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霞,王文彩,王文琪
(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
3S技術在土地類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以九江學院為例
祝明霞,王文彩,王文琪
(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摘要:以九江學院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為例,將3S技術應用于土地類綜合實踐教學,從教學實習的設計和具體實施等方面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評價實踐教學效果.該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3S技術;人才培養;土地;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其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以及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3].因此,如何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目標,把實踐教學作為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融合點,積極進行創新人才和應用人才的培養,是當前各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熱點[4].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九江學院長期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查反饋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課程實習各自為政、實習時間短、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等弊端已逐漸顯現出來,越來越不能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而3S技術(即RS(遙感)、GIS(地理信息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統稱)是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5],是現代地理學發展所必需的一種現代信息集成技術,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廣泛的應用[6-7].基于這一現狀,將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評價和土地利用規劃等單一的課程實習,變為土地資源調查、遙感影像判讀調繪、GIS技術與應用、土地評價和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課程綜合性實踐活動,即土地類綜合實習.土地類綜合實習利用3S技術,內、外業相結合,對土地資源調查與制圖、評價與利用、開發與整治、保護與治理等進行綜合實習,要求學生掌握測量、制圖和計算機等基本技能,鞏固和完善相關理論教學知識,熟悉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分類、評價,土地利用規劃的工作流程、技術方法和基本內容,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本文以九江學院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為例,將3S技術應用于土地類綜合實習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習中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7人,對于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主要依靠實習小組自己解決,教師從整體上協調實習技術問題,掌控實習進度.
1.1 實習目的
運用3S技術進行土地利用分類、土地資源調查及其評價等工作.
1.2 實習內容
土地利用類型遙感解譯、遙感影像矢量化與數據庫建設、GPS野外調繪與實地調查、專題地圖繪制與輸出及土地利用綜合分析等.
1.3 實習準備
1.3.1 實習數據 結合地區特色,選用環鄱陽湖地區的2期各4景無云Landsat TM/ETM影像,7個波段,空間分辨率為30 m.
1.3.2 實習資料 環鄱陽湖地區矢量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地形圖等圖件.
1.3.3 實習軟、硬件 計算機、ENVI5.0/ERDAS9.3軟件、ArcGIS10.0軟件、手持GPS和Microsoft Office等.
2.1 制定實習流程圖
根據實習安排,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按照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分析問題的步驟安排實踐教學內容,繪制并講解實習流程(見圖1).

圖1 實習流程圖
2.2 實習過程與要求
2.2.1 影像預處理 影像預處理是遙感圖像應用的前期重要工作.主要包括輻射校正、波段組合、幾何校正和圖像鑲嵌與裁剪等內容,借助ENVI5.0/ERDAS9.3軟件完成.要求校正的精度和處理的準確性較好.
2.2.2 土地利用類型遙感影像解譯標志的建立參照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結合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的具體情況,建立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分類體系,如可以分為水體、耕地、林地、建設用地、沙地和灘地(主要為泥灘地和草灘地)等6個土地利用類型.根據整體性和綜合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等原則,以遙感影像上能直接判斷地物的影像特征,如色調、紋理、形狀和位置等作為解譯標志,初步建立環鄱陽湖地區遙感影像解譯標志(要求列表).
2.2.3 影像解譯與野外驗證 在ENVI/ERDAS平臺上,對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類型進行監督分類,獲取土地利用基準數據.對土地利用分類結果,采取隨機抽樣采樣法、對比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現狀圖進行遙感圖像分類精度分析,并在GPS隨機定位后(至少要求30個隨機定位點)進行野外實地驗證,要求圖像分類精度大于85%.
2.2.4 數據庫的建立 基于ArcGIS平臺,將經過解譯并驗證的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類型柵格邊界轉換為矢量邊界,初步完成矢量化,然后對矢量化圖層進行完善,建立土地利用數據庫.
2.2.5 專題地圖的編制與輸出 利用ArcGIS中的Arcmap繪圖軟件,對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類型的矢量圖進行排版、整飾,根據需要制作環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類型專題地圖,以直觀顯示各地類的分布狀況.
2.2.6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根據2期土地利用分類結果,分別統計分析環鄱陽湖地區各期各類土地的面積和分布情況,總結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特點,并分析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及其原因.
3.1 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從實習的過程和內容來看,學生利用土地科學相關專業知識,充分發揮3S技術的優勢,為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分析與評價以及決策與支持提供技術保證,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
3.2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實習報告撰寫的情況看,學生態度端正,思路清晰,方法技術掌握情況較好,土地利用變化的原因分析較準確,實習報告總體完成較好.可以看出,教師在實習過程中的提問,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勤于動腦、動手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非常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實習過程的表現和實習成果來看,這種多學科交叉應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綜合性實習,不僅緩解了單一課程實習時間偏短的矛盾,克服了單一課程實習各自為政、效果不理想的缺點.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個人學習和團體協作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明顯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強化了學生必須學好各科知識的意識,加深了學生對3S技術的理解.
在實踐教學中如何加強新技術的教學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3S技術綜合應用實踐教學在土地類綜合實習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九江學院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將3S技術與土地類綜合實習相結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區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證明,扎實有效地開展將3S技術應用于土地綜合實踐的教學,除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外,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饒家輝,王宏娟,張乃生.基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農業教育,2014,2(2):76-79
[2] 姚翔飛,許鵬奎.教學研究型大學培養工科創新人才的實踐探索——基于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5(7):1-2
[3] 譚志,曹紅玉,盧玉梅.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16-118
[4] 郭朝霞,鎮玲,閩敏.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2(4):50-52
[5] 那音太.3S技術在內蒙古資源環境調查實踐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2):64-67
[6] 李潤生,黃成輝.“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測繪,2010,33(1):40-42
[7] 谷秀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3S”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實證分析——以海南大學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20):96-100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land typ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Take Jiu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U Ming-xia,WANG Wen-cai,WANG Wen-qi
(School of Tourism and Land Resource,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5,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natur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of Jiu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3S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nd use.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us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means and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3S technology;personnel training;land;practical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K909∶G6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6.05.031
文章編號:1007-9831(2016)05-0108-03
收稿日期:2016-03-26
作者簡介:祝明霞(1973-),女,湖北隨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E-mail:zhumingxia200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