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許多年輕人還在為沒錢沒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懊惱不已時一群時髦的爺爺奶奶卻早已經過起一邊養老一邊環游世界的美好生活。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旅居養老,作為一種全新的養老服務模式,能夠滿足一部分老年人對于旅游、養生等多方面的需求,對于豐富養老市場供給、盤活空置養老服務場所也具有推動作用,市場巨大。
旅居養老新概念
新興的“旅居養老”為什么讓眾多老人紛紛叫好?國內最早提出“旅居養老”概念的中國老年學會副秘書長程勇說,“旅居養老”是喉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一邊旅游一邊養老。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_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游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
旅居養老興起
異地養老最早是在一些老齡化較為突出的發達國家試行。由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基本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或處于“先富后老”狀態,決定了老年群體擁有較為充足的經濟積累及享有優厚的養老金、退休金等社會福利待遇。出于氣候條件、日常消費水平、護理成本等考慮,發達國家較早地興起了異國養老風潮。
由于旅居型異地養老具有遷移性、功能性、時間性的特征,對老人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低齡化,身體適應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有經濟實力的老人更適合旅居養老。老人50歲以后經濟會比較穩定,退休后也有了空閑時間,這時候的老人往往有強烈的補充心理,希望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出彩。
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課題組發布的《中國旅居養老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老年人在異地養老方面比較有優勢。從年齡結構來看,我國60~69歲低齡老年人仍是老年人口的主體。從老年人經濟狀況的自評來看,城市老年人中自評經濟狀況寬裕的近兩成。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城市老年人生活是比較寬裕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旅居養老的市場機會
旅居養老的巨大需求催生了龐大的市場商機,不止傳統養老院在加速布局這一市場,眾多擁有景區優勢的度假酒店也紛紛在搶奪養生養老市場商機。
但旅居式異地養老市場的發展仍有不足。市場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老年人的異地養老無非是到環境好的地方居住,醫療需求、養老需求等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只用了“旅”和“居”,并沒滿足“居”和“養”的需求,更多是區別于年輕人、有更多休閑時間的旅游群體而已。
相對于地產模式以及老年旅游產品模式,養老機構打造的多地轉換養老方式可以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務。盡管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但誰也無法忽視旅居式異地養老在未來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由于之前制度缺位、規范缺失,對旅居養老服務機構的投訴事件屢有發生,旅居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尚有待提升。故有關部門制定了《旅居養老服務機構評價標準》,已于2015年12月16日在北京發布。該標準對旅居養老服務機構的選址、基本安全設施、行程交通、基本食宿、項目設計、旅游觀光、文化休閑、健康療養等進行了規范。將為旅居養老服務提供政策性指導,促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