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序平
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使國有企業董事在履行職責之初,以莊重的誓約形式宣誓承諾,符合我國公司法要求董事要履行忠誠勤勉責任的本質要求,必將在董事心中催產神圣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有利于董事強化“言必行、行必果”自我約束,強化董事責任權由法授、有權必有責、有諾必兌現的責任壓力,有利于董事的自警自律,有利于職工民主的監督,更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樹立憲法權威。”這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刻分析我國依法治國的客觀現實和需要,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四中全會沒有直接要求國有企業建立董事宣誓制度,我國這方面制度建設也是空白。但是,國有企業資產屬于全民,國有企業董事受委托履行的也是涉及公眾利益的職責,綜合考慮,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建立比不建立好,有這個制度比沒有好。
第一,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樹立憲法權威。” 憲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數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所采取的一種制度,在142個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規定相關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或效忠憲法的有97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也有利于在全社會增強憲法意識。國有企業的董事在企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是受國家委托,履行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責,本質上也是公共權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董事宣誓制度,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法治教育,完全符合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也是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建立法治國企的一個創造性實踐。
第二,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完善委托代理機制。國家和國有企業董事的關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約關系,國家委托董事為其提供服務,并根據董事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報酬。國家的利益依賴于董事的行為,董事以國家委托人的名義行使權力,無論好壞,董事行為的結果要由國家承擔。國有企業天然具有委托代理鏈條長的特點,從全民所有到企業經營管理者,存在著全民—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國資委—國有企業五層委托代理關系。一般來說,委托代理關系層級越多,信息就越不對稱,責任鏈條越容易“掉鏈子”。
實踐和研究證明,經濟人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委托人與代理人在激勵目標并不一致,由于委托人不可能直接管理企業生產經營導致企業信息嚴重不對稱,代理人有可能背離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實委托人意圖而采取機會主義行為,發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最終損害委托人的利益。怎么完善委托代理關系,是國內外企業都面臨的共同問題。21世紀初,美國發生了安然、世通等公司造假丑聞,經理人嚴重損害了股東利益。2002年7月,為了保護股東利益,加強監管,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法案(要求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對財務相關的內控負責,如果出現問題,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將為此承擔刑事責任,即面臨處以最高20年監禁、最高500萬美元的罰款。按刑期而論,這相當于美國持槍搶劫的最高刑罰,作假賬與搶劫同罪),其中一條明確要求,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必須共同宣誓保證所提交的財務報告真實可靠。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有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栓牢委托代理鏈條,有利于增強董事依法合規意識,有利于加強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有利于強化董事履行職責踐行的壓力。
第三,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構建反腐倡廉的道德基石。無論是行政官員,還是企業董事,甚至是黎民百姓,道德都是應遵守的第一鐵律。古今中外人類文明史上,凡是涉及品德品行、忠誠信用、價值信念,都有宣誓傳統。中國古代有歃血盟誓、折箭盟誓,以誓明志。《周禮》中記載“有獄訟者,則使之盟詛”,把宣誓作為自證真實的形式約束。甚至男女愛情也要盟誓。《書經》所載的多是傳頌千古愛情誓言:“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西方古代醫生執業要宣讀醫生道德誓詞,保證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憑著良心和尊嚴從事醫生職業,病人的健康應是最先考慮。可以說,個人品德、職業道德是文明的基石。
當前,中央企業反腐敗形勢嚴峻復雜,大多數董事道德情操是高的,但還存在著董事不“懂事”問題,有的敷衍懈怠,有的徇私舞弊,有的缺乏職業道德。深究腐敗根源,道德基石坍塌是根本。綜合治理腐敗問題,需要通過嚴打老虎、蒼蠅,建立“不敢腐“的法律威懾;通過完善法規制度,建立“不能腐”的制度體系;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加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建立“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國內外優秀企業,都有利用宣誓儀式,構建反腐敗道德基石的經驗。人類法治文明證明了宣誓的價值(《摩奴法典》第八卷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在沒有人證的案件中,法官不能徹底了解真理在訴訟哪一方時,可利用宣誓取得認識。”在阿拉伯國家中,以《古蘭經》為代表的伊斯蘭法律也把宣誓作為一種重要的證據調查手段,法官一般先讓被告人宣誓,不得欺騙真主安拉。現在許多國家對于證人的宣誓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英美法系國家,美國的《聯邦證據規則》第603條規定:“證人在作證之前一般都被要求以宣誓或者陳詞確認的方式,宣布將履行誠實作證的義務。”第601條規則規定:“在作證前,應通過旨在喚醒證人的良知,使他想起應該這樣做的責任。以宣誓或鄭重聲明的方式,要求每個證人宣布他將真實作證。”)。華為公司通過董事會反腐敗宣誓,強化道德約束,成效顯著:2013年1月15日,華為公司召開“董事會自律宣言宣誓”大會。董事會全體成員宣誓:“我們必須廉潔正氣、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帶領公司沖過未來征程上的暗礁險灘。我們絕不允許‘上梁不正下梁歪’,絕不允許‘堡壘從內部攻破’。我們將堅決履行承諾,并接受公司監事會和全體員工的監督”。
