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蘭
?
《共產黨宣言》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地位與當代啟示
李曉蘭
摘要:教育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批判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教育是武裝無產階級自身的理論武器,通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教育廣大受教育者,喚醒其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擺脫其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弊端,整合各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本文在對《共產黨宣言》進行詳細閱讀并在學界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闡述了《共產黨宣言》中有關教育的思想,對這些思想的地位和功能進行了簡要的說明,并揭示了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教育思想;地位;啟示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自1848年2月發(fā)表以來,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傳播,說明了其意義之大,在隨后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宣言》依然具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特別是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宣言》中直接或間接地論及了許多關于教育的思想,這些思想不僅表明了教育理論的重要性,而且對當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因此我們要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當代國際環(huán)境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地重新認識《宣言》的當代意義,堅定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
《宣言》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有多處提到了教育問題,通過通讀全篇發(fā)現其中涉及教育問題的主要有以下幾處:在第一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中提到:“……于是,資產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其次,……他們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在第二部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中提到:“正如……階級的教育的終止在他們看來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終止。”“資產者唯恐失去的那種教育,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把人訓練成機器。”“但是,你們既然用你們資產階級關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觀念來衡量廢除資產階級所有制的主張,那就請你們不要同我們爭論了。”“但是,你們說,我們用社會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滅人們最親密的關系。”“而你們的教育不也是由社會決定的嗎?不也是由你們進行教育的那種社會關系決定的嗎?不也是由社會通過學校等等進行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干涉決定的嗎?共產黨人并沒有發(fā)明社會對教育的作用;他們僅僅是要改變這種作用的性質,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無產者……資產階級關于家庭和教育、關于父母和子女的親密關系的空話就越是令人作嘔。”“最先進的國家?guī)缀醵伎梢圆扇∠旅娴拇胧骸瓕λ袃和瘜嵭泄驳暮兔赓M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在第四部分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派的態(tài)度中提出:“但是,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①
總的來說,《宣言》批判了資本主義教育的本質,論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應采取的教育措施,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1.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教育是為了使人與社會和諧,而教育本身就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經濟基礎制約教育的發(fā)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階級性,教育的權利被統治階級所享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統治階級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才。《宣言》在駁斥資產階級教育時指出,教育是由資本主義所有制和經濟基礎直接或間接決定的,闡明了教育是由社會、社會關系決定的,這種思想在強調社會、社會關系決定教育的同時,也闡述了教育對社會、社會關系所起的反作用。
2.教育與政治制度的關系
政治制度對教育具有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統治者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的目的和性質等內容,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只是為了使被統治者成為合格的工具。同樣教育對政治制度又具有反作用,教育通過培養(yǎng)人才,傳播思想等方式影響著國家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統治者對被統治階級實施教育,使得被統治階級日益認識到資產階級的本來面目,因此資產階級的教育反而造就了大批反對資產階級的人。
3.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關系
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教育是一種“異化教育”,它違背了教育的宗旨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導致了人的發(fā)展的片面和歪曲。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的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②馬克思認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是指人的能力和潛力得到充分發(fā)展的人。隨著社會分工的發(fā)展,不僅生產力和物質文明要發(fā)展,而且教育也要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就必須進行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4.教育與家庭的關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人與社會和諧。教育和家庭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榨取勞動人民的剩余價值,這種目的表明了資本家對他們進行教育只是為了把他們變成合格的工具,而不是為了發(fā)展他們自身,這也就不可能使勞動人民獲得真正的教育。共產黨人宣言的消滅家庭、消滅家庭教育并不是不要家庭教育,而是要消滅那種在資本主義統治下把活生生的人變成工具的教育。
5.教育與生產勞動的關系
馬克思認為教育應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自從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以來,人自身的體力和腦力的和諧發(fā)展就再也不能脫離生產勞動了,③所以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在馬克思看來,教育與生產相結合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6.對于兒童教育的論述
所有適齡兒童都要接受相應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免費的,是一種公共性教育,不會因為其家庭出身和經濟狀況而受到限制。同時要禁止“童工”的存在,兒童應該接受教育,不應去從事過多的生產勞動。而且要本著公平教育的原則,對所有兒童要一視同仁。
《宣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其中直接或間接地論及了很多教育的問題,而這些教育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無產階級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新紀元,為無產階級教育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初步形成。
1.教育是無產階級政黨培育新人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一個事關無產階級政黨性質的重要問題,是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的重要手段。只有堅持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南,才能稱其為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自產生以來特別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黨的先進性教育,純潔黨的思想,堅定黨的信念,鞏固黨的建設基礎。無產階級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育無產階級新人,即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人,培育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教育是啟發(fā)主體自我意識的重要方法
教育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人才的通道,是傳承人類文明,塑造偉大品格的基石。教育不僅僅為了學會知識、學會做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啟迪思想,揭示人類的智慧。個體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意識到自我的精神。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也并不是每一個工人與生俱來或自發(fā)產生的,也是在廣大工人中進行教育的結果。通過廣泛而深刻的教育,使無產階級思想得以傳播和發(fā)展,從而在祖國大地上牢牢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3.教育是指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和方向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具有引領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功能。教育的一般特點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使其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每個階段都有其各自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是教育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得以貫穿與普及。在階級社會,教育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對無產階級政黨來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牢固樹立起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偉大事業(yè)而奮斗。
《宣言》是一部指導共產主義運動的經典的文獻,其中蘊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進行深入思考,仔細閱讀其中的教育思想,發(fā)現其對我國當前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啟示
全面發(fā)展的人是有著廣泛興趣和才能的人,每個人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的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問題,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取向,全面發(fā)展理論對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導社會有序、和諧發(fā)展,積極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改革過程中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從而使教育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要重視生產勞動,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目的,也要注重培養(yǎng)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人們具有豐富的個性和多樣的能力,以便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2.在免費義務教育方面的啟示
教育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普及義務教育是國家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每個兒童應當享有的權利。因此,我們要大力發(fā)展教育,建立健全教育體系,使基礎教育設施涵蓋全國。當前的教育改革要注重農村中小學的建設,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師資力量建設,以保證農村的適齡兒童能夠和城市的兒童一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享受同樣好的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應該更加注重免費義務教育的投入,使兒童義務教育成為名副其實的免費教育。
3.在社會發(fā)展方面的啟示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良好教育的發(fā)展對社會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進入新時期我國提出的人才強國、科教興國以及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并且使這一論斷逐漸深入人心,從而使我國在科技實力和人才儲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還需不斷深化和完善。因此,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充分發(fā)揮教育對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作用。我們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與中國的現代教育實際相結合,來推進我國的現代教育改革,從實踐上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靈魂。
《宣言》中的一些教育思想,目前仍有其適用的地方,我們要找到合理恰當的方法應用這些理論。在我國就是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宣言》的一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形成適應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其核心思想便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相信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會逐步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引文注釋
①②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參考文獻
[1]盧嵐.試析《共產黨宣言》蘊含的教育思想[J].理論月刊,2006.
[2]列寧.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中共中央編譯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趙偉.試析《共產黨宣言》中的教育問題[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25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