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教育局:
為認真落實《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15至2020》和《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關于做好“十三五”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精神,加大鄉村骨干教師培養力度,提高鄉村教師業務素養,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鄉村學校骨干隊伍,“十三五”期間,在全省各市、縣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開展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
“十三五”時期,是江蘇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勝期,是建設教育強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讓鄉村所有適齡兒童享受優質教育,是我省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體現,而優質均衡的師資隊伍最為關鍵。因此,鄉村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必須符合江蘇基礎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必須適應發展階段的新變化。
在全省開展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是我省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是我省深化教師培訓模式改革的切實舉措。通過培育站的形式,計劃每年為全省鄉村學校培育2000名市級骨干教師后備人選和4000名縣級骨干教師后備人選。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事關我省鄉村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和鄉村教育發展全局,各地要從全省教育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保證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 規范程序,優化方法,建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良好運行機制
建設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是一項開創性工作,需要相關部門和機構認真研究,建立規范的工作程序,探尋優化建設的路徑,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
1. 關于導師組的建立。每一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由主持人和2名成員組成導師組。其中,市級培育站導師組原則上由特級教師(或正高級教師)、大市學科教研員和高校(或省級教科研機構)專家組成;縣級培育站導師組原則上由特級教師(或正高級教師)、大市學科帶頭人和縣級學科教研員組成。鼓勵跨地區共享教育資源。導師的遴選實行自主申報,同級教師培訓管理機構(如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市級教師發展學院)推薦,同級教育行政部門認可,上級管理部門同意。所選導師要熱愛教育事業,熱心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在時間和精力上能保證培育站工作需要。導師原則上從本地區教師中選拔。
2. 關于學員的選拔。所有學員均從鄉村教師中推薦選拔。(根據《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15—2020年〕》,鄉村教師包括縣級人民政府駐地以外的鄉鎮、涉農街道和村莊學校的教師。)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學員原則上應是縣級中青年骨干教師,每個培育站25名學員;縣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學員原則上應是校級中青年骨干教師,每個培育站30名學員。學員的遴選程序為自我申報、學校推薦、導師組同意、同級教師培訓管理機構備案。
3. 關于培育形式。各培育站要根據學員專業發展的實際水平,確立年度培育主題,采取集中研修、崗位研修、跟崗學習、網絡研修等多種形式,組織學員開展研修活動,促進學員自主發展能力的提升。
4. 關于考核制度。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每期周期一年,通過一年的學習,培育站學員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發揮骨干作用,展示學習成果。導師組對學員進行中期考核制,對沒有達到考核要求的學員實行淘汰制。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市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終期考核,省教師培訓中心對全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進行終期抽樣考核。各市縣出臺相應保障措施,要將終期考核優秀的學員列入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縣級骨干教師評選優先考慮人選。
三、 省市合作,分項管理,全面提高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水平
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由省教師培訓中心統籌管理,以省市縣合作的方式開展工作。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省市合作、以市為主,縣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省市縣合作、以縣為主。
1. 確定設站需求。全省每年設立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80個、縣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約133個。省教師培訓中心根據全省情況和各市鄉村教師規模,確定各地培育站建站具體數量。各市、縣根據本地區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和專業發展需要,確定培育站的性質(如學段、學科等,但不含校長類)。通過招標方式,遴選導師組,確定報審的對象。鼓勵各市、縣自籌經費增設培育站。
2. 上級部門評審。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申報評審工作,省教師培訓中心對全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進行抽樣評審。對方案著重進行現實性、科學性、可行性評審,提出評審意見。評審意見分三種情況,即通過評審、修改重審、不予通過。對沒有通過評審的,取消當年該培育站設立計劃。
3. 明確工作任務。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工作由主持人自主安排。其工作既要定位高遠,又應務求實際和實效;其目標任務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培育站學員應在導師指導下,根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建站宗旨和要求,制定個人研修計劃,切實完成研修內容。
四、 加強管理,保障經費,全面加大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力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業務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管理,有充足的經費保障培育站開展工作,全面加大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建設的力度。
1. 加強過程管理。在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運行過程中,教師培訓管理機構要加強過程管理。省教師培訓中心要深入調研,組織專家團隊對各地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進行業務指導,通過專題培訓會、座談會、現場會、經驗交流會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管理機構要有專人負責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工作,定期組織本區域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開展業務交流,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2. 融合區域研訓。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要放大其影響力和輻射力,其工作開展,要聯系區域教師研修的重點和主題,滲透并助推校本研修,實現培育站研修工作常態化。市、縣級教師培訓管理部門要把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過程管理納入年度常規工作。
3. 保證經費投入。省教育廳對通過評審的市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每年下撥工作經費10萬元,對通過評審的縣級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每年下撥工作經費7.5萬元,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劃撥配套經費,保證工作有效開展。經費使用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認真做好成本預算,嚴格經費管理,厲行節約,提高經費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