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卿 董富國 (中南大學 長沙 410013)
?
論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常態*
●李后卿董富國(中南大學長沙410013)
[摘要]在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新常態”的理念,并對其進行內涵與特征的研究,進而提出了保障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新常態順利實現的策略。參考文獻16。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新常態
1新常態的提出及其內涵
2014年5月,習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說到:“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1]自從“新常態”一詞提出后,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對于“新常態”的研究。新常態指的是事物的發展趨勢和狀態從原本的正常狀態轉入到另一種新的持續穩定的正常狀態中,這就需要打破舊常態中不符合新常態發展的條條框框,重新回到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線路上來。新常態的出現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我們需要冷靜思考,沉著面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社會整體在新常態下的新發展[2]。
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新常態可以從經濟發展速度新常態、經濟結構新常態、經濟管理新常態、調控新常態、民生新常態以及開放新常態6個方面去進行理解。新常態的主要特征中涉及到“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這一特征對于信息資源配置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由此看來,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衍到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新常態研究上,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出現了信息資源結構新常態、信息資源增速新常態、信息資源共享新常態、信息資源管理與調控新常態等多種“新常態”,因此,經濟發展新常態所面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對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參考價值。筆者對新常態的核心理念和指導思想進行研究,從而探討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新常態的內涵、特征及其實施策略。
2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新常態的內涵與特征
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是要實現信息資源的科學合理的分布與流動,從而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3]。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與配置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現象,處于一個新的環境下,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進行信息資源配置時,要以用戶的信息需求為主導,輔以現代信息技術,解決現有的難題,促使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滿足高校用戶的信息需求,防止信息污染,形成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新常態。
結合新常態“資源配置模式與宏觀調控方式”的特征與要求來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新常態配置應主要從時間、空間、資源總量及品種載體類型幾個方面來考慮[4],通過進一步加強信息資源發展方式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握信息資源配置中的各種平衡,通過對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實現信息資源配置的專業化,在滿足傳統文獻資源的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不斷提升數字資源的建設水平,保證信息資源的質量,確保信息資源的學科(專業)與區域(校區)合理布局,從而達到優化配置目標。
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新常態特征主要體現:一是穩增長。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建立在其信息資源總量和各分量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的;二是優結構。實現傳統文獻與數字資源的比例科學,分布合理。三是多挑戰。高校圖書館內的信息資源在進行優化配置時將會面臨來自于多方位的新問題和新矛盾,這也就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去保證新常態;四是多動力。優化配置不僅是由圖書館從上而下而發起的,同時也是為實現多層次信息資源的共享所要求的,更是由用戶的動態化信息需求所促進的。
3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新常態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需要以高校師生的信息需求為導向,以解決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為目標,在對信息資源進行總體系統的分析的基礎上,對高校信息資源的增長速度,資源結構,配置動力等方面做出調整,既要在數量上保證信息資源總量的持續穩定增長,也要在質量上促進信息資源的高品質,更要在結構上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分配。從而形成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新常態。
3.1實現新常態,首先需要新思維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新常態配置需要有新思維,切實實現高校圖書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信息資源的建設,應避免重數量輕質量,只求全不求精的傾向,既要看到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快速增長,也要注意到快速增長下信息資源結構和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既要保持各種類型信息資源的穩定增長,也要保證其持續健康發展;不能對已有問題選擇性屏蔽,不顧現實,只顧增加資源總量而忽略資源結構;需要客觀科學的認識新形勢,順應信息規律,必須進行信息資源的結構、地理分布、學科分布的優化;面對新問題,形成新常態,應積極提前采取措施,減少問題所帶來的危害,要積極行動,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新常態。
為此,圖書館員更需要有新思想,新作為。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直接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所決定,因此,應當加強圖書館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圖書館員真正認清新常態,形成新思想,敢于去有新作為。新思想下,圖書館員應當對自己專業有著新的全面了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服務,實現用戶所需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做到主動服務,實現定向服務和動態服務,努力使服務多樣化和專業化,一切以用戶的信息需求為目標,實現讀者服務的規范化,創新圖書館服務和信息咨詢工作,如建立導讀制、讀者交流室、館員讀者交流機制、虛擬參考機制等[5],減少用戶的圖書館焦慮癥,實現用戶信息需求的極大滿足[6]。
