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生
?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的政治生態視角透析
○謝石生
近年來,干部“帶病提拔”現象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時有發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嚴重污染和惡化了當地的政治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凈化和重構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問題有過多次重要論述。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習近平重申:“要著力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盵1]
所謂政治生態,就是指“影響政治生活、領導活動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它主要由制度、政策、規則、輿論以及道德判斷、價值追求、用人導向等因素構成,集中表現為一個地方或組織的‘風氣’、‘氛圍’或軟環境’”[2]。政治生態對領導干部的從政觀念、領導行為、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良好的政治生態是建設廉潔政治,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脆弱,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壞,一旦出現問題,想要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因此,習近平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p>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關鍵在治吏,治吏的關鍵則在于公正合理地選拔任用干部。劉云山指出,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關鍵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3]。選人用人導向是從政環境的風向標,用好一個干部會樹立一支標桿而群賢畢至,用錯一個干部只會帶壞一大片而被效仿,用人導向不正確直接危害的是政治生態的源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就要把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作為治本之策,嚴格用人標準,嚴格監督管理,形成廉潔有能者上、貪腐無能者下的良好風氣。同時,也只有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實現政治清明,才能為公正合理地選拔任用干部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取決于整個政治生態的好壞。正如古人所說,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故圣王不務歸之者,而務其所以歸。難以想象,在一個升官發財成為追求目標和各種“潛規則”盛行的社會里,真正德才兼備的人能夠得到提拔任用。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是政治生態重要的污染源,直接危及政治生態的源頭,直接破壞政治系統的健康平穩運行,使“其內在機制和發生機理遭到扭曲,源源不斷朝著相反方向產生‘負’能量和‘反’效應,刺激政治系統內部衰變因素產生,并最終可能導致政治價值的淪喪、政治秩序的破壞、政治關系的惡化、政治行為的扭曲,直至政治體系的瓦解”[4]。
(一)歪曲公正的用人導向,危及黨的干部隊伍建設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歪曲了正常公正的用人導向,助長用人不用賢、德才靠邊站的不正之風。用人問題是一個導向問題,“用得正人,為善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提拔“帶病”干部,黨的選賢任能的干部工作路線、方針、政策就難以得到正確的貫徹執行,逐步喪失嚴肅性和公正性,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做秀做假、任人唯親、拉扯勾兌等歪風邪氣就會在干部隊伍中滋生蔓延,嚴重惡化從政環境,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更為重要的是,干部“帶病提拔”容易與行賄受賄、權錢交易、權力尋租等其他貪腐行為勾結一起,嚴肅查處之后容易給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帶來干部青黃不接、一時間無人可用等災難性危害,一些地方的塌方式腐敗即對干部隊伍建設影響甚大。
(二)動搖為官的價值基礎,危及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動搖了為官的價值基礎,泛起為官不為、官為失范的封建沉渣。干部是民權民意的代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廣大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謀福利是為官應有的價值基礎。提拔“帶病”干部,容易使奉公為民、廉潔勤政的價值基礎受到冷落甚至崩塌,而造假做秀、奉承討好等壞風氣得逞當道?!皫Р 备刹康玫教岚魏?,“病態”將時刻影響其施政理念和工作行為,并無法正常履行工作職責。更為重要的是,還會將“病情”帶到一個更大的平臺,如果無法遏制,肯定出現濫用權力、權錢交易、大肆侵犯人民利益的情況,給黨和國家帶來重大影響和損失,黨的形象因此受到損害,降低了群眾對黨的信任,進而動搖黨的執政基礎。
(三)傷害正常的政治文化,加劇僥幸心理和私欲膨脹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傷害了正常的政治文化,從心理和思想深處刺激和毒害同在一個文化圈內的領導干部。提拔“帶病”干部將嚴重傷害包含政治行為的態度、信仰、感情和心理等在內的政治文化。“帶病”干部得到提拔,表面是對干部的認可,實質是對“病情”的容忍、認可和放縱。即使在提拔之前有些干部只是“小病”,但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教育和挽救,而提拔到更為重要的崗位,只能是為發生“病變”提供了更加肥沃的政治文化“土壤”,勢必使“帶病”干部的僥幸心理急速加劇,私欲迅速膨脹,最終走向違法犯罪的萬丈深淵。更為重要的是,原本正常運行的政治文化,因此遇到拐點和轉角,甚至可能自此逆向運行,使同在一個政治文化圈里的領導干部受到刺激和影響,政治定力較足者尚能清者自清,一般者需要進行思想斗爭與掙扎,定力不足者則可能迷戀和紛紛效仿。
