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張曉松,隋春霞
?
分析化學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措施
金花1,張曉松,隋春霞
(東北農業大學 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對傳統分析化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實驗教學質量,實現師生交流方式多樣化以及考核評價體系多元化等4個方面著手,對分析化學教學進行改革.以期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分析化學是高等農業院校的重要基礎課程,是研究物質組成、含量和結構的科學.分析化學是通過對物質分析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習,讓學生建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從事生產或科研工作打下必要基礎,完成教育高素質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1].然而,分析化學教學內容枯燥、抽象,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機械記憶概念,原理理解困難,理論和實驗教學銜接不緊等問題,呈現“填鴨式”教學狀態,教學效果不好.面對這些問題總結傳統分析化學教學經驗,并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體系等進行改革,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1分析化學教學現狀
1.1課程內容抽象,學生學習缺乏興趣
分析化學課程主要包括兩大體系,即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化學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儀器分析法分為光學分析和電化學分析2個學習領域.其中各分析法根據原理和方法的不同還可以進一步細分,每一種分析方法之間看似獨立卻又相互聯系,同時課程中涉及較多繁瑣復雜的概念、公式和計算,學生掌握困難,使得他們極易產生疲勞感和厭煩心理,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此外,學生還普遍存在“重專業,輕基礎”的學習心理,非化學專業學生對基礎課程不重視,課堂教學更加被動[2].所以,如何改變現有的教學狀態,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參與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A課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1.2理論與實驗教學聯系不緊密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高質量的實驗教學不僅會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能夠有效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但是在現階段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學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實驗比例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偏重于對儀器使用、實驗現象觀察和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講授,學生則更多依賴教師的實驗指導,很少自己思考問題,只是機械地“照方抓藥”、“應付了事”[3],缺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驗,在實驗中反思理論知識點,學、做相承,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環.
1.3師生交流不足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過渡,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數急劇增長,各門課程授課人數也迅速擴大,使得教師疲于應對,缺乏時間和精力面對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導致師生關系疏離[4].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有些教師會在課堂之外安排固定的答疑時間,但是由于教師自身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以及學生其它課程安排和怕麻煩的心理原因,答疑時間很少被有效利用,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傳遞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高校教師不應該再拘泥于傳統模式,要開闊思路尋求多種交流方式進行教學管理.
1.4考核評價模式單一
普通高等學校大部分理論課程都是采用紙筆測驗的形式,偏重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但是面對這種考核模式,部分學生會通過考前突擊,死記硬背公式、例題和習題,從而在考試中獲得較高的成績.然而,紙面上的分數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實際掌握、分析理論的程度,也無法體現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單一的考核模式并不適合分析化學教學水平的提高,科學有效的評價方式亟需探索.
2教學改革措施
2.1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5].興趣是促使人類探索科學知識的原動力,對學習有著極大的驅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貼近生產、生活,又與時俱進地分析案例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了解分析化學在實踐中的重要性,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滴定方式部分教學時,以蛋殼中鈣含量的測定為例,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生共同討論實驗方法,分析直接滴定無法實現的原因,從而引出返滴定法;另外,最近“毒操場”事件廣受關注,此事引發了人們對塑膠操場原料質量的擔憂,可以以此為例向學生介紹色譜法在有機化合物檢測中的應用,進而使學生在了解分析化學重要性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師更應該靈活多變,引入符合各專業實際的案例進行教學.如對于生命學院或醫藥專業的學生,可以在講氧化還原滴定時,融入“維生素C測定”的有關內容;對于環境或水利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就目前大眾關心的空氣和水質量監測問題展開討論.這樣原本枯燥的書本知識會變得鮮活而有實際價值,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分析化學的興趣,也為各專業后續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基礎.
2.2項目教學法優化實驗教學
在實驗教學中,設置一些簡單的綜合設計性實驗作為項目問題,要求學生自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實施方案,驗證效果及完成報告.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批改報告,給出評價,之后師生雙方討論總結,完成實驗.如酸堿滴定中,教師可以混合酸堿滴定設定項目問題,包括燒堿、純堿、硫酸和磷酸、鹽酸和磷酸4組不同項目,事先由學生抽簽選擇需要完成的項目,然后學生可以通過理論課內容或者其它檢索手段,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提出可行的實驗步驟,再根據以往滴定實驗的基礎,自行確定所用試劑種類和用量.
等回到實驗課堂上,教師可先行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評估把關,然后學生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完成報告,教師批改后,師生討論總結.項目教學法改變了教師教學中心的地位,使教師成為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和引領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這種項目引領式教學法能夠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空間,更有利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3借助網絡實現交流方式多樣化
面對現在“90后”的大學生,傳統的師生交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現在大學生更加習慣網絡和各種通訊軟件的應用,所以,網絡化教學已經成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分析化學是東北農業大學的精品課,以促進師生交流、方便學生學習為目標,設計并制作了分析化學網絡課程平臺,展示教學課件、教學大綱、教學錄像、實驗演示和習題等內容,并且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答疑系統在線為學生答疑解惑[6],學生反應積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師生交流更加靈活、充分,教師還可以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以學生習慣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突破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及時有效.當然,利用網絡建立師生交流新模式并不意味著要摒棄傳統的交流模式,而是將傳統的隨堂、課后和考前答疑與網絡答疑相結合,實現師生交流的立體化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4考核評價體系多元化
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該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從而起到督促學生學習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因此,傳統的單一紙筆測驗模式應被較為全面、科學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所取代.鑒于分析化學課程自身的特點,其考核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平時成績(30%)+課程論文(20%)+期末考試(50%).平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10%)、隨堂測試(10%)和課堂報告(10%).其中,作業成績主要根據學生有無完成作業和作業質量而定;隨堂測試為一學期2次的20 min小考,主要為基礎知識的階段化測驗;課堂報告則是分組進行的與課程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報告.課程論文是教師結合分析化學和學生專業設置的一些論文題目,由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撰寫完成.在此基礎上,綜合期末考試成績給出學生的總成績.這種考核體系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結束語
對于分析化學這門農業院?;A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由來已久,隨著時代的發展,分析化學教學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其教學質量將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長期過程,需要高校教師堅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式,最終實現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教學目標.
[1] 汪爾康.21世紀的分析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王冬梅,陳時洪.非化學專業“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9(5):196-200
[3] 肖小華,鄒小勇,張杰鵬,等.基礎化學實驗(綜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3,28(4):36-38
[4] 楊玉玲,楊昱,徐雅琴.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和諧師生關系的當下之思[J].黑龍江高等教育,2013(6):116-118
[5]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
[6] 許晶,趙青山,白靖文,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三位一體”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13,33(4):98-100
JIN Hua,ZHANG Xiao-song,SUI Chun-xia
(School of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The statu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analytical chemistry was summarized.The teaching refor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was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y mo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optimizing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variega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union mode,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analytical chemistry;teaching reform;teaching quality
2016-01-10
黑龍江省高教綜合改革試點項目(JG2014010622)
金花(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化學研究.E-mail:jinhua@neau.edu.cn
O65∶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4.025
1007-9831(2016)04-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