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晉秋
(廣西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
“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探究
元晉秋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摘要: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指導學生學習經典著作應當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具體而言,要對經典著作進行有針對性地選取,有計劃性地使用,要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經典著作,還要將學生對經典著作的學習過程和效果納入課程考核。
關鍵詞:“原理”課教學;經典著作
恩格斯在1890年9月給布洛赫的一封信中寫道:“我請求您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即歷史唯物主義,筆者注),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他向布洛赫推薦了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稱“這本書是運用這個理論的十分出色的例子”[1]。恩格斯此舉表明,他希望人們通過原著來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因為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形成對這一理論較為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同理,在以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指導學生學習經典著作也應當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本文擬從“為什么”“怎么做”“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對此進行探討,為“原理”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為什么要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
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必要引入經典著作?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有必要的,但也有少部分人持不同意見,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原理”課教材由國內頂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專家編寫而成,它經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的多次審議并經過中央的最后審定,其科學性和權威性極高,因而教學過程中無需再專門引入經典著作;2.作為非專業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身就不是很高,經典著作理論性強,有些著作的語言還比較晦澀難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可能妨礙學生的學習興趣;3.“原理”課內容多課時少,能讓學生在規定的課時了解、掌握課本內容已屬不易,引入經典著作會使情況更加困難。筆者以為,上述三點原因看似成立,實則不然。
從教材看,現在國內通用的“原理”課教材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隊伍,還是教材的內容審定,其規格都是最高的;并且,“原理”課教材自2007年5月出版后,至今已修訂有5次(分別是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7月、2015年8月)之多,這些修訂不僅及時地加入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和發展的最新成果,也使原有內容更加完善和準確。因此,教材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是應當肯定的,用好這部教材也應當成為每位教師的職責。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原理”課教學可以脫離經典著作呢?當然不是!盡管我們直接從經典著作中讀出的原理并不比這些專家們概括出來的準確,但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蘊含和體現在這些經典著作中,離開它們,這些原理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有,由于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一些內容無法詳細展開,所以,正如“原理”課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逄錦聚先生所指出的那樣:“教材畢竟是后來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經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特別是教材字數有限,在短短26萬字中要把極其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釋清楚,事實上是很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多學習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引導學生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3]。
從內容看,馬克思曾把自己的著作稱為“一個藝術的整體”;恩格斯也曾經說過:“馬克思的東西都是互相密切聯系著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從中單獨抽出來。”[4]然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為了便于宣傳、普及這一理論,馬克思主義通常被分解為三個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此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長期獨立設課,兩者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由此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被人為地遮蔽了。“05方案”確立設置“原理”課程,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凸顯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以便使當代大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實現這一目標需借助于經典著作,因為一些經典著作如《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整體來進行闡述的,因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在此意義上,經典著作的學習理應成為“原理”課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節。
從對象看,“原理”課的教學對象是本科生,按照我國現行教學體系關于教學內容的安排,絕大多數學生(特別是文科生)在中學時代就已經系統學習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內容。到了大學階段,雖然所學內容有所深化和拓展,但仍舊會有一些“重復感”,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此其一;其二,在中學階段,為了應對高考,學生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較多的是死記硬背式的,大學階段如果仍然僅僅囿于“基本原理”的學習,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下,馬克思只能變成他們所“熟悉的陌生人”。引入經典著作的研習可以較好地改變上述狀況:一是使學生在中學所學的基礎上有所深化;二是有助于他們走近馬克思,避免把馬克思變成他們“熟悉的陌生人”。至于經典著作理論性強、抽象難懂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說法,筆者不能同意。就筆者所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們其實并不拒絕深刻的理論,相反,他們非常愿意去探索這些東西,他們所反感的也只是那些沒有理論支撐的重復說教。因此,研習經典著作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從目的看,開設“原理”課的目的是通過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在此基礎上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要完整地講授教材上所有內容的話,一是容易出現課時緊張的現象(因為教材上的內容一般來說都是較為全面的),二是并不能較好地實現“原理”課的開設目的。我們當然要根據教材來展開教學活動,但教材所涉內容的講解應當有詳有略,有所取舍,一些學生能夠自己看懂的內容可以不講,一些重要的內容要深入挖掘,講明白講透徹。因此,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可以克服課時不足的問題,而要講明講透一些重要的內容,我們還必須輔以經典著作。事實上,經典著作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們較好地理解某些重要的原理,他們還能夠在學習中切身體會經典作家分析問題的立場和方法,感受經典作家致力于真理和人民大眾利益的光輝人格,更好地實現“原理”課所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二、如何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
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首先要對經典著作進行有針對性地選取,有計劃性地使用,要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經典著作,還要將學生對經典著作的學習過程和效果納入課程考核。
第一,有針對性地選取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篇目眾多,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使用經典著作,首先應對這些經典進行有針對性地選取。例如,在講授《緒論》部分時,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講授第一章時,恩格斯所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則是一個不可不讀的著作,特別是其中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闡述;而對于第二章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相關內容的講授和學習來說,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在第三章唯物史觀的學習過程中,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是不可不讀的著作,雖然篇幅不長,但這里不僅有馬克思對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經過的介紹,更有其對唯物史觀的經典表述,如果學生能夠認真閱讀并真正讀懂這篇文獻,那么第三章的教學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講授第四章的過程中,可以選用《資本論》當中的某些章節作為學習資料;第五章的學習則可以圍繞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展開;第六章《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部分,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是很好的學習參考資料;等等。總而言之,經典著作的選取需要和教學內容相契合,需要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
