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毅 (華中師范大學 武漢 430079)
?
圖書館經典推薦策略研究
●楊毅(華中師范大學武漢430079)
[摘要]經典推薦工作在經典閱讀中起著重要作用,和其他推薦主體相比,圖書館有著獨有的優(yōu)勢。其經典推薦策略首先應是經典書目的編制與發(fā)布,“目錄明,方可讀書”,其次是圖書館與經典、讀者的碰撞與交互,從而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各種經典推薦策略的制定與實施都離不開圖書館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和角色認定,實現(xiàn)服務理念與工作方式的根本轉變。參考文獻7。
[關鍵詞]經典推薦圖書館經典書目深度閱讀
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由閱讀延伸出的閱讀需求、閱讀推廣、閱讀群體、閱讀流程、數字閱讀等逐漸成為圖書館學界熱門的研究話題。多讀書、讀好書,作為好書的代表——經典的閱讀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成為全民閱讀推廣中的一個重點。和普通圖書不同的是,經典更多是由歷史的大浪淘沙沉積而成,代表著千百年文明智慧的結晶,它的形成經過歷史的積淀、名人名家的篩選,因此,經典推薦工作在經典閱讀中尤為重要。目前,學界對經典閱讀研究較多,但對如何推薦經典,推薦哪些經典卻著墨不多,深入研究較少。本文著力對經典閱讀中的經典推薦作深入探討,以期對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有所啟發(fā)。
1作為推薦主體的圖書館
1.1圖書館作為推薦主體的優(yōu)勢
經典推薦源遠流長,從清末到21世紀初,經典推薦主體都以名人名家為主,胡適、梁啟超、章太炎、朱自清、郭沫若、王余光等人都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國學素養(yǎng),他們的推薦自有權威性和號召力。隨著市場經濟和出版事業(yè)的繁榮,編者群體不再局限于名人名家,團體性編者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如學校、出版社、官方及社會組織等。和這些推薦主體相比,圖書館有著豐富的藏書,也有著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是閱讀推廣的主陣地,有著自己獨有的優(yōu)勢。
首先,閱讀空間構建是現(xiàn)代圖書館設計的主要出發(fā)點之一,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舒適的閱讀氛圍是圖書館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圖書館的空間環(huán)境中,讀者為讀書而來,書與讀者是無隔的,進行閱讀引導和書目推薦后可進行即時閱讀,其推薦成效更明顯直觀。其他推薦主體在推薦內容上可能會是專業(yè)權威,但其推薦與閱讀之間存在延遲,推薦很有可能成為無效推薦,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閱讀行為。
其次,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把握讀者特定需求,從而使推薦有的放矢。盡管其他推薦主體出于市場利益考慮,在推薦時會考慮到受眾的需求,但他們所形成的受眾需求往往是想像或分析得來,和受眾群體真實需求還是會存在偏差。而圖書館是讀者與書的聯(lián)系紐帶,不僅了解藏書,而且直面讀者,可以和讀者有一個互動溝通的過程,因此,圖書館的推薦會更貼合讀者,更有針對性。
1.2圖書館推薦主體地位的缺失
在國家圖書館的檢索目錄中,以“經典書目”為檢索詞,檢索到相關結果120個,著者部分除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圖書館外,其余均為個人、出版社、學校、培訓機構及官方、社會組織。有著獨有推薦優(yōu)勢的圖書館在推薦主體上處于缺失狀態(tài),這種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
(1)推薦未進入公眾視野,即未見有以圖書館為編者的相關公開出版物。雖然圖書館有其他推薦主體沒有的優(yōu)勢,但在經典的認定上,圖書館很少有相關的專家學者,其權威性自不如名家、官方機構;在書目的編寫策劃上,又不如出版社專業(yè),能夠進行精心組織。因此圖書館編寫、出版經典書目很難產生市場號召力,獲得經濟效益。
(2)在圖書館內部,經典推薦目錄的編制也并不是普遍現(xiàn)象。從各高校網站上的調研可以發(fā)現(xiàn),高校為學生進行經典目錄推薦的主體以教務處、院系為主。這也說明圖書館對經典推薦不夠重視,關注閱讀服務過程,忽視閱讀引導。
2經典推薦策略之一——“目錄明,方可讀書”
