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
廣西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成效、問題與對策
劉雪梅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廣西職業教育集團多元化辦學成效顯著,但仍存在機制不健全、中高職銜接與產教融合深度不夠等主要問題和難點。下一步,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背景下,廣西職業教育集團應建立健全集團運行機制,推進集團信息平臺建設,加強中高職銜接,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職業教育集團;廣西;發展
近年來,廣西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以國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多元化辦學模式,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服務廣西 “三大定位”發展戰略。2015年,廣西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整合優化區域資源,建立廣西商務職教集團、廣西軌道交通工程職教集團、廣西工業職教集團、廣西經濟貿易職教集團、廣西水利電力職教集團、廣西農業職教集團、廣西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職教集團、來賓職教集團、廣西茶業職教集團、廣西現代商貿職教集團、柳州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廣西林業職教集團、中國(南方)現代林業職教集團等13個職教集團,經過幾年的發展,廣西職教集團多元化辦學取得階段性進展。
(一)完善集團組織機構,形成良好的集團運行機制
據調查顯示,廣西職業教育集團均建立集團理事會及相關職能委員會等機構,并制定集團章程,初步形成了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中高職院校等多元主體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贏的廣西職教集團運行機制,集團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促進集團日常運轉,加快構建廣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是完善集團內部組織機構。廣西工業職教集團在常務理事會的領導下,組織開展專業群產學合作委員會、“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委員會、實訓基地建設委員會、招生就業指導委員會、課程改革與教學資源建設委員會、技術研發推廣與服務委員會、職業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等八個機構建設,形成“一個理事會八個委員會”的集團內部管理運行機制。二是加強集團內部治理。廣西茶業職教集團進一步完善集團工作制度,把集團發展管理納入學院章程,明確職教集團組成、功能等,建立基于產權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的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推進集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5年集團運行經費達200萬元。三是開展集團化辦學績效評價研究。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基于軌道交通類專業集團化辦學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與績效評價研究,從集團領導作用、發展戰略、運行績效、資源配置、管理效能、診斷改進和社會評價等七個方面建立了廣西首個職教集團績效評價標準與指標體系,包括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和若干個主要觀測點。
(二)“政行企校研”多元合作辦學,有力推動產教深度融合
各高職院校作為理事單位牽頭積極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試行)》,聯合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學會)、企業、中高職院校、科研機構等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多元辦學新格局,擴大非教育主體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與義務,實現生產、教學、科研、應用相結合,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專業與產業、課程與崗位、教材與技能相對接。一是依托行業共建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廣西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廣西水電職業教育集團、廣西軌道交通工程職教集團依托行業優勢,與企業共建路橋專業(群)校內教學工場、電力技術綜合實訓基地、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等國內高水平的實訓基地。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多方籌資5000多萬元共建集“樁基檢測區、路基壓實度檢測池、擋土墻、彎道超高加寬、隧道、橋梁構件、橋梁、路基、路面、涵洞、邊坡支護、軌道、交叉口、交通安全設施”為一體的高水平實訓教學工場。二是開展混合所有制探索。廣西工業職教集團與南寧鄺氏兄弟酒類生產有限公司、柳州自動化研究所共建混合所有制性質的“精釀啤酒研發中心”“廣西工業機器人運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校企在資金、場地、人員、技術的深度融合。三是行企校共建研究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廣西經濟貿易職業教育集團平臺,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交通銀行廣西分行、廣西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以及廣西財經學院、廣西大學商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武漢大學金融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20余家單位組建廣西地方金融研究院,以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協同創新能力為核心,主動對接區域金融業發展重大需求。四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協同育人利益共同體,以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為契機,分別與集團成員單位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金花茶業有限公司開展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和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聯合招生、合作培養、合作就業,探索“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雙主體育人、校企雙導師制”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機制。
(三)集團內中高職合作辦學,有力提升縣級中專辦學水平