(四)破壞權力的制約平衡,致使“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
干部“帶病提拔”問題嚴重破壞了用人權力的制約平衡,有悖于黨的工作精神,踐踏黨的干部選拔任用的方針、制度。事實上,“帶病”干部得到提拔同樣也經過了民主推薦、組織考核、人大選舉等基本組織程序,只是執行不力,流于形式。干部提拔取決定性作用的基本上是擁有用人權力的領導,尤其是大權獨攬的“一把手”說了算。要提拔“帶病”干部,提拔主體一定在用人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才能讓其他領導無話可說,也讓組織程序“失語”、做做樣子。權力過于集中于一個人手中,用人權力的制約平衡勢必打破,民主之風遭到踐踏,“一把手”唯我獨尊、有權任性等問題隨之而生。更為重要的是,“一言堂”久了容易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甚至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形成地方“山頭主義”,目無黨紀國法,上下沆瀣一氣。
(一)堅持嚴格的干部選拔程序,樹立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
用人導向是干部選拔任用的指揮棒,也是政治生態中關鍵的構成因素。預防干部“帶病提拔”的首道關卡必須設在用人導向上。通過堅持嚴格的干部選拔程序,堅決執行“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氛圍,將“帶病”干部和“帶病提拔”永遠拒之門外。
1.改進干部動議提名工作
干部動議提名要堅持個別醞釀與集體醞釀相結合、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避免因選人視野不寬、掌握情況不全而造成用人誤判。涉及“一把手”和關鍵崗位干部調整,主要領導要認真聽取組織部門、紀檢機關和分管領導等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差額醞釀。要探索實行黨委常委會、全委會實名制民主推薦干部,發揮黨組織成員對干部選拔任用的民主監督和集體把關作用。
2.改進干部考核考察工作
認真執行規定的干部考察程序,同時運用多種考察方式,將定期考察與平時考察、談話考察與實地考察、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相結合,多角度、多層面、多渠道地了解干部。認真聽取紀檢機關意見,開展干部檔案和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核查,探索實行街訪、家訪制度,考察干部的朋友圈、同學圈、同事圈和工作服務對象,掌握干部婚姻子女、家庭關系、生活情趣、社會交往等真實情況。要把對干部遵守政治紀律、中央“八項規定”、黨風廉政建設規定情況的考察擺在首位,提高考察干部的準確性。
3.嚴格干部選拔任用程序
充分發揮干部選拔任用程序層層把關、環環篩選的作用,做到規定程序不減少、不倒轉、不空轉。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全程紀實制度,真實記錄每一個班子成員對個人署名推薦、討論決定時的意見等重要情況。對“一把手”和關鍵崗位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實行年度核查制度,并在任前考察時進行復查。要認真調查核實公示期間收到的對干部任職的有關問題反映。
(二)加強學習教育和日常監督,堅定奉公為民、廉潔勤政的價值基礎
價值基礎是干部選拔任用的總依據,也是政治生態中核心的構成要素。預防干部“帶病提拔”一定要注重從政和為官價值基礎的學習教育引導,從思想上筑牢防腐拒變的防線,堅定奉公為民、廉潔勤政的價值基礎,讓傾心為民、一心為公的干部得到正常晉升,為官不正、官為失范的干部遠離提拔視野。
1.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
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以及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作為學習重點內容,引導領導干部常補“精神之鈣”,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增強“防病”免疫力。同時,經常性地舉辦干部工作業務培訓,特別是對黨的用人規章制度的學習培訓,提高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主體的業務水平和識別干部的能力。
2.建立健全干部分析研判制度
加強日常調研,注意經常性深入群眾調查走訪,近距離考察了解干部,同時加強對紀檢、巡視、信訪、審計、政法以及網絡輿情等方面反應干部情況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綜合分析,全面了解和分析研判提拔對象的價值基礎等情況,及時掌握提拔對象的重要信息變化情況,對干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選好用好干部提供可靠依據。
3.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監督機制
進一步健全干部督導機制,建立組織部門牽頭、紀委、公檢法、人社、審計、信訪共同參與的干部監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擴大干部監督隊伍的覆蓋面,從“八小時”內監督延伸到“八小時”外,重點了解干部在“八小時”外的情況。完善領導干部年度述職述廉、任期和離任審計等制度,定期進行干部政績政風“體檢”,掌握領導干部價值動向等情況。
(三)構建新型現代政治文化模式,培育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干部選拔任用的大染坊,也是政治生態的重要構成因素。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指出:“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5](P29)文化是根基,一種政治文化培養一種干部,但只有在好的政治文化中才能培養和選拔出好的干部。病由心生,預防干部“帶病提拔”一定要建立新型現代政治文化模式,重視培育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政治文化。
