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小樺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市 400715)
?
全人教育理念下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寇小樺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市 400715)
全人教育于20世紀70年代從北美興起,主要目的是促進人的整體發展。其作為一種教育思潮,對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運動;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高校俄語專業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中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推廣。本文通過對全人教育理念內涵的闡釋和研究,與當下我國高校廣泛認可的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探討俄語專業人才的全才教育趨勢和途徑。
全人教育;教育理念;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全人教育是20世紀60-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激進的帶有強烈批判主義色彩的教育思想流派。美國教育思想家Ron Miller是現代意義上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全人教育實際上指的是人的整體發展,是對傳統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獲得的培養目標提出的批評,倡導培養完整的人,使人在道德、身體、知識、技能、智力、精神、靈魂和創造性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真正的人,一個具有尊嚴和價值的人[1]。
(一)外語人才培養中全人教育的內涵體現
全人教育是從教育的內涵來講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的傳授和灌輸,不僅僅只是指知識的獲得,它還應該更多地包含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全球意識與綜合性推論能力、批判思維能力、科學的理悟與社會倫理反思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與組織能力、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適應未來發展的情商[2]。
大學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文化傳授,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培養外語人才不僅要重視他們的語言輸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更要重視他們的全人素質。外語人才除了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關注細節的意識。“教單科(外語)、育全人”的教育理念完全適用于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全人教育的基本主張在外語專業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1.外語教學中全人教育的核心內容
(1)外語語言能力的養成。外語語言能力包括語言接受能力、語言輸出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這是外語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與語言實踐技能。
(2)母語能力的不斷提升。母語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可助推語言輸出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幫助提高外語應用能力,母語水平的高低可直接體現在科研和翻譯的實際運用中。
(3)他語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他語文化也就是語言目的國文化。語言文化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對目的國語言熟練掌握的同時,對其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4)母語文化的運用自如。母語文化和母語的能力水平也是密不可分的,對母語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直接關系到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有效性。
(5)思辨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外語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聽說讀寫譯五種基本技能,不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思維的能力,以及培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
(6)其他的非智力品質。如培養個體的生態意識(節約意識)、平等意識(尊重他人)、合作意識(交流能力)、責任意識(注重細節)等。這些非智力品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具體體現,也是一個人獲取終身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決定品質。
2.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內容
(1)重視通識教育,處理好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系。通識教育是相對于專業教育而言的,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教育,是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社會責任感、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從內容上來講,通識教育是全人教育理念得以實踐的重要載體。我國高校開設的通識課主要包括政治理論課、體育課、外語課、計算機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跨專業的基礎教育課程,或者文化素質提升課)一般占總學分超過五分之一。
(2)教學內容中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生如何思辨、判斷是非、思考問題,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提供解決問題的標準答案。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而應是“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就是教者善于啟發,讓學者自求自得。
(3)教學題材選取和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表達情感和個性的機會,避免千人一面。每個學習者都是獨特的、有價值的個體,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都有獨特的生理、心理、經濟、知識、精神需要和能力,也都有無限的學習潛力。對于個體來說,自由探究、自主學習、自由成長都是必須的。因此,應尊重個體選擇的自由。
(4)注重實踐教學。課堂教學時數有限,為給學生提供一個課堂外的良好外語學習環境和條件,教師應將課內教學與諸如第二課堂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和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外語學習活動,參與專業知識大賽、參與翻譯項目及一些課題調研等與專業相關,且能提升專業興趣的活動
3.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師角色定位和教學方法改進
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在智力、心理、精神等專業知識及其他各方面都得以平衡發展的人,教育的結果就是讓受教育者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這一目的的實現,依托于教師全面素質的不斷提高,依托于教師的高水平教學。外語教師的全面素質主要指外語水平(包括語言水平和技能、語言理論及外語教學理論水平)、外語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實施能力、較高的人品修養和鮮明的個性特征。專業教師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在思想意識上,教師應全維度理解滲透全人教育意識,踐行全人教育理念;在學科知識講解和傳授中,做到對學生智力情感培養的潛移默化,比如在文學課上,可培養學生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等生態意識;重視、發現或激發學生的興趣,組成興趣學習小組,傳遞積極價值觀念。
