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靜
(杭州市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0)
?
以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為載體的創意產業園景觀更新研究
周之靜
(杭州市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0)
筆者通過對創意產業園區景觀要素的剖析,架構起全面的景觀更新策略,其中在選址上提出了“背山”、“臨水”、“借智”、“比商”四大方式;在景觀布局上則提煉出以建筑為核心、以室外空間為核心和多核心的3種布局模式;在景觀構成要素上則提出從建筑、綠化、水體、道路、環境小品5個方面進行景觀更新,同時通過對景觀更新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煉出外力拓展、內力整合的應對策略。
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創意產業園;景觀要素;更新
創意產業園是一個界定了的特定區域,具備一定的規模,有較為完善的公共設施、社會網絡和管理系統,以密集的創造性智力勞動為主,是與國際信息、科技、市場接軌的具備充分活力和現代化特征的開放社區[1]。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系指工業革命后出現的用于工業、倉儲、交通運輸業的,具有公認歷史文化和改造再利用意義的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地區,即狹義的產業景觀,并非泛指所有歷史上留下來的產業建筑及地段[2]。此處的更新是指城市現存環境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而進行的必要的調整與變化[3]。
以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為載體的創意產業園是利用城市產業結構轉移而空置下來的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通過對其采取一定的保護利用措施興建起來的創意產業園。目前,這類產業園在國內建設的創意產業園中最為常見,因此對其景觀更新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通過對創意產業園園區景觀要素的剖析,架構起全面的景觀更新策略,其中在選址上提出了四大方式,在景觀布局上則提煉出3種布局模式,在景觀構成要素上則提出從5個方面進行景觀更新。同時通過對景觀更新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煉出外力拓展、內力整合的應對策略。
創意產業園的選址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合理的選址有助于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氣的迅速積累,從而能夠提高景觀更新的水平與質量。一般來說,創意產業園的選址有4種比較典型的方式。
1.1“背山”而有所依托山之高、山之險、山之脈、山之色,使創意產業園空間有限而景觀無邊,背靠青山賦予了人們無限的遐想與憧憬,讓園區景觀因有所仰仗而為人們所喜愛和向往。1.2“臨水”而充滿靈性古之城池與聚落往往都是因水而建,創意產業園的選址亦往往借助水特有的魅力,臨水而居。優美的水環境能夠增加創意產業園景觀的感召力,從而使其成為人們向往的靈感勝地。
1.3“借智”而活力無限依托大學或科研院所布局是創意產業園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可借助大學或科研院所的智力優勢與強勢學科專業,將產、學、研轉化為園區發展的核心紐帶,為園區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使其充滿無限活力。
1.4“比商”而大放異彩比鄰商業區建設的創意產業園將借助商業區的人氣優勢,并將這種優勢轉化為創意階層巨大的動力,其創意大放異彩,從而能夠使創意產業園快速推進與演化。
2.1以建筑為核心的景觀布局這類布局方式公共空間多以狹窄的帶狀或點狀為主,其景觀更新多圍繞建筑來進行,對室外空間只是略加整治和梳理。目前這種景觀布局方式在全國以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為載體的創意產業園中占有很大比例。
2.2以室外空間為核心的景觀布局其場地規模一般較大,建筑密度或容積率不高,室外空間則相對開闊,能夠形成較大的公共空間,建筑則往往以公共空間為中心,這類景觀布局方式往往可以結合城市公園來考慮,將其納入城市居民休閑的開放空間中去,以增加園區影響力和景觀使用率。
2.3多核心的景觀布局這是相對于以建筑和室外空間為核心景觀布局而言的,整體上可能建筑與室外空間的比例相當或略有偏差,亦或某一方面占主導地位,但在局部上往往會形成若干個以建筑或室外空間為核心的景觀空間。這種布局充滿了層次性和空間變化的韻律,更符合創意階層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成為多數創意產業園景觀布局的首選。