1.加強領導干部的文化道德修養
在政治文化培育中,引導領導干部加強文化學習和道德修養,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境界。做一位腹有詩書、正守官德的文化干部,既是個人成長的需要,更是干部成長的“政治需要”。習近平強調,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必須“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時時處處見賢思齊,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6]。這一論述為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預防帶“病”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增強領導干部深厚的政治定力
習近平指出:“檢驗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沒有政治定力?!彼^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種干擾、消除各種困惑,堅持正確立場、保持正確方向的能力[7]。在政治文化培育中,要引導領導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崇高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自信和為人民服務的黨性宗旨,敢于擔責,廉以律己,涵養淡泊情懷和寧靜境界,主動抗拒“病毒”,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并作斗爭。
3.塑造領導干部健康的政治人格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重經驗主義、等級觀念和實用主義,容易導致領導干部政治人格的異化。在政治文化培育中,要引導領導干部摒棄固步自封、人身依附和功利主義的政治人格,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塑造克己為民、廉潔自律、公平正義和勇于創新的健康政治人格。并且不斷增強公平法治的思維,以及民主平等的意識,以健康的政治人格抵御“病毒”入侵和拒絕“帶病提拔”的誘惑。
(四)科學規范“一把手”用人權力,建立多層次、立體式的權力制衡機制
用人權力有約束、有監督,使“一把手”規范行使用人權力,是預防干部“帶病提拔”問題的關鍵所在。而構建良好政治生態,關鍵也在“一把手”。預防干部“帶病提拔”一定要建立起多層次、立體式的用人權力制衡機制,讓“一把手”的用人權力“瘦身”,用體制機制的剛性保障干部選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和科學規范。
1.界定“一把手”用人權力的職責范圍
按照《干部任用條例》等規定,結合“一把手”崗位的需要,對“一把手”的用人職權進行科學界定。同時要敢于亮權,公布“一把手”的職權清單,讓群眾知曉“一把手”在用人上行使的權力和擔負的職責,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權力運行也要公開。結合干部選拔任用的各項組織程序,“一把手”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帶病”干部和“帶病提拔”無處藏身。
2.建立“一把手”用人權力的制衡機制
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制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其他領導干部與“一把手”之間形成經常性的監督氛圍。實行政務公開制度,擴大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用人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完善健全民主參與機制,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制度。建立實名推薦干部辦法,落實“一把手”在選人用人上的主體責任,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讓“帶病”干部和“帶病提拔”止步于用人權力的制衡機制。
3.形成“一把手”用人權力的監督合力
整合監督資源,完善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民主黨派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八大監督體系,把上下、內外、左右監督有機結合,形成對“一把手”用人職權監督的強大合力。特別要突出強化法紀監督,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強勁勢頭,加大對“一把手”用人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存在問題的“一把手”采取誡勉、調整等組織措施及時處理,堅決查處“一把手”用人違法違紀的案件,確保震懾威力,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讓“帶病”干部和“帶病提拔”聞而生畏,望而卻步。
[參考文獻]
[1]楊紹華.著力凈化政治生態[N].光明日報,2015-05-03.
[2]羅中樞,王卓.干部隊伍建設的政治生態環境探析[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劉云山在中央黨校2015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518/c40531-27015254-2.html,2015-05-18.
[4]戴長征.社會政治生態視角下的腐敗與反腐敗斗爭[J].探索與爭鳴,2013,(2).
[5]阿爾蒙德,等.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6]黨員干部要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人生必修課[N].河南日報,2014-06-12.
[7]領導干部必須增強政治定力[N].人民日報,2013-09-24.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學院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楚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