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柱
?
“第九屆廣西劇展劇評”專欄主持人語
●唐正柱
秉承抗戰時期“西南劇展”的文化基因和優良傳統,廣西戲劇展演在改革開放后以廣西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專業性和綜合性最強的藝術盛會重新在八桂大地綻放,至今已經走過了三十余載。每三年一屆的綜合展演,逐漸形成了廣西戲劇日趨繁榮的創作周期和文藝工作者展示成果的定期相逢。
作為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之后廣西的首次戲劇盛會,第九屆廣西劇展共有119部作品參演,作品數量、參演人數、展演時間均創歷屆之最。尤其是作為重頭戲的大型劇目,更是多達31臺,涵蓋了壯劇、桂劇、彩調劇、京劇、粵劇、音樂劇、舞劇、話劇、雜技劇、木偶劇等廣西當前主要的戲劇門類,題材豐富,人物鮮活,視角新穎,充分展示了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評論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評論的良好氛圍。
《歌海》改版升級后從專注音樂領域擴展到整個藝術領域,對打造桂風壯韻舞臺藝術精品、提升我區文藝評論水平和促進廣西文藝事業持續繁榮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已成為發表廣西舞臺藝術創作、文藝評論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本期推出的“第九屆廣西劇展劇評”專欄,共有9篇評論文章,是《歌海》編輯部邀請我區評論家和青年學人的首發稿件,通過對部分參演作品的評論和鑒賞,進一步總結其創作得失,理清創作思路,校正創作方向,為打造桂風壯韻舞蹈藝術精品和“美麗南方·廣西”文化品牌貢獻力量。
《因緣聚合人情交集》認為話劇《人堆》中的“人堆”不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的聚合,而是一群因不同的因由湊合在一起的人,這群人發生的情緒碰撞、情感交流既瑣屑平淡,卻又觸碰人心。《桂劇心校長情》通過對現代桂劇《校長爸爸》主演梁小曲進行訪談,從演員塑造藝術形象的角度總結、探討表演者藝術經歷、藝術創造、藝術追求與舞臺藝術成功之間的關系。《軀體的出走與靈魂的回歸》剖析了彩調劇《空村》的整體戲劇敘事,捕捉到廣大農村留守人員的隱隱不適與飄渺的鄉愁,同時,也指出了作品在燈光的詩意性與舞臺樣式目標存在的偏差。《用歌聲塑造人物》以音樂劇《山歌好比春江水》為例,強調音樂劇演員不僅要對角色傾注情感,同時也要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理性的表現角色的形象特征。《一條街一座城》分析了話劇《水街》里“水街”人對受難者的同情,對傷殘者的幫助,作品在寫人、寫情的過程中寫出了水街人的精神狀態。《談地方戲的題材挖掘》則從回歸戲劇本源、立足劇種特色和把握時代意識、致敬古典情懷兩方面評述了壯劇《馮子材》挖掘歷史題材的成功之處。《一曲壯歌頌英雄》對壯劇《馮子材》主要人物藝術形象進行了分析,謳歌了一百多年前廣西邊關共赴國難的英雄群體。《國家有難馮家有人》則解讀了壯劇《馮子材》弘揚的“國是我的國、我命是國命”的愛國主義精神。《戲觀百態品味人生》總結了本屆劇展的小戲小品在持續對現實題材的聚焦外,還蘊含著獨具個性化的藝術特征。
作者簡介:唐正柱,苗族,廣西文化廳副廳長,廣西文聯副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