清代著名史學家王鳴盛云:“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1]對于經典閱讀而言,經典書目首先有著目錄學的重要意義,可視為經典閱讀的入門之途。首先,由于經典的權威性、選擇性,經典書目可以讓讀者明了哪些是經典,繼而展開經典閱讀。其次,任何書目的編寫都會按照一定次序編排,“部次甲乙,條別異同”[2],相較于個人零星的積累,是一個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體系。這種系統(tǒng)性的推薦,可以使得經典閱讀的選擇面更廣,深入性更強。
除了作為經典閱讀的入門之途外,經典書目本身也可看作是經典閱讀的一部分。中國傳統(tǒng)的目錄之學除講究分類之外,更加注重“推闡大義,疏通倫類,將以辨章學科、考鏡源流”[3],篇目、解題、提要都是書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一傳統(tǒng)一直影響到今天的書目編寫。朱自清《經典常談》在推薦《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中國重要典籍外,還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王余光先生《影響中國歷史的三十本書》也對三十本典籍進行了闡釋,深入而系統(tǒng)地剖析了它們對讀者思想啟迪的巨大作用。讀這些經典書目,其實就是一種經典閱讀,通過編者在推薦過程中對大義的闡釋,客觀上也能帶來經典閱讀的體驗,產生經典閱讀的效果。這種解題性書目在“淺閱讀”時代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經典閱讀與經典閱讀推廣方式。
在經典閱讀中,經典書目的引導作用貫穿始終,孔子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于下,則無所得矣。”經典書目選擇的重要性、慎重性也于此可見。圖書館經典推薦首先就應體現(xiàn)在經典書目的發(fā)布與編制上,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發(fā)布專家推薦書目。從經典推薦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來考慮,發(fā)布專家推薦書目是圖書館最快速、便捷的閱讀引導方式。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可以使圖書館能夠集中獲取已出版發(fā)行的經典書目著作,從而了解經典著作的情況。在經典書目著作出版多、雜的情況下,由圖書館發(fā)揮文獻資源檢索、處理的特長,為讀者過濾出權威的、經典的書目著作。圖書館在進行挑選時,專家、官方推薦的經典書目應是首先。在發(fā)布的形式上,可以是好的經典書目著作的推薦,也可以對這些經典書目著作進行消化、吸收、融合和二次加工,結合讀者的種類和需求,直接進行經典的推薦。在經典閱讀推廣中,發(fā)布專家推薦書目的方式對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來說都同樣適用,推薦的經典也以非學科性經典為主。
(2)編制專業(yè)經典書目。和公共圖書館為社會讀者服務,其閱讀引導強調普適性不同的是,高校圖書館為特定的高校師生服務,除閱讀的功能外,還要為師生學習、科研提供支撐,因此,高校圖書館在經典閱讀推廣中,除了非學科性經典的推薦外,更要從專業(yè)學習的角度進行專業(yè)經典書目的推薦與編制。使用“編制”而不是“發(fā)布”,就是指在經典書目的推薦上,高校圖書館應承擔起原創(chuàng)的編著責任,將專業(yè)性經典進行整合、分類后介紹給讀者。一方面因為當前的經典書目編制現(xiàn)狀中多文史類的非學科性經典,對自然科學、經濟管理、工程學等學科性經典涉及較少,提供給圖書館的參考就少,圖書館就需要自己去了解相關專業(yè)經典;另一方面,每個高校的專業(yè)設置情況也有所不同,編制適合本校師生學習、研究的經典書目就需要高校圖書館自己把握。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在重點推行學科服務,每個院系或是學科都配有學科館員,學科館員擁有相關專業(yè)知識背景,與院系老師、學生聯(lián)系緊密,更容易了解學生的需求,獲取專業(yè)經典的相關信息,因此,專業(yè)經典書目的編制可與學科服務結合,作為學科館員工作的一部分。另外,高校學生讀者層次差別較大,對于本科、專科生來說,編制專業(yè)經典書目應以通識性、學習性為主,對于研究生來說,則應以研究性經典為主。如陳寅恪先生的《元白詩箋證稿》對本科生來說意義不大,但對文史專業(yè)的研究生來說,卻是專業(yè)學習中不得不讀的一個經典之作。
3經典推薦策略之二——碰撞中的“深度閱讀”
3.1經典閱讀對深度閱讀的選擇
何為經典?雖然在各個歷史條件下表述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都不離開用重要的、權威的、有影響力的來界定。一部著作或文章能夠稱得上“經典”,必須要有著重大意義和吸引力,能夠禁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沖刷,為大眾所普遍接受。許總先生在《經典閱讀與人文精神重建》一文中,認為經典的“經典性”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強烈的人倫社會關懷,二是深刻的形而上學思考,三是內向的自我心性啟悟[4]。從許總先生等人對經典的分析可得出:
