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炳
?
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陳思炳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首次將“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國廉則興,家廉則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社會肌體的好壞。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領導干部因地位特殊,其家風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更有著重要影響。習近平諄諄告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身正為范帶家風。樹立良好家風,領導干部自身是關鍵。當前,一些領導干之所以家風不正,不僅與領導干部沒有管好家人有關,在很多情況下,主要還是因為領導干部自身不正,沒有做好榜樣。有的領導干部善演“兩面人生”:表面信仰馬列,背后迷信“大師”;表面儉樸敬業,背后吃喝玩樂;表面謀劃發展,背后官商勾結;表面反腐倡廉,背后貪污受賄,這些都對家屬子女進行了無聲的反面教育。還有的在孩子小時候就教他不走正路,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就教其子劉德成學會“走捷徑”、“交大款”、“做人上人”,直到后來奉行“老子臺前辦事,兒子幕后收錢”。這樣的言傳身教注定了父子雙雙入獄的下場。古人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在家庭中,父母是兒女的老師,領導干部自身是家人的榜樣,而要當好這個老師和榜樣,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領導干部只有身端影正,以身作則,模范帶頭,其言行對家人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才能為樹立良好家風奠定堅實的基礎。
計之深遠嚴家風。關愛家庭、關愛親人,乃人之常情,黨員干部也不例外。但關愛什么,怎樣關愛,卻值得深思。領導干部教育子女要從長遠解決根本問題,多為國家人民著想,少為自己打算。要教育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意識。切莫倚“門第”而自驕,仗“勢力”而妄為,借“優越”而自墮,更不可靠“后臺”而亂紀。毛澤東要兒子毛岸英到工廠當工人、到農村搞調研、到戰場去錘煉;董必武要兒子良翮中學畢業后到河北農村插隊落戶,并叮囑他“要做一個普通農民,不能當特殊農民”;陳毅以詩教子“汝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子女的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如果幫助或者縱容親屬子女搞特殊化,甚至為他們謀“官路”、開“財路”、留“富路”,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害子女。此外,嚴家風還要“從細從小”嚴起,不能“出了事才管”、“鬧大了才管”。功夫下在平時,嚴格要求,嚴格監督,防微杜漸,才能不斷提高家人的道德水準和法紀觀念,自覺做到合理合法做事。
建規立矩傳家風。好家風不僅靠言傳身教,還要靠規矩約束。領導干部要注重收集古往今來好的家訓家規家誡,結合法律法規,制定個性化家規家訓家誡,定期組織家庭成員學家規、立家訓,確保好家風人人敬畏、個個遵守。古時有《顏氏家訓》、《包拯家訓》、《曾國藩家書》,代代相傳,彪炳后世;建國后有毛澤東待親“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屬徇私情,念舊但不為故舊謀私利,濟親但不為親情去撐腰),周恩來制定“十條家規”嚴格要求親屬,劉少奇“約法三章”規范親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行為,曾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的李先念始終不許孩子們經商;當代有焦裕祿、鄭培民、孔繁森、楊善洲、谷文昌等優秀人民公仆都有嚴格的家規家誡。這些良好家風的傳承與弘揚,不僅澤及子孫,而且促進了黨員干部愛國愛黨、愛民愛家,帶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增強了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