3.2實現新常態,需要實現傳統文獻資源的持續穩定增長
館藏文獻資源是圖書館最傳統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開展服務和工作的前提。只有強化館藏文獻資源的建設和優化其配置,為科研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滿足高校師生的信息需求。
高校圖書館應把握信息資源的動態性和時效性,通過嚴謹的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完成信息資源的時間矢量配置。不同校區的分館文獻資源分布不同,需要對信息資源尋求最佳排列分布方式,以獲得最佳效益[7]。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數量配置應當將現有和將有的信息資源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條件下科學合理地分布于不同的校區、不同的分館。
高校圖書館需要對其圖書館館藏文獻進行全面的客觀的調查,了解其分布、數量、結構、特色等方面,了解高校用戶對文獻信息的需求重點、以此來及時調整布局文獻資源[8]。圖書館的傳統文獻資源的結構是以學校的發展趨勢及師生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的,圖書館應當堅持以紙質文獻為主體,以用戶的信息需求為采訪導向,建立完善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提高文獻保障率,做到不同專業所在的不同校區分館的文獻資源更加有針對性,總館更具綜合性,切實保障文獻資源的高品質穩定增長,以此更好地為本校區的師生服務。
3.3實現新常態,需要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力度
數字資源的建設需要遵循“用戶需求導向”的原則,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配置,既要保證建設質量,又要保證發展速度,使數字資源能夠借助計算機及網絡手段來展現給用戶。
學校圖書館作為全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應當加快建立全面完備的數據庫系統,并且經常根據學校發展和用戶需求進行更新、整理和添加等措施來保證數據庫的實用性和新穎性[9]。各學院建立的分館數據庫應加快建設突出所在學院的專業特色的數字資源,并做到校內資源共享,既滿足本院的專業信息需求,也要照顧到其他學院對相應專業的信息需求,要與學校整體的數據庫保持系統性和互補性[10]。除此之外,數字資源的建設應實現資源品種來源多元化,載體類型多樣化,提高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等多種數字資源的建設質量,不僅提供一次資源,更要提供價值更大的二次資源、三次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于用戶的信息需求[11]。
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資源中心,面對現今受到高校師生極大關注的數字資源之一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資源的發展,應該構建一個開放、高效的MOOC管理與共享平臺[12]。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在信息資源管理方面的優勢,通過多種手段來進行各種載體的MOOC資源收集、整理和加工,并據此創建相應的課程資源導航網站,為用戶提供分類明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MOOC專題網站。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與MOOC教學所配套的個性化服務和嵌入式服務,并做到MOOC資源的開放式獲取及資源共享[13]。
此外,圖書館作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與提供者,其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同樣應當以滿足用戶和讀者的信息需求為出發點。網絡信息由于數量巨大且多混亂無序,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用戶對網絡中的信息資源使用,故需要以用戶信息需求為導向,以保證網絡信息資源的效率和配置為原則,將網絡信息進行內容、類型、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類,從而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14]。為此,圖書館應該加快使用人工采集和計算機采集兩種采集方式來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并且可以通過分類法、專題法和軟件法三種方法進行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配置,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為了更好地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學??梢越⒏采w全校的無線網絡,使全校師生可以不限時間和地點使用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使利用效率最大化。
3.4實現新常態,需要創新特色館藏建設
特色館藏的建設應分為傳統文獻的建設和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兩個部分。特色館藏的建設是高校圖書館區別于其他學校圖書館的關鍵,也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原因。學校圖書館在對文獻期刊和數據庫進行采購時,應當注重學校重點學科和學校專業特色,以重點學科的發展和用戶信息需求為導向,兼顧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的需求,制定綜合的特色館藏建設架構。
高校圖書館應當促進高校重點特色學科、學校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及精品課程的數據庫建設,并對古籍善本和有歷史價值的書籍進行掃描或影像縮微處理,建立特色數據庫,充分發揮館藏特色資源的作用,更好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15]。當然,除了對傳統文獻的建設和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外,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應合理開發網上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從中檢索出所需的信息,并對其進行收集、挖掘、加工、整理,形成本館特色的虛擬館藏,通過信息推送等各種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特色的信息服務。特色館藏可以采用多元化服務方式去滿足讀者需求,如進行特色館藏資源的館內展覽和網上展覽,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整理印刷成特色出版物,有針對性和有重點地去向用戶進行咨詢服務與推送服務等。
3.5實現新常態,需要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
(1)高校圖書館校內縱向信息資源共享。高校多校區辦學決定了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需要在不同校區和院系間進行縱向資源共享,也就是總館與各分館間以及院系資料室間的資源共享。為此,對于電子資源的共享首先需要提高總館與各分館間的網絡帶寬及計算機硬件,為電子資源的共享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持和共享平臺[16]。對于傳統文獻的資源共享則需要加強通借通還的管理和服務,方便讀者快捷地使用各校區圖書館文獻資源,滿足讀者信息需求。
