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宗利永
摘 要:眾包使得企業或組織利用互聯網“更開放、更簡單、更低成本”地利用內外部智力資源,激發大眾的創意智慧,助力創新創業。“眾包”為大學生創業活動提供了新的契機。“眾包”的開放式創新將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關鍵詞:眾包;大學生創業;社會化生產;創新型創業
眾包(Crowdsourcing),又被稱為網絡社會化生產,是指一個組織把過去由組織內部員工完成的工作任務,通過自由自愿的模式分包給組織外部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社會生產方式。眾包與傳統的企業外包(outsourcing)行為有著根本的區別。在外包過程中,基于優化產品成本的思考,組織可以把非核心業務分包給外部的專業組織機構,承包方的明確性是外包業務區分于眾包的最顯著特點。而采用眾包模式的企業,會將一些核心業務,比如重要產品的設計,或是關鍵技術的開發,委托給并不明確的組織機構或個體。與外包相比,成本的節約通常是企業眾包生產模式所最求的目標。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眾包能夠帶來企業自身資源無法產生的核心顧客價值,以及先進的網絡營銷、微營銷思維。Web2.0的交互溝通應用技術的出現為眾包生產模式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大大的降低了大眾參與創新創業的成本和門檻。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促成眾包市場的繁榮,這是技術創新帶來商業變革的又一次體現。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組織之間的交流溝通更加便利和低成本,組織的市場信息搜集成本也大幅度優化,成為現代意義眾包生產模式的最直接驅動力。威客(Witkey)概念的出現,可以理解為眾包生產模式的具體外化。國內知名威客網站包括豬八戒威客網,威客中國,任務中國,萬能威客網,一品威客網等。一般情況下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在類似于威客平臺上發布需求信息,并設置獎勵,鼓勵大眾前來承包工作任務。網民大眾典型地組成在線社區并提交方案。承包方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任務解決方案后,發包方及時審核承包方的任務解決方案。假如承包方的任務解決方案能在眾多候選方案中被發包方選中,發包方必將給予承包方相適應的物質獎勵。經過篩選,最優的方案最終由發包方所有。
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捉市場機遇并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服務或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眾包社會化生產模式充分發揮大眾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的價值,且作用于產品和服務,進而實現更多的社會價值創造,幫助組織實現持續盈利的目標。這種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創業活動受限于創業者自身資源的觀念,強調最大限度將創業公司的業務對外部合作者進行開放,眾包通過互聯網將任務外包給的大量或專業、或業余的個體.是一種分布式的問題解決模式,大學生創業者可將精力集中在整合創業資源、構思創業項目、規劃工作方向上。
一、眾包模式提供的創業契機
1.眾包是一種分布式的工作任務解決和生產模式
工作任務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傳播給未知的、不特定的解決工作任務方案提供者。用戶,即工作任務承包人典型地組成在線社區并按照發包方的技術要求、時間要求提交工作任務的解決方案。眾包的優勢就是兼顧了企業的經濟效率、時間效率和人員效率。隨這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勞動組織邊界被逐漸消滅。消費者的消費與企業的生產研發渾然一體,眾包模式將企業的產品生產變成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企業商品生產徹底的轉化為“社會化大生產”。
2.眾包突破了傳統企業對空間、行業、專業程度的約束條件
工作任務的承包者可以不歸屬于任何某一固定的組織機構。眾包模式就是通過業余人士、行業專家或者志愿者充分利用他們自己夜余時間提供任務解決方案,中小型企業通過眾包的模式使得企業從無人知曉走向初具規模。
3.通過眾包,激發更廣泛的創意
“眾包”(crowdsourcing)的出現反映了網絡時代的一種新的創新思想和實踐,其中所呈現的參與式文化和所體現的集體智慧,以及其所具有的網絡組織創新特點正在加速創意的產生,改變企業傳統的研發、設計等創新活動。創新將發展成為未來企業的主要研究與開發模式,通過用戶創造、傳播創意,并讓潛在的合作伙伴緊密圍繞在自己周圍。
4.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眾包模式開放性、無邊界性優勢的實現
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木桶理論”告訴大家組織效益是由組織的短板決定的,組織的研發和創新都是完全封閉式的;而眾包模式就是將發展的眼光投向外界,組織充分發揮自身的最長板,將組織的短板以眾包模式發包給外部,借助社會其他組織或個體的資源優勢來實現自身的創新與研發實力的提升。組織實現了眾包模式的開放性和無邊界性。
二、基于眾包模式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應用
“眾包”這一概念實際上是源于對企業創新模式的反思。眾包就是借助外力模式實現人力資源的管理任務,眾所周知其仍處于一個發展的初期階段,許多環節上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如:易發生知識產權、創意價值之類的法律糾紛;面對良莠不齊的競標成果,需要企業具備完善的甄別程序和評價體系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眾包早已不是簡單的一場互聯網發展、應用的變革,也不僅僅涉及商業領域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大量的事實證明了,網絡“眾包”即將或者正在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會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了新的契機。
1.高科技成果聚集行業
