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珊 費佳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移動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APP為大學英語學習提供了新的平臺。本文對四種英語學習類移動APP:金山詞霸,百詞斬,多鄰國和Busuu進行比較,揭示出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為英語學習類移動APP的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 英語學習類移動APP 大學生 對比研究
近年來,移動技術的迅速發展,開啟了英語學習的移動時代,人們再也不用捧著厚重的英語詞典查閱單詞和記憶單詞了。運用移動APP,人們便可輕松地接受網絡提供的海量英語學習資源。
一、相關研究
宋文娟和鄭洪波的《詞典手機應用化與主流手機詞典評測研究》(2014)一文指出在移動學習背景下,手機詞典逐漸成為必備學習工具。隨著更多詞典的手機應用化,基于手機平臺的英語手機詞典軟件泛濫,功能參差不齊,學習者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手機詞典是不可回避、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比較和分析了目前學習者最常用的手機詞典:有道詞典和金山詞霸,從學習功能角度對這兩種手機詞典進行評測,旨在建立一個手機詞典評測框架,甄選出較適合學習者的手機詞典加以推薦。
謝秀娟的《基于手機的大學英語詞匯移動學習探究》(2014)一文指出移動學習是現代遠程教育中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文章探索了推廣移動學習的必要性,研究了大學英語詞匯移動學習的可行性,提出了英語詞匯移動學習的實操應用方法,并依據課題組對在校大學生移動學習的調查結果,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反饋,分析了移動學習的實操效果。
徐品香的《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三個案例分析》(2011)一文指出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是語言教學與教育技術學共同關注的領域之一。通過選取ChinesePod,Busuu,LanguageLab三個個案及跨個案分析,從教學策略、學習者特征、核心技術、性質等四個維度,比較了三個個案之間的異同,對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阿迪拉·買買提的《電子詞典淺論》(2007)一文指出電子詞典產生于20世紀末,近年來,無論是在理論建設與實踐運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電子詞典是基于計算機技術與理論語言學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產業。本文主要論述以下5個方面的問題:(1)電子詞典的類型。(2)常用的四種電子詞典特點總結。(3)電子詞典的性能和結構。(4)利用電子詞典輔助對外漢語閱讀教學。(5)對外漢語學習型電子詞典編纂構想。
二、研究方法
(一)對象
研究對象為常熟理工學院100名學生,男女各半,來自外國語學院及其他學院。
(二)工具
本研究的主要調查形式為采訪。
(三)步驟
所有學生自愿參加本次的采訪,并以匿名的方式回答問題。在他們的合作下,采訪得以順利完成。最后,將每一份采訪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三、研究結果
(一)中國的英語學習類移動APP
金山詞霸(手機版)是一款經典、權威、免費的詞典軟件,完整收錄柯林斯高階英漢詞典;整合500多萬雙語權威例句,141本專業版權詞典;并與中央國際廣播電臺(ChinaRadioInternational)合力打造32萬純正真人語音。同時支持中文與英語、法語、韓語、日語、西班牙語、德育六種語言互譯。
95%的調查對象正在或曾使用過金山詞霸。金山詞霸為用戶提供了查閱單詞和翻譯句子的功能,同時,它有一些實用又較為有趣的板塊,如:悅讀,每日一句,聽力和保衛成績單。悅讀一語雙關,既指閱讀,又指愉快閱讀。67%的調查對象認為悅讀不僅可以閱讀英語名著,如《亂世佳人》,而且可以看一些潮流資訊,這樣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生活,還陶冶了他們的情操。36%的調查對象認為每日一句能夠激勵他們,讓他們的心靈能夠得到滋養。金山詞霸會提供一些VOA的慢速聽力和四、六級聽力,54%的調查對象認為這個板塊對于那些想要提高聽力的用戶來說非常實用。保衛成績單是通過獎品激勵用戶學習英語,為他們的學習增添趣味性,78%的調查對象認為這是金山詞霸移動APP的點睛之筆。
當然,金山詞霸也不是一味得好,它還是有其局限性的。83%的調查對象認為金山詞霸在線搜索結果與同類移動APP—有道詞典相比,要少得多;另外,34%的調查對象認為金山詞霸的詞庫不夠大。
