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華,胡志彪,張著森,丘則海,賴玉珍
?
應用型本科大學轉型形勢下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
陳武華,胡志彪,張著森,丘則海,賴玉珍
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明確了大學本科的改革方案:將全國1 2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的50%,即600所左右的大學本科院校逐步向應用技術方向轉型.同時,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突出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本科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物理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的理論學習與應用實踐結合方面提出思考.
物理化學實驗成為高等學校化學、化工和材料等專業本科生學習物理化學理論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實踐性課程,是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然而,當前多數大學傳統的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弊端:(1)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領導和教師認為開設的大多數物理化學實驗僅為性質測定和原理驗證性實驗項目,多數情況下都為儀器測定或驗證的實驗項目,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實驗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更與生產實踐和應用脫離.(2)教學安排不合理.經常出現物理化學理論和實驗課程分別由不同的教師擔任,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是割裂的[2],理論和實驗教師的講解沒有一致性和連慣性,理論教學與實驗開設通常不同步[3].這種情況下學生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要將所學理論應用于生產實際更是無從談起.(3)與科研實踐割裂.多數物理化學的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沒有根據最新的科研動態進行適當調整.不變的實驗項目、固化的實驗過程、不變的數據處理方法以及意料之中的實驗結果,只會更加強化學生陳舊、機械化的思維模式,與科研的風向漸行漸遠,與創新思維背道而馳.(4)與生產實踐割裂.一些物理化學實驗項目的設置往往顯得太過“高、大、上”,在普通的生產實踐平臺上難以得到應用.
應當以應用為導向進行有目的物理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做如下調整:(1)統一課程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是判斷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物理化學實驗是一門集科研創新、生產應用及培養高素質科學素養人才的課程,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必須在領導、教師和學生的意識中都植入對物理化學實驗重要性的思想認識.(2)探索利用應用實踐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對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一種以問題為導向,教學——科研——生產應用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值得探索和嘗試.它是一種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緊跟新的科研動態和切合實際的生產實踐進行有選擇、有目的引導性地教學.鼓勵并引導學生在實驗課堂內外對實驗內容向科研和生產實踐方面深入拓展.還應該創造條件讓物理化學實驗教學在科研實驗室、工礦企業實驗室的參觀和實踐中獲取一線可直接感知的信息.這些工作和努力必將更好地順應鼓勵創新和高校應用轉型發展的大趨勢,將教學——科研——生產三位融為一體,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強化應用轉型教學管理的制度保障.要引導物理化學這門課程能更有利于向創新和應用型轉變,在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制度上最為重要.第一,確保理論課和實驗課由同一教師擔任.在學科的理論——實踐——創新——應用的遞進環節上可以做到更加完整且系統化;第二,在實驗項目(內容)的安排上應做出向實際應用更為有利的方向調整;第三,適當增加物理化學實驗的綜合性及開放性實驗項目;第四,在客觀上需配備有相應應用型實驗項目所需的儀器、化學試劑和實驗室空間;第五,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如工礦、化學化工等)企業實驗室,讓學生參加更多的實習實訓基地,在較大量的耳濡目染中感悟物理化學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第六,調整實驗課程成績的考核機制,不應只簡單地把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作為實驗成績的考核標準,應更多地把參與相關生產、科研實踐因素及實驗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因素考慮在內.
參考文獻:
[1] 邱金恒,孫爾康,吳強.物理化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李浩,張喜斌,金真,等.地方院校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30(10):114
[3] 郭婷,孟濤,方伊,等.“理論、實踐與科研三位一體”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討,2015,34(5):138
(作者單位:龍巖學院 化學與材料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