第二,有計劃性地使用經典著作。在對經典著作做了有針對性地選取之后,還要做到有計劃性地使用。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的安排,有些經典著作需要學生在課下閱讀,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前面提到的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等,這些著作通俗易懂,適合學生在課下自學;有些經典著作既要有課下的閱讀,還要有課堂上相應的討論和講解,如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對于這些著作來說,如果沒有課堂上的講解,學生要準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并不容易;有些經典著作可以整篇閱讀,如列寧所寫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此文篇幅不長,且內容精要簡練;而很多著作只能夠做到認真地學習其中的某些段落,比如馬克思的《資本論》、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反杜林論》等等。此外,上述所提到的經典篇目多針對教材上的某些知識點,還有一些著作則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包括恩格斯在1892年為這一著作英文版的出版所寫的導言)。《共產黨宣言》堪稱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其行文優美、思想深刻、感染力強,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將其單獨作為一個學習環節十分必要;而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在其法文版(當時名為“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單行本出版時,62歲的馬克思親自校閱并用法文給該書作序,稱贊它是恩格斯巨著《反杜林論》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之作[5]。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恩格斯的這一著作也非常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學習。
第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經典著作。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學生對經典著作的學習通常需要在課下進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如開展讀書沙龍、組織小組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展示經典著作的學習成果等,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有教師的參與和指導,還要有學生的自我管理。
第四,將經典著作的學習納入課程考核。“原理”課如何進行考核?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采取了平時成績加考試成績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的學習之后,“原理”課也必須將學生對經典著作的學習納入到考試體系中:一是對學習經典著作的過程的考核,學生上交的經典著作的閱讀感想、學習體會,還包括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PPT、發言等,都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二是考試,可以將學生學習過的經典著作作為命題的依據和參考資料,以考察學生對經典著作的理解程度、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三、“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需要正確地處理經典著作與“原理”課教材的關系,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需要立足于當代實踐。
1.“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必須正確處理經典著作和教材的關系。我們應當明確:承認教材內容來源于經典著作并不是否認教材的價值,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經典著作并不是用經典著作來取代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原理”課教材始終都應當處于一個中心的位置。為什么呢?因為教材是專門地服務于教學的,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材料和讀物,它的編寫充分地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著教育的相關規律。因此,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防止把教材邊緣化的做法。同時,雖然我們承認“原理”課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科知識的精華,但是它畢竟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后人基于這些經典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提煉和總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以教材為絕對標準,教材怎么說,教師就怎么教,學生就怎么記,不敢越雷池半步,將教材神圣化,而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于經典著作,正確地、準確地、有深度地理解教材。
2. “原理”課教學過程中使用經典著作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恩格斯說:“一個人如果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讀出原著中沒有的東西。”[6]換言之,在使用經典著作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其一,要“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閱讀、學習讀經典著作,而不能主觀地想像或者歪曲經典作家在文本中所表述的內容;其二,要聯系時代背景、結合經典作家的生平事跡來學習經典著作,而不能拋開經典作家寫作的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其三,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經典著作,切忌斷章取義,曲解經典作家在文本中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3. “原理”課教學過程中使用經典著作還需要立足于當代實踐。在“原理”課教學過程中使用經典著作,最終的目的并不是要回到經典著作中,而是要通過經典著作來了解、學習經典作家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觀察、分析現實問題的習慣,提升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當代實踐始終都應當是我們的立足點。事實上,也只有在分析和解決當代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才會展示出其勃勃生機,才會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總之,應當像2013年修訂版的“原理”課教材中所指出的那樣:“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認真鉆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從理論體系上來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要把經典作家的論斷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來認識,并緊密結合今天的實踐來加深領會”[7]。雖然2015年修訂版的“原理”課教材刪掉了這段話,但是它對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蔣國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2]習近平.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N].人民日報,2011-5-14(1).
[3]逄錦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中需要妥善處理的六個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9):57-61.
[4]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4.
[5]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3.
[6]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7]本書編寫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
On The Bringing Marxist Classics In The Process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Teaching
YUAN Jin-qiu
(Marxism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Guiding students to read and learn Marxist classic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teaching. To be specific, first, we want to select a targeted classics and to have planned to use classic;Next, we want to adopt various form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classics;Again ,try to make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effect into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Marxist classics;“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teaching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改革研究(2015JGB102)。
收稿日期:2015-11-14修稿日期:2015-11-28
作者簡介:元晉秋(1984— ),男,河南林州人,博士,講師。
中圖分類號:G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19(2016)1-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