強化董事職業道德,匡時救弊,意義重大。建立新任董事在履職時宣誓制度,在公眾矚目之下面對國旗和憲法宣誓承諾,使承諾公開化,必然提升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可以使宣誓者從莊嚴的儀式中體驗神圣承諾,激勵其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憲法,激勵其產生神圣的責任感和強烈的道德感,激勵其為了個人的聲譽而忠誠勤勉,時刻受到誓言和自身道德良知的約束,而違背誓言和法律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第四,建立國有企業董事憲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增強董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孟德斯鴻在其名著《論法的精神》中說:“誓言在羅馬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沒有比立誓更能使他們遵守法律了,他們為著誓言常不畏一切困難。” 古今中外的宣誓都證明,宣誓者可能忘記法律,但是不會平靜的忘記自己的誓言,宣誓儀式對宣誓人踐行諾言產生精神動力,為抵御敷衍懈怠設置了心理防線,極大增強了宣誓者的責任感。當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使責任壓力不衰減,傳導機制不隔斷。廣東在董事宣誓方面進行過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2002年4月3日,廣東省舉行儀式,60家上市公司的400多名董事宣誓誠信盡責,400多名董事,站在巨幅“董事誠信誓詞”牌前,齊聲莊嚴宣誓: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會上,廣州證管辦印發了《關于加強廣東上市公司董事誠信建設的意見》,要求各公司組織全體董事認真學習并貫徹執行。
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使董事在履行職責之初,以莊重的誓約形式宣誓承諾,符合我國公司法要求董事要履行忠誠勤勉責任的本質要求,必將在董事心中催產神圣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有利于董事強化“言必行、行必果”自我約束,強化董事責任權由法授、有權必有責、有諾必兌現的責任壓力,有利于董事的自警自律,有利于職工民主的監督,更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鑒于以上原因和考慮,我建議,各級國資委要盡快建立國有企業股東宣誓制度。國有企業股東宣誓制度主要內容如下。
一、宣誓主體。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定,國家委托國有企業董事,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由此形成法定的契約關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依法享有法定的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按照法律關系界定,宣誓主體應該是,國家聘任的國有企業董事、外部董事,需要依法宣誓。
二、宣誓對象。宣誓對象依照法律關系不同而不同,民選的應向選民宣誓,國家機關依法任命的應向任命機關宣誓。按照目前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企業董事、外部董事,國務院任命的,應該向國務院宣誓;國資委或者其他出資人機構任命的,應該向國資委或者其他任命機構宣誓。
三、誓詞內容。縱觀古今中外,總統或者其他選舉的行政官員,宣誓內容主要包括效忠選舉者、遵守國家法律、維護選舉者利益、道德承諾;法官宣誓內容主要包括忠誠義務、尊重法律、維護權益、職業道德等內容;醫生宣誓主要內容包括對知識傳授者保持感恩之心,為服務對象謀利益,干自己會干的事,絕不利用職業便利做缺德乃至違法的事情,嚴格保守秘密尊重個人隱私等內容。誓詞應當樸素大方、高度凝練,成為抑惡揚善的行為規范。結合我國國有企業實際,國有企業董事宣誓應當包括價值觀,職業責任,職業道德,法律法規,違規懲戒四個方面的內容。綜合考慮法規規定和職業要求,國有企業股東誓詞可以如下:
我宣誓:忠于國家,忠于人民,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履行董事職責,忠實勤勉,恪盡職守,謹慎盡責,誠實守信,維護國有股東權益,不以權謀私,不損害企業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全心全意為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服務,全心全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宣誓人:姓名。
→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 誠信義務,誠實信用是公司董事法定的、默示的、附隨的義務,即使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也不能免除。它要求董事應當在強行法律規范與公序良俗允許的范圍內,忠誠于公司的利益,始終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和保護公司利益作為自己執行董事職務的標準,全心全意為公司(最終為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服務。
四、見證人或者監誓者。參加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儀式的見證人或者監誓者,應當包括董事相關的利益相關者:國有企業董事的任命機關,企業職工代表,特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
五、宣誓效力。根據國際慣例,結合我國實踐,應當把舉行宣誓儀式作為宣誓者開始執行董事職務的必要程序,宣誓儀式應在宣誓者開始執行董事職務之前或者就職時進行,可以將宣誓看作宣誓者就職或者履行職務的開始。如果董事拒絕宣誓,或者作出附帶保留的宣誓,可以取消董事任職資格,或視為放棄董事職權。
六、宣誓形式。應當明文規范程序、地點等具體規則。宣誓組織工作由董事任命機關負責組織實施;宣誓地點應在委任機關辦公場所或者任職企業辦公場所;宣誓場所應懸掛國旗、國徽,放置憲法;宣誓人應面對國旗、國徽,立正站姿,舉起右手握拳過肩,或者右手按在左胸,鄭重宣誓。
建立國有企業董事宣誓制度,并非完善企業董事會建設的唯一措施,還要配套其他措施,比如加強黨的領導、激勵約束制度、有效制衡制度等綜合治理,才能達到成效。還要建立完善的企業信息披露等措施,輔以對董事致問詢函、約見談話、向有關方面通報,公開批評、建議更換等具體措施。要切實防止宣誓制度形式大于內容,制度流于形式。
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