集團高職院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開展 “2+3”“3+2”和五年一貫制中高職五年制試點,從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實訓基地、技能大賽等方面幫扶縣級中專改革發展。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以廣西茶業職教集團為平臺,以專業為紐帶、課程銜接為重點,開展中高職銜接。集團內中高職院校、企業合作共同制訂茶葉專業五年制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共同開發《茶葉加工與質量控制》等5個課程標準,開發《中國茶藝》等11門核心課程、4部教材、2門網絡慕課以及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茶葉專業子庫。一年來對口幫扶橫縣職教中心、昭平職教中心和蒼梧職教中心等廣西縣級中專綜合改革,2015年對口招生升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的中職學生達565人,占當年報到人數的12%,有效構建中高職人才成長“立交橋”。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桂平一職校、北流一職校共同建立校企混編的專業教師團隊,共同研究制定“工業學院汽修班”、化工機械與設備技術專業等集團特色專業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方案,推進“2+3”培養目標對接、專業設置對接、課程體系、教學過程對接、師資隊伍建設對接、學生活動對接、招生對接、校企對接工作。充分發揮工業職教集團的輻射作用,與貴港市政府牽頭聯合貴港市中職學校、科研院所和相關行業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工業園區管委會等籌建貴港職業教育集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貴港中職學校辦學活力和服務能力。
(四)擴大區域交流合作,樹立集團品牌形象
積極開展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區域)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資源、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學生互派、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監控等方面的合作,重點開展面向東盟國家,培養培訓了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提升廣西職業教育影響力。廣西商務職教集團牽頭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與靖西市政府簽訂的《教育合作協議》,以地方政府國際交流項目及中高職銜接為切入點,與靖西市職業技術學校聯合開設中越雙語教學班,構建中方主導,越方支持,集團內中高職院校合作的職教國際化四方聯動機制,打造中高職貫通的“國際立交橋”,實現對接東盟,服務職業教育國際化。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引進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的7個汽車類專業職業教育模塊教程,合作建設“中德汽車機電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共同培養擁有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際就業競爭的汽車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輻射帶動中職學校汽車類專業的共同發展。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與香港金融管理學院相互在桂港兩地掛牌共建“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境外培訓基地”“國際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兩個基地,通過合作借助香港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國際資源,借鑒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在金融培訓方面的教學優勢,建立了“知識+能力”的職業教育體系。
(五)搭建集團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各職教集團積極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創新“互聯網+”協同育人理念,有效實現集團辦學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集團化辦學效益,擴大集團影響力。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廣西農業職教集團信息平臺,主要包括廣西農業職教集團門戶網站和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共享平臺、中高職院校畢業生信息共享平臺、課程資源中高職院校共享平臺、實訓基地中高職院校共享平臺、企業員工培訓、中高職院校師資培訓共享平臺、企業員工培訓、中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鑒定共享平臺、校企產品及成果展示共享平臺等七大校企合作信息平臺。集團成員注冊并登錄廣西農業職教集團信息平臺后,便可獲取集團企業人才招聘信息、集團院校各專業畢業生信息、課程資源信息、職業技能認證信息、師資培訓信息、實訓基地信息等。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以茶業職教集團為平臺,投入70多萬元資金,在橫縣職教中心和昭平職教中心建立遠程雙向教學視頻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與縣級中專學校的遠程教學、培訓、專業團隊交流等,幫助縣級中專改善實訓和網絡教學條件,實現中高職合作辦學無縫銜接,構建以強帶弱、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整合廣西經濟貿易職業教育集團各成員單位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推動互聯網模式下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資源建設。探索互聯網支撐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建集集團內部交流、資源共享、實訓教學、技術培訓于一體的 “互聯網+”協同育人中心。
(六)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各職教集團對接地方產業,利用集團內成員單位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服務扶貧富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廣西林業發展,學院派林業專業教師30人次到三江縣、融水縣、上思縣等企業傳授油茶、茶葉、經濟果林、中草藥、林下經濟開發等林種培育知識與技能,通過自治區林業廳精準對口教育扶貧計劃,資助隆林籍貧困家庭子女圓夢大學,2013-2015年三年累計招收隆林籍貧困生144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與集團內中高職院校、企業、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共同開展茶葉種植、加工、包裝等研究,助推廣西茶產業升級。一年來,與廣西國茗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柳城縣國營伏虎華僑農場茶廠、廣西農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著名茶企業合作開展科技研發,獲得科技發明獎三等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重要技術標準獎1項、國家專利4項,為凌云縣、三江縣等產茶大縣培訓技術人員500多人次,培養東盟國家茶葉技術人員50多次。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廣西合作經濟職業教育學會,為全區供銷行業進行服務經營網絡規劃、管理咨詢、發展戰略研究等服務,協助廣西田陽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完成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設、運營培訓和技術維護,形成服務行業改革與發展的推動力。
