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朱翠紅, 劉 勇
(1.山東省安丘市氣象局,山東安丘 262100;2.山東省濰坊市寒亭氣象局,山東濰坊 261100)
?
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的發展方向研究
張 娜1, 朱翠紅2, 劉 勇1
(1.山東省安丘市氣象局,山東安丘 262100;2.山東省濰坊市寒亭氣象局,山東濰坊 261100)
摘要通過對當前區域自動氣象站的保障體系現狀和保障模式進行分析,探討當前區域自動氣象站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方向。目前主要的保障模式有部門保障模式、廠家保障模式、第三方保障模式;傳統的保障體系開始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應該從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加大培訓、構建完善的評估制度、開展全面的鑒定工作等方面進行發展。
關鍵詞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保障體系;發展方向
自2015年以來,區域自動氣象站開始更新升級,也就是說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觀測要素必然會越來越多。區域自動氣象站網近年來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能夠為國家自動站網的加密觀測提供重要的補充,有助于提升我國氣象觀測的質量和水平。然而隨著區域自動氣象站網建設規模的擴大,必然會給轄域內氣象局帶來極大的技術壓力和工作量。在這種背景下,為了能夠為區域氣象觀測網提供科學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區域自動氣象站的穩定運行,構建完善的運行保障體系就顯得極為重要[1-4]。筆者通過對當前區域自動氣象站的保障體系現狀和保障模式進行分析,探討當前區域氣象站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方向。
1區域自動氣象站保障體系現狀及問題
1.1區域自動氣象站保障體系現狀通過對不同區域的氣象部門進行分析,區域氣象觀測站的保障工作整體上取得較好的成果[1],目前主要的保障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
1.1.1部門保障模式。主要是由市局或縣局的本單位相關的裝備保障人員來進行保障,這些專業人士構成相應的保障中心。這些人員構成既可以是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同時也能夠通過外聘方式引進高素質人才,為本部門提供相應的保障。
1.1.2廠家保障模式?,F在很多城市,如北京、江蘇諸多省市的氣象主管部門和觀測設備的相關廠家簽訂了相關協議,并由這些生產廠家提供相應的維護保障工作;此外,四川等省市則和生產廠家進行合作,創建合作企業專門負責相應的區域自動氣象站的維護工作。這樣就能夠充分地利用生產廠家的技術優勢,從而為設備提供良好的保障維護。
1.1.3第三方保障模式。一些氣象站市局部門和第三方的社會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讓這些社會第三方的維護企業為區域自動氣象站的運營提供保障,如浙江氣象技術裝備公司的主營就是為自動氣象站提供設備維護、運營管理以及技術保障等。另外,廣西和海南等地區是基于內部的科技服務實體對區域自動氣象站的運營提供保障。山東等地區則是利用社會企業的技術力量,為該地區的自動氣象站提供相應的維護保障。
1.2當前保障存在的問題隨著區域氣象站整體規模的不斷擴大,監測的要素內容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再加上很多自動化的監測設備使用年限的增長,一些裝備的故障率開始不斷增加。另外,為了保障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氣象局對于自動氣象站數據傳輸的實時性以及準確性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所以傳統的保障體系開始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2],整體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區域氣象站并沒有充分地開展計量檢定工作。從目前來看,僅實現了雨量傳感器的檢定,由于沒有配置相關的檢定設備,所以對于溫濕度、風速風向等要素的檢定難以提供,這就極大地降低了數據的可用率。②隨著區域自動氣象站相關裝備數量的增加,再加上覆蓋范圍的擴大,如2個站點的氣象站往返里程超過數百公里。此外,當前市縣兩級的專業保障人員數量顯著不夠,也沒有配置相應的技術保障專車,維修工作人員的整體技能培訓不夠完善,這必然會導致整體保障的效率相對較低。③由于區域氣象站的硬件維修能力相對較差,再加上可提供的備件明顯不足,相關的檢修工具和儀器儀表也相對欠缺,嚴重影響到檢修的精準度,且通常這些專業的監測設備均需要較大的投資,給區域氣象站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2區域自動氣象站保障模式的發展方向
2.1社會化保障模式當前的主要應用為了解決以上區域自動氣象站的保障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氣象局主管單位開始注重引入社會力量為區域自動氣象站提供保障,并積極探索科學利用社會資源提升保障效果。通過對社會化保障模式以及經費核算和資金來源進行分析,當前很多區域自動氣象站的覆蓋范圍相對較廣,為了切實地開展這個保障工作,就需要構建以市縣2個級別的氣象主管部門為主導,并由社會上的企業以及設備廠家為氣象監測站的運營提供相應的保障[3]。為此,一些區域氣象站開始與社會公司簽訂相應的保障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并明確制定業務考核流程以及運營模式和管理制度。這些工作在很多省市已經實行數年,并陸續形成了相關的保障方案、工作流程和實施細則以及針對社會化保障的評估方法等,并引入了定量的評分機制,因此考核方案更加完善。另外,有的地區在引入社會化保障模式時還構建了處罰激勵措施,這有利于促進社會單位的工作積極性。經過數年的發展,這種社會化的保障工作開始取得一定的效果,這些效果體現在:①擴大保障隊伍,提升保障能力,緩解保障供需矛盾;②有助于提升區域氣象站的保障響應速度,縮短故障時間,提升數據傳輸效率。
