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華
(南通職業大學 國際合作教育學院,江蘇 南通226007)
?
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的偏差及歸正
任海華
(南通職業大學 國際合作教育學院,江蘇 南通226007)
針對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等功能實現偏差現狀,深刻剖析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專業能力水平較低、職能認識存在偏差等原因,從而提出強化崗位標準設計、矯正身份認同偏差和提升業務能力水平等三大路徑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歸正。
高職輔導員;功能;偏差;歸正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明確“要強化對大學生群體的政治引領、思想導引、專業服務。”[1]教育部明確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2]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試行)》,從名稱規范、人員選配、培養培訓、職稱評聘以及工作標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范。[3]但是高校輔導員特別是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等功能定位因為種種原因偏差日趨明顯,從而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輔導員要強化對高職學生群體政治引領,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強化對高職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外強身體、內強素質,在擁有健康身體的同時,同時具備健康的內心;要強化對高職學生群體就業創業指導,實現心態與機會的良好對接,先就業后擇業創業。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偏差
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政治引領是輔導員的職業倫理定向,而現實情況是政治引領弱化而事務處理功能強化。[4]第一,日益繁雜的學生事務迫使他們難以對政治引領工作集中精力。由學校各部門、院系生成的大量工作,都“千條線萬條線”匯入輔導員這“一條線”,因此他們每天都要面對著日常管理、學風建設、貧困助學、獎懲工作、團學工作、心理健康以及就業創業指導等紛繁復雜的工作,甚至還一些人還兼職行政。因此,高職輔導員無法擠出更多精力、時間來開展政治引領工作。第二,政治引領難以量化、出不了亮點,而學生事務恰恰相反。高職輔導員主要價值追求是實現對大學生群體政治引領,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確處理好自身與外在世界的關系,找尋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基本路徑。而“三觀”養成是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成效難以被呈現、被量化,且往往容易被忽視。反倒一些學生事務性工作,如日常管理、團學活動等,容易呈現亮點而受到肯定。
(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實現偏差
隨著社會變革、社會壓力增大以及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學校的重視。而各高校普遍存在輕預警重善后、輕事前重事后現象。第一,相對于心理輔導工作不易被量化、呈現等特征,危機善后則容易被認可、肯定。定期心理輔導、耐心細致談話,于無聲處消除危機隱患;而現場危機處理,大張旗鼓展現消除危機過程,兩種情形被認可度是顯而易見的。第二,一般學校對輔導員采用目標考核方式,注重結果而非過程。心理輔導、預警、干預等工作繁雜而又漫長,結果也難以量化評價,這導致部分輔導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三)就業創業指導功能實現偏差
學校給予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應該是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發展性、全方面的,幫助學生測定、分析、總結主客觀條件,綜合分析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確定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目標,為實現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計劃和安排。而目前很多學校往往停留在信息服務上,即為學生提供職位信息并使之成功就業。第一,輔導員要借助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平臺給予學生持續的發展動力,而非只停留在就業結果上。以職業生涯為載體,以人職匹配為標準,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能力、特點,國家政策、社會環境,不斷調整、優化,以螺旋上升式發展實現個體價值。第二,輔導員要借助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平臺從學生“思想”深度層面而非“業務”表淺層面實現個體發展。科學化、程式化、精細化就業指導服務固然重要,而無法解決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待遇悖論”等思想痼疾任何工作都是失敗的。
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等功能定位出現偏差根源在于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專業能力水平較低以及職能認知存在偏差。
(一)隊伍建設重視不夠
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不夠的原因在于輔導員隊伍建設錯位和職業認知出現偏差。第一,輔導員隊伍建設錯位。政治引領是高職輔導員職業倫理定向,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創業指導等三大陣地實現價值訴求。而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政治引領弱化事務處理強化的功能性錯位、成人教育弱化專業教育強化的育人結構性錯位、主動導引弱化被動熏陶強化的途徑構建性錯位等問題。
