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先
?
撬動“兩江”戰略支點打造水系連通工程新樣板
○謝繼先
黨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沙洋縣踞漢江、接長江,水資源得天獨厚,水文化由來已久,“水”成為構建“五位一體”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支點和引爆點。2015年,沙洋縣圍繞“兩江明珠、魅力水城”建設目標,突出實地調研、系統論證,提出彰顯水特色、放大水優勢、做足水文章,打造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示范工程,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示范區。
沙洋境內江河縱橫、湖庫密布,水資源富集,建有各類水利工程3.4萬處,蓄水總庫容5.8億立方米,涵蓋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是名符其實的水利大縣。
(一)漢江
漢江沙洋段河長59.94公里,堤防總長53.73公里,其中干堤14.89公里,小江湖堤25.24公里,鄧家湖堤13.60公里。
(二)內河
沙洋境內中小河流、農村河道81條,總長1928.93公里,淤積河長1165.33公里。沙洋境內河流以漳河三干渠為分水嶺,分為漢江水系、西荊河水系兩大水系,其中漢江水系流域面積570平方公里,西荊河水系流域面積470平方公里。
(三)湖泊
沙洋境內有湖泊21個,子湖27個,總面積167.79平方公里。其中,長湖既是全省第三大湖泊,也是“四湖流域”上區主要調蓄湖泊,長湖沙洋段水域面積和流域面積均約占總面積的70%。
(四)江漢運河
江漢運河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人工運河,全長67.23公里,其中沙洋境內長34.29公里,占51%。該工程于2009年底開工建設,2014年9月26日正式通水,設計流量每秒350立方米,最大引水流量每秒500立方米,設計水深5.72至5.85米,渠底寬60米,渠頂高程為35.51至37.70米。
(五)水庫
沙洋境內有水庫64座,其中市管轄水庫2座、縣管轄水庫62座。在縣管轄水庫中,有中型水庫7座、?、裥?8座,總庫容過2億立方米,灌溉面積37.44萬畝,含飲用水源地6處。同時,全縣有符合水庫申報條件的新增?、蛐退畮?4座。
(六)漳河灌區渠系
漳河水庫是沙洋農業灌溉的重要支撐,主要渠系為二干渠、三干渠,含分干渠、分渠9條,全長94.89公里,灌溉面積覆蓋9個鎮的農田33萬畝。
沙洋水網錯綜復雜,水系互有關聯,因受地形地貌和氣候影響,加之工程失修、水環境破壞,“水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一)抗旱死角依然存在
1.漳河調水成本高。灌渠末端調水線路長、耗時久、障礙多、損耗大,調度效率低,抗旱成本遠大于灌溉效益。同時,部分補水通道未經系統建設,渠道未清淤硬化,導致灌溉困難。
2.漢江引水范圍小。興隆水利樞紐蓄水后,豐收閘、童元寺閘等3處閘壩引灌能力喪失或減弱,導致漢江沿線、西荊河流域遇旱則連年告急。
3.長湖提水能力弱。長湖沿岸農田主要以提灌為主,灌溉成本高且水量不足,加上配套設施年久失修,提水能力較弱。
(二)防汛壓力依然較大
1.漢江有外洪。興隆水利樞紐蓄水后,漢江沙洋段水位長年在38.5米以上,崩岸問題顯現,沿江閘站功能喪失,防汛壓力增大。
2.內河有內汛。部分內河支流眾多、集水面廣、下泄急湍,雨季易匯流成洪。同時,多數河道長期未經治理,行洪能力較差。
3.湖庫有隱患。湖泊及新增?、蛐退畮煨购樵O施差、堤防脆弱,難以抵擋大汛。
4.倒虹吸堵塞。江漢運河沿線13處倒虹吸閘前淤積堵塞嚴重,隱患較大。
(三)河道引排效率不高
1.黃蕩湖內澇。馬良水閘是黃蕩湖流域唯一排澇口,閘底板高程34.45米,興隆水利樞紐蓄水后,水閘處水位曾高達39.20米,泄洪能力喪失。同時,大碑灣引河堤防年久失修,防洪標準不足5年一遇。
2.縣城區內澇。沙洋縣城現有防洪工程標準不高,外排效率低,強排能力弱。興隆水利樞紐導致漢江沙洋段“高峽出平湖”,縣城排澇能力進一步下降,多處地段遇大雨即成“澤國”。同時,縣城水系上游內澇嚴重,直接威脅城市防洪。
3.內河航運弱。江漢運河通水為配套實施航線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江漢航線上段、兩沙運河航線分別可達五級、三級標準,但因兩條航線一直廢棄,河道淤積、水量不足,導致航道通航等級達不到既定標準。
(四)生態環境亟需整治
1.城區飲水告急。漢江是沙洋縣城的唯一水源地,興隆水利樞紐建成后,漢江沙洋段基本變成“死水”,自凈能力下降,水質日趨惡化。2015年1月,漢江沙洋大橋至興隆水利樞紐河段爆發了持續一周的“水華”現象。
2.長湖污染堪憂。長湖圍網圍欄養殖、水質污染等問題突出,推進長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為省、市關注的重點。
3.農村水源惡化。農村大部分湖庫河道因無序排放和投肥養殖導致水質污染嚴重,危及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
搶抓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等重大戰略機遇,打造全國一流的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兩江明珠、魅力水城”,既是沙洋人民翹首以盼的共同心愿,又是沙洋重現昔日“小漢口”繁華的必經之路。
(一)有利條件
1.符合國家政策定位。國家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關于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大量財政資金投向水利、水生態等基礎設施建設。
2.符合重大戰略實施。長江經濟帶及省級“兩圈兩帶”戰略深入實施,因沙洋地處“兩江”節點,可盡享“水”的戰略機遇。
