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東 羅 芳
?
老齡化背景下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
朱東羅芳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家庭和政府養老負擔逐漸加重,養老服務產業需要進一步發展。安徽省在1998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仍在進一步加深,養老服務問題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省人口老齡化的狀況,進一步闡述了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的現狀及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借鑒了國外發達國家、上海市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經驗,最后從政府、企業和家庭三個方面提出了促進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安徽;老齡化;養老服務業
通常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或者65歲及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即可視為老齡化社會。安徽省作為中國中部人口大省,1998年老年系數為7.02%,開始步入老齡化時代,現階段人口老齡化趨勢還在加強,2014年,安徽65歲及以上人口系數達到11.71%。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安徽省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據統計,1998年安徽省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系數首次超過了7%;而我國總體上是從2000年末,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可見安徽省老齡化速度高于全國平均速度?,F階段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壽命進一步延長,人口老齡化形勢也更加嚴峻。2013年,安徽省老年系數為12.24%,2014年老年系數為11.71%;而2014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1.38億人,占總人口的10.1%,安徽省高出全國水平1.7個百分點。
2.安徽省老齡化發展快速加劇養老負擔
人口老齡化會加重養老負擔,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本文選取老年撫養系數來衡量社會勞動人口的撫養負擔。老年撫養系數是指在總人口當中,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它可以反映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的老年人數量。安徽省自1998年至今,老年撫養系數增長趨勢明顯,1998年老年撫養系數僅為10.32%,2014年老年撫養系數達到16.83%。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撫養系數會隨之提高,勞動年齡人口的老年撫養負擔也隨之加重。
3.安徽省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的不協調
安徽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發達國家或我國東部發達省市相比,安徽省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1998年,安徽省剛步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4235元,而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近8000元,可見安徽省老齡化水平伴隨著低經濟發展水平。
2015年底出臺的《安徽省市場化養老服務產業試點實施意見》指出安徽省養老服務業包括居家社區養老、大眾化集中養老、醫養融合服務、養老綜合服務、旅居養老服務、智能養老服務、養老關聯服務和產品等七大類別。安徽省養老服務形式仍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他養老服務產業也沒有形成體系。2012年,安徽省共有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030個;計劃到2020年,城市、農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80%以上。同時截止到2016年3月,安徽省共有1742家養老機構(包括養老院、敬老院、療養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2015年8月,“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在合肥舉行,來自以色列、韓國和臺灣地區的企業展示了相關的養老服務產品,包括護理產品、養生用品和智能服務產品??拼笥嶏w、科大智睿等本土企業展示了智能養老服務產品,養老服務產業在逐漸發展。
當前,安徽省養老服務業享有較好的政策背景。早在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鼓勵發展養老服務業。安徽省政府及部分城市也在2015年和2016年陸續出臺了鼓勵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或辦法,見表1。

表1 安徽省鼓勵養老服務業的部分政策
1.養老服務市場需求與市場供給不相匹配
當前安徽省養老服務市場剛性需求很大,但是供給卻相對不足。供給不足不僅體現在養老服務機構不足,而且還體現在養老服務產品的供給不足,相關養老產品沒有開發。同時安徽省養老服務市場供給和需求存在錯位現象,既未能滿足高端養老服務市場的需要,又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務的需求。例如,安徽養老機構目前月收費主要集中在500到2000元之間,收費高但服務較好的養老機構不足。從老年人口數量和養老機構床位數量來看,現有床位未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要。據統計,在2012年底,安徽省共擁有各類養老床位約26.8萬張,每千名老人約僅擁有20張床位。
2.政府投資建設為主,社會資本涉足較少
當前,安徽省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以政府投資為主,民營資本投入較少。據統計,安徽省共有1742家養老機構,政府投資建設1593家,占比88.6%,可見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養老服務業存在市場準入門檻,比如資金、用地門檻,社會民間資本不易獲得養老服務業建設發展用地;另一方面因為養老服務業對投入資本要求較高,但是回報周期較長,投資者擔心涉足養老服務產業的潛在市場風險。
3.養老服務專業從事人員匱乏、素質不高
目前安徽省從事養老服務的專業化人員并不多。一方面,主要是收入原因,養老服務行業的薪資水平較低,工作的辛苦付出和得到的收入回報不成比例,因此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流入。另一方面,社會觀念和擇業觀念影響了專業人才的就業選擇,社會觀念認為從事老年服務較累、社會地位不高,人才不愿意投身于服務老年人的行業。
國外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20世紀中葉以后開始陸續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早,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方式。國內的上海市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較早,老齡化程度位于全國前列。養老服務業在摸索中逐漸發展起來,國外、上海的發展經驗對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國外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較早地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也摸索形成了相應的養老服務模式。國外養老方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集中養老、機構養老和政府、社會共同養老等多種方式。居家養老的代表是法國、瑞典、芬蘭和日本。法國主要通過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入居家養老市場,鼓勵老年消費者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的監督。日本的居家養老服務也十分完善,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比較多元;居家養老方式也十分多樣,主要有家訪式照料、康復和看護服務、日托式養老和老年康復服務以及短期托老服務。英國則是社區養老服務的典型案例。2014年,英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0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8%,英國政府鼓勵社區照顧的養老模式,將生活基本照顧和心理照顧相結合,建設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社區活動。
2.上海經驗