(2)實現各個圖書館間橫向信息資源共享。除了高校各校區分館間需要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外,各高校圖書館間和高校與社會圖書館間可以根據互利互惠和優勢互補的原則下形成圖書館聯盟,通過協作采購、建立圖書館網絡、實現館際互借、聯合編制目錄等多種形式來實現圖書館間的資源共享,以解決圖書館發展所面臨的信息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強圖書館的館際合作,實現信息資源互補共享和共同發展,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的科學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更優質和高效的信息服務以滿足用戶需求。
此外,建立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聯盟也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高校圖書館有本校的學科、科研、教學特色,公共圖書館是為大眾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它具有本地的地方特色和館內文獻資源特色。通過與公共圖書館統籌規劃信息資源共享布局、建立聯合編目數據庫、開展館際互借,實現電子文獻傳遞等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各圖書館應加強各自特色館藏資源體系的建設,實現特色資源的有效共享,以避免圖書館聯盟成員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是復合化的,圖書館應當實現橫向共享與縱向共享兩種模式“縱橫交錯”的態勢,以此來更大范圍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而更好地利用共享的信息資源。
3.6實現新常態,需要加強用戶信息素養培訓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通過優化配置,實現了信息資源本身的科學合理的分布和配給,但怎樣更高效便捷地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源,不僅需要圖書館員的幫助,更需要用戶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
在對用戶進行培訓前,應先對用戶的信息行為心理和信息素養水平進行科學的分析,有利于圖書館提供更好的用戶培訓。圖書館應積極對不同類型不同信息素養的用戶進行不同形式的培訓,包括網上教學、專題講座、短期課堂教學等,使用戶了解信息資源的分布特點及如何檢索獲取與評價利用,加強檢索策略的培訓,開發用戶的潛在性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戶信息素養,使用戶以自身信息需求為出發點。實現對優化配置的信息資源的更高效利用。
4結語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高校圖書館需要將資源、系統、服務進行高度整合,實現學校各學科均衡發展,既要注重重點學科,也要兼顧邊緣學科和弱勢學科,既要保證傳統學科,又要鼓勵新興學科,在滿足學校教學的同時,也要能夠支持學??蒲杏绕涫侵卮罂蒲许椖康男枨?,使圖書館的傳統館藏,數字館藏,特色館藏和網絡虛擬資源多種資源的分布合理,比例科學。在面對新問題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更好地滿足于高校用戶的信息需求,最大范圍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而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和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常態。
參考文獻
[1]齊建國,王紅,彭緒庶,等.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和形成機制[J].經濟縱橫,2015(3):7-17.
[2]文魁.新常態的冷思考[J].前線,2014(10):35-37.
[3]查先進.信息資源配置與共享[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8:29.
[4]穆穎麗.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J].高校圖書工作,2014(2):54-56.
[5]黃俊貴.縱說圖書館新常態—黃俊貴先生訪談錄[J].圖書館,2015(5):1-5.
[6]鄧碧俠.用戶信息需求實現的障礙因素研究[J].圖書與情報, 2010(5): 85-88.
[7]范秋英,程繼紅,鄒麗紅,等.多校區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優化配置[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0(12): 64-68.
[8]王在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0(20): 34-35.
[9]吳翔. 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與優化配置[J]. 惠州學院學報, 2012(6): 50-52.
[10]吳淦峰.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6.
[11]佟慶云. 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與建設研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4 (7): 78-80.
[12]羅博.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 (MOOC) 與高校圖書館角色研究綜述[J]. 圖書情報工作, 2014(3): 130-136.
[13]楊勁松,謝雙媛,朱偉文,等. MOOC:高校知識資源整合與共享新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85-88.
[14]孔慶杰, 宋丹輝. 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若干問題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 2006 (11): 56-58.
[15]周紅,陳娟.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49-52.
[16]孫瑞英,馬海群.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研究[J].情報科學, 2006(7): 967-973.
(賴寧編發)
The New Norm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Li Houqing Dong Fuguo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new normal "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makes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new normal "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to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16 ref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New normal.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簡介]李后卿,教授,現在中南大學信息與大數據研究院醫藥信息系工作;董富國,中南大學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研究院醫藥信息系在讀研究生。
[中圖法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845(2016)01-0053-04
*本文系中南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中南大學多校區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研究”(2014zzts282)研究成果之一。
【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