3.符合沙洋發展需要。近年來,雖然沙洋持續加大水利投入,但防洪抗旱、飲水安全、水生態等問題依然突出,嚴重制約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做足做活水文章成為引領生態文明、助推經濟騰飛的必然舉措。目前,沙洋縣“兩江明珠、魅力水城”發展目標已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省政府相關文件。
4.符合現實水系條件。興隆水利樞紐蓄水后,漢江沙洋段水位遠高于境內河湖水位,漢江引水切實可行。漢江右岸至長湖水系發達,江河湖庫之間連接通道較近,且漳河灌區渠系大都已進行節水配套改造,引水較為便利。同時,江漢運河通水后,將清潔的長江水引入沙洋縣城,使其作為沿線居民的飲用水成為可能。
(二)實際意義
1.完善水功能。實施水系連通工程,能實現漢江水、長江水、漳河水、長湖水、地表水“五水”貫通,徹底掃除水系“死角”。防汛方面,可24小時內排除所有洪澇明水,城區等重點部位可抗50至100年一遇洪澇。抗旱方面,可實現河湖常年有水、渠道及時通水、農田隨時可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2.修復水生態。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推進水生態修復,可將“死水”變“活水”,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全面改善水系生態環境,打造一批水生態旅游觀光線。
3.繁榮水文化。實施水系連通工程,以傳承水歷史、弘揚水文化、共建人水和諧為主線,充分挖掘孫叔敖、季公堤等歷史治水典范、典故,建設全省水利教育實踐基地,打造中國或者世界水利博物館,建設一批水利風景區。同時,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建設水文化主題公園,提升縣城宜居指數。
4.做大水產業。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做好江漢運河、沙洋新港、沙洋江灘三個水的制高點,打造內河航運“黃金水道”,推進鄂中物流之城、生態新城建設和舊城搬遷改造及江灘開發,將有形的水線變成無形的發展軸,引領水上經濟大繁榮。
(三)基本思路
堅持一大方針,圍繞兩大目標,突出三大功能,連通四大水系,即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想為工作方針,圍繞打造“兩江明珠、魅力水城”和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縣兩大建設目標,突出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生態修復三大功能,連通“荊三角”(中國農谷)區域、漢江流域、“一河三湖”區域(運河、長湖、借糧湖、彭冢湖)、黃蕩湖流域四大水系。
(四)初步構想
沙洋水系連通路線共55條,其中“荊三角”區域水系34條,漢江流域水系12條,“一河三湖”區域水系6條,黃蕩湖流域水系3條。2016年,沙洋擬初步連通和加快發展以下水系連通路線。
1.加快“荊三角”區域水系建設。2016年底前,以漳河二干渠、三干渠為軸,建設引水通道20條,連通7個中型水庫、13個?、裥退畮旌筒糠趾矗鉀Q33萬畝農田灌溉問題。同時,實施新埠河、鮑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流域生態環境。
2.加快漢江流域水系建設。實施“漢江小江湖西荊河”連通工程,著力打造“魚兒水中游、活水繞城過”的新景象。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前期規劃概要編制,并納入省“十三五”水利規劃重點項目和省級重點項目規劃,基本通過水利部審核。同時,重點推進竹皮河下游及支流、農村河道的綜合治理。
3.加快“一河三湖”區域水系建設。實施長湖、江漢運河與周邊主要河流、湖庫連通工程,涵蓋6個子工程,統籌環長湖區域的灌溉、調蓄、泄洪。
4.加快黃蕩湖流域水系建設。實施黃蕩湖與小江湖水系連通,涵蓋3個子工程,改造完善堤防及沿河閘站,提高流域排泄能力。
(一)戰略目標要高
項目規劃既要做好前瞻設計,又要做實前期工作,爭取上級支持;既要立足實際,又要高標建設,選擇“高大上”的規劃、施工和建設團隊;既要借鑒外地經驗,又要彰顯沙洋特色。
(二)實施步驟要細
以“十三五”規劃編制為依托,抓緊編制沙洋水系連通總體規劃。堅持“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的原則,整合項目資金,先期實施漳河水系庫渠連通、黃蕩湖流域堤防整治等項目;中期著手漢江小江湖西荊河連通;遠期完善橋河流域至長湖、江漢運河水系連通,力爭5至8年基本建成,并逐步完善配套。
(三)保障措施要實
1.強化組織領導。組建項目申報專班,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促成項目申報直達各部委,力爭項目盡早批復落地。同時,組建規劃專班,盡快啟動項目論證和可研工作。
2.統籌各類規劃。注重統籌協調,以水系連通總體規劃為藍本,分類編制專項規劃,確保規劃能落地、快實施。
3.率先啟動治污。治水必先治污。爭取省市統籌區域水污染及流域治理,出臺具體的政策措施,督促落實“湖長”、“庫長”、“河長”責任制,確保江河湖庫水生態治理成效。
4.預留土地資源。充分考慮水系連通建成后周邊土地升值潛力,立即封停相關土地開發拍賣,預留城區水系連通工程范圍以外的土地,為今后做大旅游文章,放大整體效益做好準備。
5.理順管理體制。搶抓全省監獄管理體制改革契機,推動與沙洋監獄管理局建立“共建、共享、共榮”新機制,盡快爭取相關水利設施管理權屬。
6.加快前期工作。加快遴選規劃編制和設計單位,落實專項經費,盡快編制完成“四大水系”連通規劃,爭取早日納入國家部委專項規劃和省級重點項目規劃。同時,適時利用“水系連通”和“生態水城”概念品牌,廣泛籌集工程建設資金。
(作者系湖北省沙洋縣人民政府縣長)
(責任編輯田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