政治引領弱化事務處理強化的功能性錯位。日趨繁冗的日常事務層層下沉至輔導員肩上,來源于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事務都“千條線萬條線”鉆進輔導員這個“針眼”,特別是一些學校“生輔比”極高迫使輔導員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思考、建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成人教育弱化專業教育強化的育人結構性錯位。“以教學為中心”被人為曲解為“以教學為唯一”,使得成人教育與專業教育在育人結構上顯失偏頗。而恰恰成人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必要二元條件。成人教育弱化專業教育強化趨向成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偏差的催化劑。
主動導引弱化被動熏陶強化的途徑構建性錯位。主動占領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高地,凝聚、導引學生群體靠攏、認知社會主義主流價值,是黨中央強化人才強國的重要內容。而現狀往往是高職院校重視主流價值重要性,忽視主流價值內化途徑構建;重視順其自然被動熏陶,忽視積極導引主動出擊。針對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輔導員重要性,忽視輔導員工作方法、途徑提煉、研究、推廣。
職業認知出現偏差。部分高職院校從學校領導到輔導員自身都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底線思維,認為只要做好學生學習、就業和生活服務工作便可。部分輔導員被動按照學校要求貫徹實施教育活動,確保學生在三年或四年后相安無事交給家長;著重關注學生群體外在行為,而忽視內在思想動態;關注學生專業技能,而忽視學生品格道德等。
(二)專業能力水平較低
由于歷史原因、現實狀況,高職輔導員隊伍參差不齊,呈現專業多樣化、學歷多元化態勢。一些輔導員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科班出身,在熟練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前就開始進入輔導員崗位,難免出現力不從心。一是必要專業訓練缺失。心理學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需要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認知和開展經常性、針對性的實踐。并不具備條件貿然從業,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定位偏差在所難免;二是專業能力不足。輔導員除了具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創業指導服務能力外,還須人際關系調節與處理、文檔檔案處理、演講表達等通用能力,甚至還須耐心、愛心、責任心等性格能力。因此,如果不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的遴選和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很多高職輔導員無法具備真正的崗位技能能力。
(三)職能認知視角狹隘
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功能定位偏差的根本原因是職能認知存在偏差。以狹隘視角來看,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的目標在于人人有工作,即幫助畢業生找到就業崗位;而廣義視角,則要實現人職匹配,職業激發個體愛好興趣潛能,崗位實現個體最高價值。首先,狹隘視角下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功能是流程固化的而非創造性的。這樣的職能認知偏差迫使輔導員只限于在學校就業指標指揮下按部就班做好就業推薦工作。其次,狹隘視角下就業指導服務功能雖外裹“成功就業”表征但未觸及就業對象內心感受。說服個體適應崗位,而非顧及個體內心感受;以短視換取高就業,而非實現人職匹配。因此,狹隘視角下就業指導服務難以個體真正悅納,“待遇悖論”、“高不成低不就”等痼疾難以根除。最后,狹隘視角下就業指導服務是局部視角而非全局視野。輔導員只承擔就業季階段的工作,而非學生整個大學生涯。這無疑造成就業指導服務功能定位的偏差。
要想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歸正,必須強化崗位標準設計凸顯政治引領功能,矯正身份認同偏差彰顯價值訴求認知,提升業務能力水平實現持續科學發展。
(一)強化崗位標準設計,凸顯政治引領功能
要想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歧化歸正,可以通過強化崗位標準設計從而凸顯政治引領功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輔導員功能主線。通過牢牢占領意識形態領域要地、借助事務處理內化核心價值和科學設置工作量化評價體系來制定、強化輔導員崗位標準。
牢牢占領意識形態領域要地。政治引領是輔導員特殊職業倫理定向,與包含愛心、公正、責任教育基本職業倫理定向同等重要。[4]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錯綜復雜,占領優勢的一方主導著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而黨中央賦予高校堅守、搶占意識形態陣地重要使命,確保掌握著先進科技文化的青年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前進方向的價值觀。
借助事務管理內化核心價值。借助事務處理載體,可以進一步凸顯輔導員“政治引領”功能。換句話說,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輔導員工作繁冗復雜,應堅守政治引領功能底線,在耐心處理繁雜學生事務的同時,巧妙地將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學生,從而實現對青年學生群體的政治引領。其一,借助學生事務灌輸主流價值觀是天然的內化途徑。創設一條新的教育路徑,使得受教育者感到突兀而不自然,學生事務處理恰恰是一條天然的內化途徑。其二,借助學生事務灌輸主流價值觀是順暢的內化途徑。以學生事務為平臺,教育者容易開展價值觀教育,而受教育者容易接受,感覺不到唐突。