在語言上,由于經典的形成需要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檢驗,與當下有或長或短的間隔,因此經典的語言也會與讀者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有差異,給閱讀造成一定的障礙。經典的這一語言特性使得經典閱讀必須精讀,走馬觀花式的泛讀很難了解字面意義與內容。精讀雖不能等同于深度閱讀,但卻是達到深度閱讀的必要途徑。
在內容上,經典不同于普通圖書側重于具體知識的傳授與獲取,它更多地觸及“人世所面臨的基本的永恒的命題”[5],沒有專業(yè)、職業(yè)的限制,可以面向所有的大眾群體。因此,經典閱讀不是理解字面意義簡單了事,而是通過領悟與內化,啟悟內心、陶融人性、提升人的精神品格。深度閱讀是相對于“淺閱讀”而言,是指具有指向探索客觀事物規(guī)律、提高思維能力、提高學養(yǎng)和完善人格的閱讀方式[6]。它不僅是一種閱讀方法,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審美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思考發(fā)散和審美訴求。因此,經典閱讀和深度閱讀存在契合之處,經典的這種特殊性和內容的指向性,決定了經典閱讀方式上對深度閱讀的選擇。
3.2碰撞中的深度閱讀
(1)圖書館與經典的碰撞。文獻保存功能是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但是各種文獻出版物浩如煙海,沒有任何一個圖書館可以保存所有的紙質文獻。圖書館采購文獻,首先就有一個優(yōu)化選擇的過程。由于經典的形成需要經過時間、歷史的檢驗,名人名家、權威學者的認定,是一個較為固定的系統(tǒng),因此圖書館與經典碰撞首先就體現(xiàn)在圖書館對經典的篩選保存上。圖書館要知道哪些文獻可以稱之為經典,采購保存,提高館藏質量;圖書館要了解各種經典的特性與內容,擇優(yōu)提供給讀者。其次,圖書館與經典的碰撞體現(xiàn)在對經典的傳播上。傳播經典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讓讀者了解館藏,讓館藏主動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不能是“養(yǎng)在深閨無人知”。經典的閱讀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其內容多關乎心性修養(yǎng),與具體知識無關,在閱讀功利性的現(xiàn)代社會很容易被遺忘,因此,對于經典,圖書館更要承擔起傳播的職責,舉行經典展評、經典導讀、閱讀體驗等活動,讓經典活起來,吸引讀者了解經典、閱讀經典。
(2)圖書館與讀者的碰撞。在經典閱讀中,圖書館、經典與讀者是經典閱讀得以實現(xiàn)的三個要素。圖書館作為經典推薦的主體,讀者作為經典接受的客體,二者的碰撞不是靜態(tài)的你來我往,也不僅僅是主動的吸引,還體現(xiàn)在二者的交互與交流。首先,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同樣也應是經典的閱讀者,能和普通讀者一樣產生共同的體驗,使這種交互與交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基礎。其次,圖書館要承擔起導讀者、聯(lián)系人的責任,開設各種經典導讀的活動,建立讀者與經典交流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可以是實體的教室、報告廳、咖啡室等或傳統(tǒng)或現(xiàn)代的實體學習空間,也可以通過微博、博客、微信、電子郵件等虛擬平臺。以筆者所在的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由專門的公共關系部負責閱讀引導與經典推廣事宜,定期舉辦“風雅悅讀會”與“文華閱讀季”活動。“風雅悅讀會”是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作為專業(yè)導讀者和讀者一起分享經典的閱讀體驗,在進行經典推薦的同時,也深化了讀者對經典內容的認識。在交流平臺的選擇上,“風雅悅讀會”都是在圖書館“風雅齋”舉行,”風雅齋”中沒有高高在上的講壇,而是“圓桌會議”的設計,專業(yè)導讀者與普通讀者圍坐一起,平等、及時的交流與勾通。“文華閱讀季”是一系列閱讀活動的組成,有導讀、閱讀辨論、征文評獎、點評等。每次導讀活動開展之初或結束之后,導讀人員還會及時在圖書館微博、微信上發(fā)布,引出經典討論主題,讓圖書館與讀者得到更多的交互,真正起到引領經典閱讀的作用。
4結語
經典閱讀是對人類寶貴精神財富的傳承與沿續(xù),是個體成長與全社會發(fā)展的共同選擇。經典閱讀的活力要被激活,需要作為知識保存與傳播重鎮(zhèn)的圖書館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和角色認定,積極主動地進行經典推薦與閱讀引導。各種經典推薦策略的制定與實施首先來自圖書館服務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轉變。
