3]。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 其是通過預先制定好的一系列措施, 保證患者在出院后仍可以得到正確的協作性的護理照料, 是醫院內護理照料的延續, 其可保證患者在出院后仍能接收到較正規的護理干預, 從而促進疾病康復[4]。
本研究數據顯示, 經過6個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生理技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狀況。本實驗結果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5, 6]基本吻合, 均提示延續性護理可極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輕患者的生活負擔, 同時也再次驗證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意義。將正確的護理措施延伸至院外, 從而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 提高生活質量[7]。
雖然經過延續性護理干預后, 患者的生活質量已經有大力的提高, 但在實地考察測評中可以體會到, 患者自覺身體狀況明顯下降, 感覺自身負擔加大, 仍感覺生活質量不如從前, 這種現象提示醫護人員應采用綜合性的干預措施來改善這一狀況。為每例患者建立獨自的健康大檔案, 根據其自身的不同情況, 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8];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 傳授正確及合理的護理方法, 減少不必要的護理負擔并達到最好的護理目的[9]。
綜上所述, 延續性護理可明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珍泉.新活素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NT-proBNP的影響.當代醫學, 2015(5):144, 145.
[2] 梁麗麗.延續性護理在院外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社區醫學雜志, 2015, 13(12):41-43.
[3] 郭小平.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當代醫學, 2015(22):45-46.
[4] 張亞妮, 雷劍虹.延續性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效果觀察.社區醫學雜志, 2015, 13(2):54-55.
[5] 王麗軍, 王朝娟, 宋潤珞, 等.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135-137.
[6] 管文燕, 章慶華, 張琳, 等.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生活質量的影響.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4):6-9.
[7] 陳艷.延續性護理對老年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社區醫學雜志, 2014, 12(20):34-36.
[8] 趙靈芝. 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6):261.
[9] 殷鳳杰.護理干預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應用研究.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4):251-252.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