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華
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要不斷追求效率。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很多,因教學內容而異,只要能實現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能力、發展認知,就是高效的課堂教學。下面我結合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存在“重內容和結論,輕過程和方法”、“重認知教學輕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的問題。目前,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師的角色發生根本的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意識,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倡導學生多說、多問、多討論、多交流經驗、多合作、多參與;倡導教師多引導、多組織、多鼓勵、多反思、多研究;教學評價由原來的單一成績評價轉變為注重過程,強調對學生政治素養的評價,學生既是評價對象又是評價主體,要由重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
二、精心備課,儲備資料
首先精心的研究教材,吃透大綱,明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怎樣做才能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其次廣泛查閱資料儲備相關知識,包括教參、近幾年的高考題和一些參考資料,對教材內容作詳細研究,結合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確定講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虛心學習,多聽其他教師的課,再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
最后備課時要做大量的習題,要做近五年的高考題和模擬題,試題做得越多,見得越廣,講課站得越高。教師跳入題海的目的是使學生跳出題海。通過大量的作題挑選出準確反映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練習題,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個問題感興趣,就會每時每刻都注意和思考它,上課就不會走思,不會睡覺。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利用巧妙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導入精彩,將直接影響該節課的教學效果,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渲染課堂氣氛,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學“神奇的貨幣”一節,上課伊始,我展示幾張百元人民幣,問:這是什么?我們用它可以購買到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點評并導入本節課的內容:讓我們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以了解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其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疑”是思之始,學之由。教學中教師設“疑”,學生才有“解疑”之需,一個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能撥動全班學生思維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開闊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難點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使課堂按預先設計好的路子進行。好的課堂不僅能讓學生動腦,還能很好地組織學生專心聽講。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是簡單的“是不是”或者“對不對”,應該啟發學生思維。
例如關于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關系問題,可以這樣設計問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政治上的本質表現?”
再次巧妙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巧妙利用多媒體,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從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最后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和方法,也是政治課教學生命之所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教材內容有機地注入有關的重大社會實事和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認識實際,例如反腐問題,霧霾問題,互聯網問題等。
四、搭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遇到“班主任效應”(即班主任所教的學科,往往要比其他的任課教師所教的學科成績好)。那是因為班主任每天和學生在一起,關心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自然更喜歡和信賴班主任,更愿意聽他講課,成績自然就好。科任教師不妨利用課下時間多跟學生聊聊天,聊聊生活、理想、學習及所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慢慢你會發現,學生上課時認真聽講了,也喜歡回答問題了,成績也一定會有很大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五、開展合作探究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教師的任務是“導”而不是“講”,學生的任務是“學”而不是“聽”,合作探究是通過教師的”導”,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師生合作,小組合作,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創新,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發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一個知識再生成的過程,因為是自己生成的知識、觀點,記憶自然深刻,因為在探究過程中要運用許多相關知識,所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會有所提高。
六、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比較多,時間一長,再好的記憶力也記不全,這就要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學生適當記筆記,可以調動學生手腦并用,增強記憶效果,并為今后的復習提供幫助。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還不會聽課,不會記筆記,有的只顧埋頭記筆記,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教師對問題的分析上,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聽課方法。而有的一節課下來連筆都不動。對此我告訴學生:筆記主要是記重點問題、記疑難問題、記課本中沒有的問題,對那些容易理解的、次要的、書本上有的就不用記。在記聽課筆記的方法上,除了必要的文字表述外,更多地運用下劃線、黑點、圓圈、問號等符號,這樣記筆記的速度就會快很多,而且不影響自己的聽課思路。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書寫和繪圖能力,將自己所理解的內容提煉成圖形、符號,促進學生進一地理解和應用,還要讓學生課后整理筆記,課后整理要及時,要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