大學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背景,尤其是理工類的學生,如果有了自己的科技成果,就可以借助眾包的支持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走科技創業之路。常見的大學生高科技創業領域包括互聯網應用開發、生物醫藥、新能源技術、新電子產品等。高科技領域創業,在科技創業過程中,科技成果能否成功的轉化為商品,這一指標是用來衡量科技創業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
2.智力服務領域
大學生在智力服務領域創辦服務型公司,應當開發自己的知識優勢,選擇一些需要高知識和高技能的專業性強智力服務行業,如翻譯、家教、企業培訓、市場活動策劃、個性化設計工作室等,另一方面,大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或專業背景更容易實現自身的創業目標。
3.創新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份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創新創意領域的創業機會主要包括個性化禮品定制、時尚設計、互聯網多媒體制作、表演藝術、出版業等等。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知識密集型領域,高學歷的從業人員、富有創新精神從業人員是其實現產業生產的最主要生力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擁有青春、活力、創造性和創意激情,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這些特征使高校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于創新創意產業。
三、眾包模式提供給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啟示
1.創業者可以借助社會化勞動力供需平臺,降低進入市場的門檻
大學生自身知識、經驗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的創業活動從創業之始存在先天不足。許多大學生始終空談創業,創業規劃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場預期大多過于樂觀,創業理念、思維和方法得不到市場的認可,真正的商業前景非常欠缺。眾包的理念與方法對于大學生創業活動來講是具有一定借鑒性的,例如,對于大學生創業之初而言,剛剛起步的新創新型企業是可以不需要專門招聘人員,不需要設立專門的辦公場所,便于節約運營成本。同時,還能將眾包平臺融入到新創企業內部中,突破固定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的限制。
2.中小創新創業型企業將大工作量分解為若干小工作量的任務模式
通過網絡上的人力眾包、資源眾包來完成,這將大大提高運行效率。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可以更多的借助于眾包的模式,通過互聯網創建眾包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知識貢獻的激勵機制,并可以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流程,哪些是可以外包的,哪些是可以眾包,通過對某個項目進行招投標或者懸賞,并從中而獲得眾包資源,最終產生價值。咨詢公司、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創新型企業通創意點子,創新方案的費用要遠遠高于通過眾包形式征集方案所花費用,眾包在成本上具有天然優勢,大大減少創業組織的人力成本支出。
3.創業者從“資源擁有者”向“資源整合者”轉變
對于創業者而言,剛剛起步的新創企業可以不需要專門招聘人員,不需要設立專門的辦公場所,便可以節約運營成本。企業既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營銷策劃或者解決問題的求助,也可以整合企業內外資源,構建產品和服務運行機制,形成可持續盈利的創業方案。同時,還能將眾包平臺融入到新創企業內部中,突破固定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的限制,更為重要的是,中小企業應當將大工作量的任務分解為若干工作量小的任務的方式,通過網絡上的人力眾包、資源眾包來完成,這將大大提高運行效率,兼顧了時間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雙重要求。
4.新型網絡眾包平臺成為創業項目吸引合作伙伴、投資者的宣傳推廣平臺
將創業思路或創意點子通過眾包平臺加以推廣宣傳。結交人脈,讓更多的感興趣的人了解到自己的想法,通過眾人的意見反饋將完善創業構思。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新創企業的眾包任務發布,其帶來的宣傳推廣的意義甚至遠勝于問題本身的解決。通過類似社會化的資源聚合形式集合了眾多網民的力量,創業者會獲得資金,最終將項目執行下去。
四、結語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創業者具有一定的專業積累和一定的逆境精神承受力,同時也要結合自身實際特點,靈活應用眾包模式支持組織創新、創業活動。企業通過眾包模式把原本由組織內部員工或者組織外部承包商來完成的工作任務,以自愿、自由的方式分包給不特定的大眾團隊,及時彌補了組織自身資源的欠缺,統籌運營組織內外部的各種生產要素,形成高效率、且具有組織自己核心競爭力的生產運營體系。
參考文獻:
[1]葉偉巍,朱凌.面向創新的網絡眾包模式特征及實現路徑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2(1):145-151.
[2]彭必源,鐘鵬.論眾包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與應注意的問題[J].企業活力,2009(1):82-83.
[3]肖嵐,高長春.“眾包”改變企業創新模式[J].上海經濟研究,2010(3):35-41.
[4]胡曉瓊.眾包:新形勢下低成本攬才新思路[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0(4):25-27.
作者簡介:于林(1973- ),男,滿族,遼寧興城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高等專科學校,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宗利永(1981- ),男,漢族,河南洛陽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眾包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