21世紀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現多元化趨勢,純語言性的外語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量越來越少,而外語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廣受歡迎。教育部在《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對復合型外語人才作了如下的描述:“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順應時代發展,教育部2011年版的《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教學大綱》中的高校俄語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的俄語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在外事、經貿、新聞、科教等領域從事翻譯、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一)復合型模式的內涵定義
探索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在我國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了。關于復合型外語人才,概括起來,在概念上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闡釋:復合型外語人才指既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各種技能,懂得該門外國語的基本知識,也具有其他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專多能的人才;復合型外語人才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心理素質好、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和適應性強,除精通外語外,還能較系統地掌握一兩門專業知識,特別是經濟、貿易、涉外法律等國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專業知識;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應該是“外語+ X”。其中X為變項,隨社會市場需求和個人志趣的變化而變化。雖然復合型培養模式的探討已持續了一定時間,但從該模式的踐行和實踐來看,卻還算是處于試驗階段的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舊的培養模式相比,它克服了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過分強調各種理論課程的專深,要求學生過早進入專業理論的學習,因而造成學生知識面窄、學科單一、應用能力較弱、適應性較差等現象,為新世紀外語人才的培養明確了目標,更能適合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但在該模式的實踐操作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二)俄語人才復合型培養模式中的主要問題
為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對人才的多元需求,全國各地高校俄語專業先后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大力推廣復合型人才培養。目前各高校正在實施的復合型俄語教學模式很多,主要有俄語+專業(雙學位)、俄語副修(主副修制)、俄語+專業方向、俄語+專業知識等。不同類型的學校,也有不同的復合專業方向,比如:綜合性大學的俄語專業課根據學校的專業多元化優勢,文科方向可選擇英語、經貿、法律、新聞、歷史、文學甚至心理學等課程,理工方向可選擇地理、生物、工程等科技方向的課程;外語院校可設俄英雙語,甚至加第三門外語。這些專業模式設置的共同特點是寬口徑、應用性強。但從多年的改革實踐結果來看,很多俄語專業改革的收效不夠理想,處境艱難。比如一些高校實行的“俄本英專”“俄語加經濟”“俄語加政治”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的實施效果甚微,達不到預想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首先應思考,這種培養觀念是否與客觀的教學條件相匹配,如是否有足夠的教學設施、合格的師資隊伍、精準的市場調研和定位,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有效地結合和整合各個跨專業學科的內部銜接,比如經濟課和政治課是用俄語教學還是用中文教學,俄語以外的專業學習是作為專業培養,還是只作為常識了解。要知道,外語專業的畢業生往往要在畢業后到了具體的工作崗位上才能確定從事哪一個具體的方向和領域,有的是外貿,有的是科技翻譯,有的是新聞行業等,如果在學校里就過早地把今后的從業領域確定下來反而限制了學生的從業領域和求職范圍。其次,四年的時間是否足夠學生掌握兩個不同領域的學科。大學俄語多為零起點,四年(大多數情況下為三年半或三年)的本科學習要達到很好的外語水平尚屬困難,何況還要分出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另一完全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當然很多學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只是象征性地開設了第二學科領域的幾門入門課程,所謂跨專業的學習也只是紙上文章而已。所以,最終結果是,培養模式是創新了,但培養的人才卻并沒獲得被社會認可的能力,在就業和擇業上也就處于不利的地位。
(一)處理好全人教育理念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關系
通過以上對全人教育內涵體現、基本主張和核心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全人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潮,一種教育的新觀念,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是一種指導思想和大的方針政策,它幾乎適用于所有的專業培養,針對個人來說,也是個體終身學習、實踐努力的方向,是每個人各個階段的綜合素養的養成和提高;而復合型人才主要針對專業知識的跨界學習,一個人在專業領域具有的跨學科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學習和研究問題的創新和開闊思維的能力。在概念上,全人教育內容和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完全符合的,甚至是完全覆蓋的。
(1)全人教育注重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相關的能力,而這些要求和能力也是復合型人才培養中重要的一部分。
(2)全人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發掘學習者個體的潛能和優勢,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條件,設置相應的課程,培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去激發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創新能力。
(3)注重實踐教學是全人教育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實踐才能鞏固、認知所學專業的應用特色,在實踐中才能進一步認識知識的不足,才能不斷地去完善知識,鍛煉技能,形成一個學習-實踐-學習的良性循環。
(二)高校《俄語專業新國標》中體現的全人教育理念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外指委俄語分委會通過對全國高校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全國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改革熱點和難點、全國高校俄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調研,于今年8月起草了高校俄語專業新國標,在以往認識的基礎上強調俄語專業的人文社會學科定位,人才培養突出人文特色;建立復合型俄語專業或方向的同時,鼓勵建立雙學位或主輔修制度的培養模式;涵蓋傳統的語言、文學、文化、翻譯和相關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同時,增加了區域與國別研究的內容,強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人才培養需涵蓋素質、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的要求。“全人教育”理念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新國標中被完整結合。
在《新國標》中全人理念主要在對人才素質要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有人文與科學素養及合作精神)、能力要求(俄語運用能力、實踐能力、俄語文學作品賞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知識要求(語言知識、文學知識和國情文化知識)、課程體系設置的要求(強化專業核心課程、豐富專業選修類型課程、開設專業特色課程)等方面的闡述中體現出來。
至于復合型培養模式,則是整個《新國標》的基本指導思想:
1.俄語人才培養目標由單一培養目標向多元培養目標轉變。強調各校依據各自優勢,鼓勵專業特色發展;鼓勵設立分層次、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2.對師資隊伍知識結構要求以語言文學為主,知識結構適當向多元社會人文知識結構轉變。國標中的教學內容除傳統語言、文學和文化外,增加了國別區域研究的內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概況,而是以全球視野深刻剖析對象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及對象國與中國之間的交往與聯系,對象國對中國的理解與接受,實現對象國與中國的文化對話。對象國不僅包括俄羅斯,還有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中亞諸國。