這類景觀更新可以通過其鮮明的時空特征和空間感知讓人們體味到創意的環境精髓,同時樹立起園區景觀在整個城市景觀中的地域特征和品牌形象,散發出獨特的景觀氣質。
3.1建筑景觀因為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的特殊性,建筑景觀作為園區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有時是核心元素,在景觀更新中往往占據主導作用,甚至有些園區景觀的更新實質上就是園區建筑景觀的更新。
3.1.1建筑表皮處理。
(1)墻體改造。建筑墻體的景觀更新方式按照拆除與保護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完全保留、置換為新立面、部分保留3種方式。
(2)屋面翻新。屋頂是建筑立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部分產業園建筑因設備更新或屋面材料的老化而需要更新,其中包括原樣翻新、增加天光,全新屋頂造型和開辟屋頂花園3種方式。
(3)窗的妙用。窗是室內外空間的共同邊界,可充當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的橋梁。窗的更新包括以下幾種情況:全部保留、全部更換或添加新窗,適當更改原有窗口尺寸,在內部加設新材料的窗,保留外部舊窗等。
3.1.2建筑空間拓展與重構。
(1)旁建和加層。一般情況下,旁建和加層在多數創意產業園的景觀更新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垂直加層和水平擴建。垂直加層是在原有建筑物上繼續增加樓板的方式,以起到調整建筑體型和尺度的作用。水平擴建適用于原有建筑規模層數都較小,無法滿足新功能的需要,原有建筑的結構和地基無法承受大規模的調整的情況。
(2)夾層和連廊。多層高敞空間的產業類歷史建筑可以通過增設夾層或連廊來擴大使用面積,以豐富視覺效果。
3.2綠化景觀在景觀更新過程中,對原有綠化景觀的保持與增減因園區性質及空間載體而異,不同使用性質的功能空間對于外環境的綠化形式有著不同的需求。
3.2.1四周綠化的應用。建筑四周綠化應考慮內部空間的延續性,作為第二創意空間來設計,首先要服從生產功能和內部觀景的需要。其應用主要有4種類型。
(1)水平式。綠化地面與路面幾乎在一個水平面上,只差一塊路緣石的高度。這是極普通的形式,場地平整,排水方便。
(2)下沉式。室外地面低于路面標高和室內地面標高,形成坑狀的綠化地。這種下沉式的界面使場地地形有垂直方向的變化。
(3)臺地式。將室外地面抬高,形成一個臺階式的地面,以示與道路空間相區別。臺地的邊緣構件是各種形式的擋土墻,也能增加景觀層次的變化。
(4)斜坡式。斜坡式地面比水平投影面的展開面積大,可以擴大綠化覆蓋面積,同時還可以通過各種圖案化的花紋,豐富綠化景觀。
3.2.2垂直綠化的應用。適用于場地擁擠、綠化面積嚴重不足的園區。
(1)花池。包括下沉式花池、墻裙花池、窗臺花池、檐頭花池、架空花槽等,與人們的連接最直接,可以應用于各個角落,構成人與自然聯系的媒體。
(2)攀緣綠化。包括攀緣綠化、懸垂綠化、立體花壇等多種形式。可以將粗陋、灰暗、單調、呆板的建筑立面和線條生硬的構架隱蔽起來,給表面以虛化和美化。
3.2.3屋頂綠化的應用。對于那些地面綠化空間相對不足或極度缺乏的場地,屋頂綠化是增加綠量、降低建筑表面溫度、改善園區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
3.2.4綠化保留再利用。對于一些產業味濃重或曾經代表某個時代或是某種特定模式的植物景觀予以部分保留,使綠化景觀保留了幾分工業時期的時代氣息。
3.3水體景觀目前,我國大部分創意產業園限于空間的規模與尺度,難得真山真水,不少園區往往只能以石代山,“水曲因岸”,“淺水落磯,深水列島,以藏頭露尾”,暗示淵源流長。
3.3.1自然曲線形水體。效法自然,重在自然野趣,水不在深,妙在自然曲折,這種形式常可用于有一定面積的創意產業園的休息綠地和小型游園。
3.3.2不規則幾何曲線形水體。其介于自然與人造之間,具有自然成趣的野味,又有人工成型之文雅,使人產生清晰明快之感。這種形式多可用在面積不大的創意產業園的休息和觀賞庭園。
3.3.3規整幾何形狀水體。多采用對稱式,具有莊重嚴謹的外觀,通過噴泉的應用,形成空間的視覺焦點,增強水景的效應,烘托環境的氣氛,達到一定的審美意境。一般常可用于園區前廣場和公共性較強的景觀空間。
3.4道路景觀道路系統是園區空間秩序最核心的要素,既是出入園區便捷的交通網絡,也是通向園區的視覺走廊和主要城市空間網絡,對園區景觀影響巨大。
3.4.1道路系統的劃分、劃合和錯位。道路根據車流量大小和街景要求可分為單車道和雙車道。當是雙車道時,分車綠帶可兼做街心花園。道路的劃分(一條分做兩條)和劃合(單車道改為雙車道)都可使景區長度改變,引起街景變化。另外,為避免道路空間的呆板單調,在不擴大占地面積的條件下,可以采用微折、錯位、微曲等手法加以改變。
3.4.2組織借景與對景。創意產業園中多數道路本身景觀比較單一,空間范圍有限,色彩也不夠豐富,欲在有限空間內獲得無限景色,可以采用借景和對景的手法。如通過景洞、透空的通廊、建筑空隙、內庭的矮墻、透明圍欄等,將臨街的內院景色和內層建筑空間組織到街景中來,以豐富線形空間的景觀。
3.5環境小品功能簡明,體量輕巧,造型別致,寓有不同意境的園林小筑,只要運用恰當,均可在構園組景中發揮較大作用。
