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地產界的羅斯柴爾德:恒大2.0時代多元新格局
和世界上所有優秀的企業帝國一樣,恒大在地產主業快速發展壯大后,也在向金融、互聯網、健康、文化旅游等更多領域伸出觸角,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今年3月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恒大的多元化布局已經完成。
在《財富》公布世界500強榜單的當天,恒大亦發布公告,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恒大集團”。同時,中文股份簡稱將由“恒大地產”變更為“中國恒大”。此舉正是多元發展戰略的最好詮釋。
據了解,像美國通用、韓國三星、德國西門子等老牌世界500強企業都普遍采取此戰略,而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恒大的多元化戰略并非單純的“1+n”模式,更多是采用一種投行思維——通過對全球資源的種類、數量等時空分布有效配置,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
有觀點認為,許家印的多元化戰略布局和當年的李嘉誠極為相似,在和記黃埔發展早期,涉及港口、地產、能源、基建等多項產業,看似缺乏協同性,但正是這種布局實現了產業間的風險對沖,在遭遇危機時發揮互補作用。縱觀恒大多元化布局,文化旅游產業具有最大增量級,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發豐富,更充裕的資金就會轉化到對精神享受的追求上,文化旅游產業未來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如果以投行思維研究許家印,他無疑是一個戰略高手。而這種宏觀資源配置的思維模式,亦在恒大發展過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劉策認為,地產開發本質上是對土地價值的發現、利用和增值過程。
劉策表示,在存量資產的收購、改造、運營和退出等環節,都會應用到投行思維。以房地產開發投融資為例,開發商往往會大規模引入金融機構共同投資項目,同時,在投資退出時,除了以往簡單的銷售退出外,后續通過改造打包出售,或者裝進REITS打包上市等等,都是投行思維在房地產行業的應用。知名房地產與金融評論人黃立沖表示,投行思維的關鍵就是高回報、成長性好、風險可控。
恒大的多元戰略,更多的則是投行思維的加成應用。
在地產行業,許家印抓住轉型發展機遇,布局互聯網金融體系,通過融資全面“進貨”,手握大量現金,瞄準機會出手。布局文化旅游產業,通過對不動產運營獲得較高收益。
恒大加大在金融領域布局,拿下金融產業最核心的兩張牌照——保險和銀行。去年9月,恒大買下中新大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50%的股權,并將其更名為恒大人壽。按照規劃,恒大人壽在2018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
同時,恒大通過不斷增持盛京銀行,鞏固第一大股東位置。業內認為,這只是恒大布局金融產業的開端,未來恒大或將進一步深入金融領域發展,完成金融全產業鏈的布局。
通過布局金融領域,恒大將建立強大的資本運作平臺,為恒大進一步壯大規模,進而借助所進入產業的業務重構,產生高于行業平均領域的投資收益。比如恒大投資的醫療業務,如果能大規模在恒大住宅小區布點,則可大大提升物業的附加值,進而幫助住宅銷售取得更高的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