在服務理念上,化被動為主動。資源與服務一直是圖書館工作的兩大支柱,經典關乎圖書館的資源,而經典推薦則是圖書館推出的服務內容。關于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學者論述頗多,但無論哪一種觀點,主動性與開放性都是大勢所趨。最近幾次的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閱讀率持續(xù)走低,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更呈下降趨勢。因此,圖書館在經典閱讀中要主動承擔起經典推薦人、經典導讀者的責任,不要坐等讀者來,而是要想法設法吸引更多的讀者來到圖書館閱讀經典。
在工作方式上,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在經典閱讀所涉主體中,圖書館似乎一直處于閱讀場所的簡單界定上,其在經典推薦中的作用也體現(xiàn)在發(fā)揮一種“場效應”[7]。這種靜態(tài)的場效應是圖書館作為專門的閱讀場所優(yōu)勢所在,但也束縛了圖書館在經典閱讀中主體地位的發(fā)揮。筆者認為,圖書館在經典推薦中的角色除了要營造一個好的
場效應外,還要作為活動的主體充分參與,讓經典推薦貫穿經典閱讀過程。這種動態(tài)的參與角色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經典推薦書目編制的動態(tài)性,經典推薦書目發(fā)布與編制可根據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經典認定的變化及文化環(huán)境所需適時修改,不能一成不變;二是經典推薦方式的動態(tài)性,可以通過舉辦導讀、講座、交流等活動吸引更多讀者知道經典、了解經典、閱讀經典,升華閱讀效果,讓經典推薦流動起來,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王鳴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45.
[2][3]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影印版):9.
[4][5]許總.經典閱讀與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論壇,2011(4):159-167.
[6]黃荔.論互聯(lián)網時代的深度閱讀重拾[J].廣西社會科學,2013(2):173-175.
[7]吳雁.集合式現(xiàn)場閱讀的文化優(yōu)勢[J].上海圖書館雜志,2006(5):18-19.
(宋小華編發(fā))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of Libraries'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Yang Y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AbstractClassics recommend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classical reading, compared with other recommending subject, library has its own advantage. The strategy of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should start with compiling and releasing classics bibliographies and secondly is to make collis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library, classics and readers, thus to attain the goal of deep reading. Formulating and actualizing all the classics recommendation strategy can not go without that library breaks traditional method and role cognizance to achieve basic transitions of service concept and working arrangements. 7 refs.
KeywordsClassics recommendation. Library. Classics bibliographies. Deep reading.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簡介]楊毅,文獻學博士,現(xiàn)在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工作。
[中圖法分類號]G250.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1-0017-03
【閱讀推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