上海市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大城市之一,其人口老齡化不僅程度高,而且速度較快,當前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也反過來促進了上海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上海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有以下幾條經驗可以借鑒。
首先,上海已逐步形成了家庭養老照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為一體的“9073”養老服務格局。即90%為居家養老,7%的老人由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完成,3%的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其次,上海市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創新了養老服務提供與經營模式。第三,上海養老服務業提供多層次服務,基本老年養老和中高端品牌養老服務均有供給,滿足了不同經濟層次、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及其市場的壯大,需要多方主體在多方面的努力。政府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政策的制定者和秩序的維護者,應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完善的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企業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應針對養老服務市場需求,提供符合廣大老年人口趣味的服務產品。家庭作為養老服務業市場的需求方,養老服務的親身體驗者,應在市場尋找符合需求的養老服務產品,同時制定好家庭養老服務規劃。只有政府、企業和家庭三方協調,才能真正促進養老服務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圖1 養老服務業中三個主體作用機制
1.政府主體
為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政府可以從三方面發揮統籌作用。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安徽省政府部門要立足戰略全局、放眼未來,綜合考慮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安徽省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以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服務體系,豐富居家養老的內涵和形式,完善社區養老服務。二是強化政策支撐,打破發展政策瓶頸。安徽省養老服務業在土地、稅收等方面還存在制約因素,安徽省應從實際出發,出臺有利于養老服務業的政策,積極打破政策瓶頸,為市場公平競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促進金融支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安徽省可建立養老服務業產業發展基金,加強與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的合作,建立金融合作扶持機制,為養老服務企業提供金融支撐,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提供貸款優惠、貸款貼息或者給予建設運營補貼、床位補貼。
2.企業主體
企業作為養老服務市場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主體,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把握政策機遇,抓住養老市場良機。當前,安徽省養老服務企業享有較好的政策機遇。國家、安徽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政策,企業應把握住政策的機遇,迎著政策的春風,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資金投入和市場開發力度。二是明確市場需求,創新養老服務產品。養老服務企業應透徹研究老年人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做好養老服務的前期市場調研。只有明確養老服務市場的產品需求,才能針對性地提供服務產品,從而贏得市場和老年客戶。明確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要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產品,誠信為本,品質為先。只有將明確需求和保證服務質量相結合,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三是引入專業人才,提高企業服務水平。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安徽省養老服務企業一方面應積極引入養老服務的專門化人才,提高薪資待遇以增加企業吸引力;另一面應加強對員工的職業素質培訓,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水平,提高企業直接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這樣才能打造出企業良好的健康服務品牌形象。
3.家庭主體
家庭作為養老服務業的需求方和受益方,也應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一是積極轉變傳統觀念,接納新興養老方式。目前安徽省仍然以家庭養老服務為主,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也在逐漸發展起來。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家庭養老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家庭工作勞動人口養老負擔較重,需要轉向其他養老方式,以減輕家庭壓力。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足以負擔機構養老的費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推廣普及也有助于減輕家庭養老壓力。老年家庭、家庭的老年人應轉變自己傳統家庭養老觀念,主動去接觸和了解當下新型養老模式,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家庭的養老方式。二是做好養老規劃,創造健康幸福晚年。人生發展需要規劃,老年養老也需要規劃。家庭應及時做好家庭老年人的未來養老規劃,適當設立家庭養老基金,定期進行養老存款儲蓄,為老年人購買養老保險和健康險。老年人也應從自身健康程度、經濟能力和知識文化方面,做出符合實際的養老規劃,這樣才能夠從容面對老年,擁抱老年的健康和幸福。進行老年生活管理,保持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三是增加精神關懷,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成員不僅應關注家庭老齡人口的身體健康,而且應增加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關注。無論是在家養老,還是在養老機構養老,家庭晚輩都應該多與老年長輩進行溝通,空閑時間多陪伴老人,多和老年人進行情感交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定期陪伴老人出游,保障老人的身心愉悅,使養老物質生活保障和心理關懷慰藉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瑞香,張夢婕.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河南省城市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41).
[2]李海榕,莊琪.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業發展問題與對策探析——以福建省為例[J].發展研究,2013(03).
[3]傅增清,羅同文.社會養老服務業開發性金融創新支持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3(12). [4]于戈,劉曉梅.論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11(05).
[5]劉婉娜,胡成.法國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及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12(07).
[6]班曉娜,葛穌.國外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做法及其啟示[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7]黃振宇,薛莉.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與展望——以南京市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5(03).
[8]李雪,栗景順.吉林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3(10).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48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