3.高年級俄語教學內容以語言、文學、文化為主,適當向當代俄羅斯政治、經濟、貿易、社會等內容轉變,開設內容豐富的選修課程及特殊課程。
4.實踐教學環節中,將課外實踐、專業見習與實習、國際交流活動均納入到實踐教學,制定實踐教學標準,培養實踐教學師資。
(一)西南大學俄語專業的現狀及發展途徑
西南大學俄語專業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有64年歷史。1999年至2010年10年間曾因多種原因停止招生,2010年由于俄語市場的向好發展,招生得到恢復。在四年多的發展中,正值我校外語學院學科建設突飛猛進的時期,俄語專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我校俄語專業發展的這四年時間里,我們主要在培養方案制定、修改、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改進等方面進行了專業的建設和改革等工作。
1.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完善。2010年俄語專業恢復招生之前,本專業對當時全國俄語專業開設、培養的總體情況、俄語專業的市場需求等情況做了全面調研,并根據我校作為綜合大學的優勢制定了一份適合我校實際條件和發展方向的專業培養方案,并將專業定位為俄語+英語,俄語+專業的培養模式。一、二年級安排總學時達288課時的英語課程,同時鼓勵學生選修英語作為第二專業,并努力通過英語專業四級的考試。俄語+專業課程(第二專業)的模式主要通過開設一些專業課程,如國際貿易、俄語大眾傳媒、經貿俄語、科技翻譯、旅游翻譯、跨文化交際等專業課程的學習,熟悉經濟、傳媒、科技等領域里的專業知識和俄語的相關表達,幫助學生就業選擇時對進入的相關領域有一個總體和全面的認識。近幾年,在學校的組織下,俄語培養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課程設置形成了較為合理的體系。2014年,學校組織各個專業進行了一次規模最大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以此為契機,課程體系方面加強了課程整合,優化了課程體系,改革了教學內容,在這過程中,俄語的核心地位得到了保證,語言技能訓練更注重效益,尤其是基礎階段的言語訓練更是常抓不懈,因為俄語能力是培養復合型俄語人才的基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2.將貫徹全人教育理念明確寫入了培養方案里。明確俄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點首先應是以全人教育為核心,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為基礎,思辨和創新能力為動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全人教育理念在專業教師和學生中得到推廣,讓教師明白,新理念下的外語教學已不僅僅是對語言基礎和語言技能的熟練程度的追求,應有“教單科(俄語)、育全人”的理想追求和抱負;讓每個俄語專業學生從進校的一刻起,就認清其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在四年的學生期間應學什么,怎么學,畢業后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在求職市場上有什么競爭優勢。
3.通過本科生指導制為每個學生做單獨指導,解決其學習、生活和就業選擇方面的問題。這一制度主要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每個教師負責7-10名學生,每學期定期做三次的制度性指導,平時可根據學生的要求而定,這樣,可以隨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很多問題,及時給予開導和幫助。
(二)亟待解決的問題
1.西南大學俄語專業遇到的最大問題可能也是全國綜合性大學遇到的共同問題,即,專業教師的編制人數限制了專業的發展。一個小語種專業在綜合性大學里的教師編制一般不超過8個,可就是這8個教師就得負擔專業的四、五十門課,除此之外還得擔任全校的《大學俄語》《二外俄語》等課程,以及俄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此外,綜合性大學里的科研壓力也是每個俄語教師遇到的很大問題。大量的課程和課時已經耗費了教師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科研的時間就勢必難以得到保障,但在此情況下還得和其他的專業院系進行同等條件的考核。科研教學雙肩挑的硬性規定始終困擾著每個教師在個人職業發展中的取舍。
2.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以及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和程度很難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在教師中全人教育理念普及和推廣,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在及時更新專業領域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有一定的跨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在教學中運用自如的能力,這每一項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適應和堅持的過程。
全人教育是一種適合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型教育理念,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專業教育中普遍推廣的一種培養模式。如何將全人教育理念與復合型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如何將個體的全面素質提升與專業學習的有效性結合起來,做到“教單科,育全人”,不必為了追求復合型人才而不停地開設和學習不同的課程去奔波、忙碌?在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全人教育理解為對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了好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就一定有良好的專業學習能力,在專業良好學習的基礎上,構建其他學科領域的輻射能力也就容易很多。以全人教育作為對教者和學者的觀念指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也就不再會是紙上談兵,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就不會有收效不好的結果了。
(責任編輯:夏 璐)
[1]劉寶存. 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J]. 比較教育研究, 2004(9):17-22.
[2]羅世平. 也談21世紀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J]. 外語界,2000(3):8-1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Russia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Education
KOU Xiao-hua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holistic education in 1970s from north America i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The concopt of holistic eduaition as a kind of education thought,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ll kinds of education, has formed a worldwid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Russian complex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for Russian majors in our country also have certain cogni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nd promotion. Based on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holistic education concept, the combination of Russian talents training model widely recogniz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in the article the trend and ways of holistic education of russian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holistic education;education concept;russia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training model
G642
A
1671-9719(2016)11-0063-05
寇小樺 (1973— ),女,四川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俄語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傳媒語言、新聞文化。
2016-07-29
2016-08-20
西南大學重點教改項目“‘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俄語復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2014JY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