科學設置工作量化評價體系。針對學生事務處理容易量化而后被肯定認可的情況,科學制定政治引領工作量化評價標準,可有力推動高職輔導員功能的優化。以務實與務虛相結合的原則。青年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程度難以被估測,以外在表現予以評估也難以做到公平公正科學。每年、每學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報告、舉辦業余黨校培訓班、提交學習心得體會、開展一對一深度交談、開展紅色主題活動等等,都是務實而又可以量化的評價。而從學生群體整體面貌等的評價可以說是務虛的評價;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單純運用定性方法評價,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具有科學性、規范性的定量方法可以提升評價的科學化水平;以個案推廣與普遍價值相結合的原則。培育成功的德育個案,對整個群體有著很強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群體的道德品質水平,同樣可以起到群帶效應,實現對整個學生群體的引領、凝聚。
(二)矯正身份認同偏差,彰顯價值訴求認知
要想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歸正,可以通過矯正身份認同偏差從而彰顯價值訴求認知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確位。通過矯正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和自我層面身份認同偏差,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歸正。
矯正社會層面身份認同偏差。究其高職輔導員職業倫理,它并未出現在國家所設置的職業規范體系里,而被設置在各校人事部門所設置的崗位群里。按照職業倫理規范認知,“高職輔導員”可以看作“專門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職院校教師”,因此從本質上講,輔導員是教師,屬于教師這一個職業門類。因此本質層面上的認知與職業倫理規范相趨同的。[7]高職輔導員是專業技術系列的高職教師,需要全社會形成、凝聚對高職輔導員崗位的共識認知,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圍。
矯正學校層面身份認同偏差。學校層面上,矯正身份認同偏差,一方面要強化輔導員與專業教師的“國民待遇”。[8]首先是地位,這些年以人事代理編制或合同用工等形式進入輔導員崗位的不在少數。在學校生態格局里,以編制形式不同重視程度而異現象較為突出,因此輔導員地位邊緣化現象日趨嚴重。忽視會引發懈怠。其次是職稱,一些學校輔導員崗位設置了較高的職稱障礙,或明確不能參加正高職稱評審,或在教學科研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是收入,因為收入與職稱掛鉤,絕大部分輔導員職稱層次偏低,當然收入處于較低的層級。高職院校須以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提升他們地位,打通職稱晉升通道,增加收入,從而恢復輔導員與教師同等待遇地位。矯正身份認同偏差,另一方面要構建相互尊重的和諧環境。學校應大力營造和諧共處的育人環境,使得所有教職員工“勁往一處使”,協同一致,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認可的技能型人才。
矯正自我層面身份認同偏差。在自我層面上,一些輔導員難以獲得身份認同:相對于專業教師等其他教職員工,總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中一些人以輔導員崗位為跳板轉向專業教師或行政人員,以此解決身份認同糾結。要想矯正自我層面上的輔導員身份認同偏差,首先要增強身份自信。自信是力量,可以激發自豪感,增強戰斗力。以開展好工作、深入思考研究為突破以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增加自信。其次要增強職業使命感。輔導員是一項崇高而又光榮的事業,千萬個大學生需要輔導員政治導引、答疑解惑。最后要增強崗位責任感。從新生入學到日常生活學業,到職業規劃,再到實現就業,“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輔導員參與。甚至是專業素養,專業老師也要協同輔導員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程。
(三)提升業務能力水平,實現持續科學發展
要想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歸正,可以通過提升業務能力水平從而實現持續科學發展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確位。通過搭建價值實現“三大舞臺”、制定技能提升“三大計劃”和組建科學發展“三大推進器”,實現高職輔導員功能實現歸正。
搭建價值實現“三大舞臺”。一是舉辦全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論壇,優秀輔導員在全校的舞臺上授獎并介紹工作經驗,彰顯學校對輔導員工作的肯定與認可。二是舉辦輔導員論壇,優秀輔導員在論壇上交流經典案例和心得體會,新進或年輕輔導員積極參與研討,以便快速進入角色。以論壇培育輔導員群體歸屬感,激發大家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以論壇培育學工系統個體間感情,讓輔導員群體真切感受到“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以論壇為載體交換心得體會、處事原則,提升學生管理能力。三是舉辦全校性的輔導員技能大比武,所有輔導員都要參加由理論知識、主題班會、演講、談心談話等組成的技能比賽,以賽帶練,以賽促練,表揚先進,鞭策后進。輔導員在“三大舞臺”充分展示自我,實現屬于自己的理想。