3.5.1舊產業構筑物和產業設施的再利用。利用有特色的原有產業建筑的設施能夠喚起一種城市的記憶。它的母體視覺元素因承載著人們對以往城市的一種記憶而分外親切,且能展現地段的歷史文化意義與場所精神。
3.5.2環境小品的再現。許多園區由于長期廢置不用或對原產業構筑物及設施缺乏必要的保護與利用,多數已不存在或難以利用。所以,可通過引進富有特色的環境小品,以增加室外空間的可視性、導向性及景觀的層次感與現代感。
4.1存在的問題
4.1.1理論層面研究缺乏。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際決策部門,都對創意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究竟創意產業園應以何種形式出現,該如何建設管理,到目前還缺乏完整系統的理論和法規,一直處于探求和摸索過程中。
4.1.2管理層面關注不夠。建筑保護與再利用的矛盾突出,商業介入過多,園區逐漸空心化。
4.1.3規劃層面部分缺失。園區蓬勃發展,但是缺乏整體規劃;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區;交通組織混亂,景觀環境受限;建筑普遍占地面積較大,綠化相對不足;盲目跟風,景觀趨同化現象嚴重;人性關注不夠,停駐空間缺乏。
4.2對策及建議
4.2.1景觀更新過程中的外力拓展。建立創意產業園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的保護與利用制度;健全管理體制,成立創意產業園景觀更新管理機構。
4.2.2景觀更新過程中內力整合。園區之間錯位發展,營造特色園區景觀;加強規劃和設計的介入,建立引導性的用地性質與建筑利用模式規劃;引入彈性設計和可參與式設計模式;營造有利于創意產業發展的文化氛圍。
[1] 張愛萍.創意產業園的公共空間設計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11-13.
[2] 王建國,戎俊強.城市產業類歷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1(6):17.
[3] 吳良鏞.北京舊城和菊兒胡同[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8.
Study on Landscape Renewal of a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Taking Historic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 as the Carrier
ZHOU Zhi-jing
(Hangzhou Landscaping Stock Corpor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20)
Through analysis of landscape elements in a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a new strategy of landscaperenewal was formed, in which four ways of siting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backing on green hills”, “facing water”, “with the aid of intelligence”, and “neighboring on a commercial area”; three landscape layout modes were chosen, such as taking buildings as the core, taking outdoor space as the core, and taking buildings and outdoor space as the core at the same time; in respect of landscape constitution, the landscape was ren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s, greening, water, roads and environmental embellishments. Meanwhile, by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the landscaperenewal, coping strategiessuch as outsideexpansion and internal integration were proposed.
Historic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Landscape elements; Renewal
周之靜(1982- ),男,安徽渦陽人,工程師,碩士,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
2016-06-30
S 731
A
0517-6611(2016)23-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