百詞斬是由成都超有愛科技有限公司針對英語學習開發的一款“圖背單詞軟件”。百詞斬覆蓋了從初高中、四、六級、考研到雅思、托福、SAT、GMAT、GRE等全部英語考試詞表,適合12歲到24歲的所有學生群體。72%的調查對象正在或曾經使用過百詞斬。83%的調查對象認為百詞斬可根據調查對象自身的情況,制訂計劃,選擇背誦單詞的類別和背單詞的個數和天數,從而提高背單詞的效率。同時,87%的調查對象十分喜歡百詞斬單詞量測試這個板塊。他們愿意用三分鐘的時間來測試自己的詞匯量,以便百詞斬為他們智能安排學習材料。92%的調查對象喜歡排行榜和用戶對決(PK)板塊,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板塊使背單詞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在增強背單詞的趣味性的基礎上,還能了解好友的情況,激勵用戶背單詞。除此之外,46%的調查對象認為能夠在單詞列表里看到自己背誦的單詞的錯誤次數,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67%的調查對象認為邊走邊聽和自檢這兩個板塊可以增強他們對單詞的記憶,非常實用。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百詞斬也不例外。58%的調查對象認為雖然他們可以通過單詞TV和單詞電臺加強對單詞的記憶,但是這樣很耗費流量,他們只能在Wifi的情況下才能盡情地使用,這樣無形中就給他們帶來了不便。其次,66%的調查對象認為百詞斬的部分圖片不夠形象,他們無法將圖片與詞義聯系到一起。再者,78%的調查對象認為百詞斬廣告太多,而且廣告停留時間較長,浪費了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
(二)國外的英語學習類移動APP
多鄰國是一款適合零基礎學習語言的移動APP,調查中,有21%的調查對象正在或曾使用過這款APP。它會在英語學習之前給用戶做一個語言水平測試,從而了解語言能力并跳過已掌握的課程。并且68%的調查對象認為多鄰國主要針對以前沒有學過英語或者英語水平較低的用戶,如果是比較高級、深入的英語學習者,則并不適用于這款APP。
多鄰國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首先,43%的調查對象認為多鄰國的課程設置比較合理,并有獎勵課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設置每天要完成多少課程以賺取經驗值。每個模塊都為游戲通關模式,一關完成了才能進入下一關,每一關會根據用戶答題的正確率給予經驗值。如果滿分通關,還可以得到一顆愛心,攢到一定數額的愛心,可以到商店購買獎勵課程。其次,67%調查對象認為課程內容比較實用。課程學習十分多樣化,聽說讀寫都能練習。多鄰國的課程難度從基礎向上循序漸進,通過設計各種場景讓用戶回答不同模式的題目(中譯英,英譯中,讀句,聽寫,拼寫單詞)。它不教單個的單詞,題目都是句子的形式,句子中第一次出現的生詞會自動跳出解釋。而生詞第二次、第三次出現在題目中時,會用灰線標注出來,點擊就可以查看提示,再往后就不會有任何提示了。這個細節很用心也很合理。并且,多鄰國有它獨特的復習環節,在每一關的最后,復習之后關卡的圖標會變成黃色,如果用戶一段時間內沒有復習,關卡下面的進度條就會減弱,關卡圖標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最后,75%的調查對象認為多鄰國的排行榜設置,使他們可添加好友與他們比拼,增強了學習動力。
當然,多鄰國也有其缺點。首先,83%的調查對象認為它沒有“單詞本”功能,不方便復習單詞。其次,54%的調查對象認為更適合英語初學者或無基礎的用戶,受眾面比較窄。
學語言,教程很重要,好教程激起興趣。首先BUSUU提出了語言樹的概念,一開始,用戶選擇的語言都是小苗苗,隨著不斷學習深入,這些苗苗會長成參天大樹。有7%的調查對象正在或曾使用過Busuu。官方提供部分免費教材,且都配有語音,從日常生活主題到求職等,可以根據各人需求選擇添加學習單元。78%的調查對象認為Busuu這款移動APP可以說是一個語言學習社區。其用戶超過5000萬,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和以英語為母語的用戶一起互動,通過和他們交流、提交寫作練習,從而得到對方的反饋和指導。反過來,英語學習者也可以做別人的老師,指導別人自己熟悉的語言。
78%的調查對象認為Busuu的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句子來學習單詞。學完每個部分后還會有測試環節,用戶可以通過填空、連線、圖文匹配等方式考査。每次學習之后系統都會記錄進度,同時用戶將會獲得相應的busuu-berries(用于購買獎勵課程),學習越多獲得越多。
89%的調查對象認為Busuu社區獨有的寫作特點是——當用戶學習一定課程時,需要寫一段文章發布到社區,由其他學習者來審閱批改。相反,如果用戶批改別人的文章就會得到相應的busuu-berries。學習需要過程,用戶可以設定每周哪天哪個時間點來學習,讓Busuu跟你一起堅持,不半途而廢。
97%的調查對象認為Busuu的缺點是部分功能需要按月付費才能訪問,appstore的標價是單月10.99美元,6個月49.99美元,12個月64.99美元,這個價格比同等價值的傳統教材要高很多。付費功能主要是一些高級課程,而那個水平的學習者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而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習者來說,免費功能基本夠用。
結語
筆者發現盡管英語學習類移動APP發展前景良好,但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故此,筆者對中國現行的英語學習類移動APP提出以下建議:在使用APP前,測試用戶的語言水平,以便用戶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狀況,并設定相應的目標。同時,應增設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用戶交流的板塊,這樣可以改善現在“啞巴英語”的狀況,提高用戶的口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文娟,鄭洪波.詞典手機應用化與主流手機詞典評測研究[J].語文學刊,2014,8.
[2]謝秀娟.基于手機的大學英語詞匯移動學習探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
[3]徐品香.技術支持的語言學習:三個案例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1.
[4]阿迪拉·買買提.電子詞典淺論[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