制定技能提升“三大計劃”。一是制定“青藍工程”,即學生處為每一個新進輔導員配備一名具有高級職稱或經驗豐富的輔導員作為導師,從工作、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給予指導。導師答疑解惑,解決新進輔導員工作上遇到的難題;導師給予指導,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導師關心關愛,協助學校做好工作、生活條件改善工作。二是組建學生思政科研團隊,即由學生處牽頭,由學生處、社科部以及學院等各部門人員組成的思政科研團隊。以思政科研團隊組建為抓手,一方面提升年輕輔導員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培育大家的歸屬感。三是制定“出門計劃”,即針對每一名輔導員都定制“三年一大學,一年一小學”的出門學習計劃,每一名輔導員在三年內或參加學歷提升、資格類學習考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就創業指導等專業學習,一年內參加短期專業技能學習。以學習培訓、觀摩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以參會交流開闊專業視野。輔導員通過“三大計劃”,在短時間內成長為行家里手。[9]
組建科學發展“三大推進器”。一是評優評先,做好系統內評優評先工作,針對輔導員群體,學校組織評選優秀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積極推薦省市優秀輔導員、優秀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等;做好系統外評優評先工作,積極推薦優秀同志參加學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教工等評比。以評優評先激發輔導員群體的積極性。二是職稱評審。學校高度重視輔導員的職稱評審工作,為輔導員評定升職做好服務工作。三是職務晉升。作為學校行政崗位重要后備軍,學校推選優秀輔導員進入中層領導崗位工作。輔導員在“三大推進器”的推動下,持續發揮自身的光和熱,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2004-10-14)[2013-12-12].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
[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05-10-14)[2013-12-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006/88984.html
[3]教育部.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試行)[EB/OL].(2014-03-15)[2014-11-2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167113.html
[4]任海華.以職業倫理定向、自身價值追求實現高校輔導員身份統合[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4,(4)
[5]施益華.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知識結構研究[J].教育探索,2011,(5)
[6]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05-04)[2014-11-25].http://www.jxlsxy.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51
[7]任海華.“三誰理論”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的價值實現、力量來源、身份認知[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8]邵麗麗,等.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發展途徑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6)
[9]任海華,等.崗位適應、職業認同、價值實現:專家型高校輔導員專業成長的基本路徑[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5,(3)
(責任編輯:陳勇)
How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s'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Functions
Ren Haihua
(CollegeofInternationalCo-Education,NantongVocational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7,China)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reasons why there are dev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s'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functions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and a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structors: lack of attention paid to the team construction, poo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functions. Given the reasons, this paper suggests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s by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of the advisors' working standards, correcting the errors in their identity and upgrad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 advisor; function; deviation; correction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4.007
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點項目(2013JSJG091)
任海華(1980-),男,南通職業大學國際合作教育學院講師。
G641
A
1674-5337(2016)04-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