2.2社會化保障模式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化保障模式的發展,加大對社會資源的科學利用,就需要不斷探索可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各種保障工作,從而確保氣象設備的穩定運行,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展[4]。
2.2.1不斷擴大試點范圍。雖然目前市局的試點相對成功,但未來還需要進一步進入縣局試點,確保縣級的區域站社會化保障工作的發展。
2.2.2加大培訓。為了有效提升社會化保障水平,就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方面的培訓,從之前的消防模式的維修轉變成狀態維修,提升維修的精細度,從而保障設備的持續穩定運行。
2.2.3構建完善的評估制度。要對當前的各項管理制度和評估制度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然后加以優化,提升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還要加強社會化保障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合理增加投入,且統一規劃,構建可長效的資金投入機制,確保氣象業務能夠可持續的穩定運行。
2.2.4開展全面的鑒定工作。計量檢定是社會化保障體系的重要構成。首先要在市局構建相應的計量區域檢定中心,并由檢定人員對行政范圍內的區域站的檢定校準工作進行負責,進而確保提升區域站數據的利用效率。
3結語
隨著人們對氣象信息準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區域自動化監測站的規模將會越來越大,那么為了有效保障設備的穩定安全和高效運行,發展社會化保障體系極為關鍵,這也是實現區域自動化監測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區域自動氣象站的管理和維護是一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因此,相關技術人員除了要做好日常工作外,還要積極地吸收優秀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教訓,為以后的高效運行奠定基礎。此外,對現有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實施方案中的漏洞和不足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完善,同時還要盡最大努力去緩和基層維修團隊短缺以及與日俱增的維修任務之間的矛盾,最終保證區域自動氣象站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5]。
參考文獻
[1] 王錫芳,李國晉.區域自動氣象站技術保障體系的探討[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0(3):70-72.
[2] 宋方超,王建民,徐建文,等.探討區域氣象站運行保障體系的發展方向[J].中國西部科技,2015(6):120,128.
[3] 陳皎.關于重慶市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的思考[J].貴州氣象,2013,37(1):53-55.
[4] 張延龍,王建蘭,莊玲玲,等.市級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5(6):53.
[5] 張曼,范雪波.區域自動氣象站社會化保障管理系統建設思路[C]//第30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論文集.南京:中國氣象學會2013:1-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of the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ZHANG Na1, ZHU Cui-hong2, LIU Yong1
(1.Anqiu Meteorological Bureau, Anqiu, Shandong 262100; 2.Weifang Hant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Weifang, Shandong 261100)
AbstractThe security system and modes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directions were proposed.The main models include departmental security model, manufacturer security model and third party security model;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system has various defects,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constantly expanding pilots scope, enhancing training, constructing a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work.
Key words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Social security;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作者簡介張娜(1984- ),女,山東安丘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綜合氣象業務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08
中圖分類號S 1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