(一)集團運行機制不健全,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
由于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利益訴求不一,參與集團的動機和動力也不盡相同,集團成員單位之間缺乏利益驅動和互惠互利的利益平衡機制。各成員單位在職教集團運行中的積極作用沒有充分挖掘出來,行業企業積極性不高,集團社會影響力不大,吸引力不強,感召力不夠。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對集團的資金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大。集團社會培訓、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地方解決技術、生產、經營等資源共享不足。
(二)中高職銜接深度不夠,一體化合作辦學亟需提升
集團內中高職銜接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招生考試制度、評價模式、師資隊伍、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銜接深度不夠,中高職五年制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系統性、科學性不夠,中高職課程銜接不暢,課程標準落實不到位,影響了中高職系統培養人才的質量。
(三)產教融合深度不夠,集團多元辦學有待加強
目前,各集團內校企合作在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訓、技術服務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各企業單位在職教集團運行中的辦學主體地位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行業企業深入參與、全程參與、全程監控、多方評價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技術研發與推廣等機制還不健全。對企業參與集團化辦學的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研究不夠,集團化辦學過程中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中高職企業多元辦學格局還沒有很好構建。
(一)建立集團運行機制,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緊密對接市場,不斷完善集團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健全集團內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成員的優勢,促進集團在規模、結構、質量、效益上的可持續發展。完善理事會制度,推進集團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圍繞集團體制機制創新、經費投入、辦學保障、社會服務及發展水平與特色等方面開展集團化辦學自我診斷與改進工作,切實發揮集團教育質量保證主體作用。推動集團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辦學,充分發揮企業管理主體作用,推動企業作為職業教育利益相關方參與共同治理,加快利益共同體建設,提高集團治理科學化水平。
(二)推進集團信息平臺建設,加強資源共建共享
各職教集團要以集團網站宣傳為窗口,及時發布集團動態和集團成員單位信息,搭建人才培養銜接平臺、崗位培訓與技能鑒定平臺、“雙師型”教師培養平臺、集團內開放性實訓基地共享平臺、集團內用工需求信息共享平臺、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技術研發推廣與服務平臺、職業素質教育平臺等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信息交流平臺,分享交流新技術新成果,探索集團辦學主體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升職教集團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引導集團成果總結提煉,打造標志性成果。
(三)加強中高職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進一步深化集團內中高職、企業互動機制,探索如何發揮本科院校理論教學和科研創新優勢、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優勢、企業設備、實習和就業優勢,逐步擴大中職與高職,高職與本科階段的招生人數及招生專業,逐步探索多專業、多層次系統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新模式,多方聯合培養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辦學水平。
(四)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
建立健全集團校企合作協調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監控機制等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企業重要投資主體和辦學主體作用,校企共建兼具生產和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引導企業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學校共同創新和完善教學環境、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加強中高職院校與企業的“點、線、面”對接,探索集團內的學校和集團企業成員單位“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全程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推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
(責任編輯:蔣國平)
The Study of Achievement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xi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LIU Xue-mei
(Guang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530226,China)
Guangxi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diversified school-running gains fruitful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fus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insufficient. Next, guangxi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hould focus on the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running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group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education depth fus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guangxi;development
G710
A
1671-9719(2016)11-0118-03
劉雪梅(1983—),女,陜西西安人,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管理。
2016-07-07
2016-08-10
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職教集團運行機制研究——以廣西茶業職業教集團為例”(KY2016YB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