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明
(廣西師范大學 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
基于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理念對大學生服務性學習的設計
——“內涵式發展理念下法學類本科生‘四種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系列論文之五
蘇 明
(廣西師范大學 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加強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是社會對大學生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文章針對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服務性學習的設計模型和注意事項。
社會學研究;服務性學習;設計研究
“服務性學習”是美國高校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對于本科生培養從教學為中心向學習為中心轉變的創新舉措之一。它強調學校以課程為依托,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社區服務實踐,從而改善學業效果,優化人際關系,實現學習和人格的成長[1]。在西方實踐的二十多年里證明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育人和教學方法。在我國,經過多年的探索,“服務性學習”已經成為將大學生理論學習與社會活動相結合而衍生出的一種素質教育的新途徑[2]。經過實踐總結,學者郝運認為其大致可分為提供專業性服務的課程化服務性學習、提供非專業化服務的課程化服務性學習、提供非專業服務的課程化服務性學習以及提供非專業服務的非課程化服務性學習[3]。學者們認為,基于專業理念的角度開展服務性學習設計,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應用性學習的連貫性,是目前開展大學生服務性學習的關鍵。因而,為了促進教學效果,實現課堂與課外的較好銜接,針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做好服務性學習的設計顯得尤為必要。
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主要包括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和統計軟件三門課程。其中社會研究方法課主要介紹社會研究的規范程序以及研究設計技巧,實踐性很強。而統計學課程由于在課堂內側重數理統計知識的講授和考核,為了不脫離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社會統計應用能力,課外的延伸和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對統計軟件的學習,需要與大量的數據打交道。學生在統計原理的指導下,把鮮活的社會現象轉變成嚴謹的數據,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探索熱情和較好的理性思考能力。總結以上,要使社會學專業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方法,基于專業理念設計相關的服務性學習是高校需要重視的問題。
根據課程的內在邏輯,社會研究系列課程教學注重將理論性和應用性并舉,并且注重四門課程之間的協同和銜接,期待在學生的學習中形成一種連貫性的研究體驗和學習體系,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社會研究方法,進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造力、就業力和創業力的多重提升。
服務性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社會教育,其特性與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十分契合。學者許為民認為服務性學習與一般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區別在于,要進行特別的設計和精心的組織,通過服務實踐,較好地把握和理解課程知識[4]。為了突出服務性學習對專業學習的幫助,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對服務性學習的過程進行了重點設計。
(一)精心梳理教材,提煉連貫性的服務性學習內容
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服務性學習是以教材和教學大綱為藍本,是將課堂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過程。在開展服務性學習之前,首先要求專業教師對所使用的教材進行精心梳理,對于重點的理論部分熟練把握,然后提煉出需要重點開展服務性學習的內容。為了達到服務性學習的最佳效果,希望所提煉的內容,以及開展的服務性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如研究選題、研究設計、實地調查、數據統計和分析這些關鍵內容都可以作為服務性學習的重點。
(二)用心引導學生,樹立從認識到實踐的學習信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學生常常面對兩大壓力,一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有難度,二是統計軟件需要的數理知識的缺乏。這兩個壓力會讓一些學生望而卻步,甚至喪失學習信心。針對這個問題,將經過精心設計的服務性學習作為課程內容的補充就顯得非常必要。一方面,服務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嘗試運用,并反思課堂知識;另一方面,來自實地調查具有現實意義的數據,以及最終通過數據,解釋社會現象的過程,能給學生帶來學習價值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熱情。因此,在設計服務性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從認識到實踐,甚至再認識、再實踐的學習信念,是重要的環節。
(三)做好服務規劃,系統性開展實踐活動
提前做好服務規劃,突出服務性學習設計的持續性。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服務性學習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并且與課程邏輯相配合。當課程開始時,專業教師便指導學生尋找自己的研究專題并確定實踐區域;在課程進展到理論講解環節時,學生開始自己的研究設計并組建研究團隊和設計實施方法;隨著課程進展到實際操作和方法講解環節,學生和自己的研究團隊開始進入社區,在實踐中檢驗對調查方法的掌握程度;在課程繼續進展到統計學相關知識的講解時,學生針對社區的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研究結果;如果說研究結果不理想,或者有新的發現,可以在這個順序中重復一次,重新循環進入研究專題修正環節。整個過程,學生通過對研究活動的參與,可以全程經歷多次社會研究的過程,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熟悉和掌握。
(四)進行反思和評價,將服務性學習的收獲反饋課堂
服務性學習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深刻認識和運用第一課堂的知識,所以,在每一次服務性學習后,檢驗學生的收獲,反思活動的組織過程很有必要。可以通過服務性學習分享會,服務性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促進教師對學生服務性學習效果的把握。同時,為了做好下一次的服務性學習,可以從前期準備、資源鏈接、服務對象、專業指導、成果形式、學習品牌等多方面進行反思。
為了更好地開展基于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服務性學習,有效地兼顧活動的吸引力和活動的專業性的特點,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注意以下方面:
(一)服務性學習開展的過程中,始終要處理好服務他人與專業學習的關系
基于專業能力建設的服務性學習活動,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這種設計最終的目的是服務于專業學習,因而理順服務他人與專業學習兩者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必要。這就要求學校相關主體在引導學生開展系列學習性服務時,要對活動全程進行跟進和把握。
(二)改變服務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模式,促進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力提高
根據對當前許多高校大學生實踐活動的了解,傳統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模式基本都遵循“活動宣傳—活動報名—進入社區”的模式來開展,屬于純粹的為活動而活動。基于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大學生服務性學習活動,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突出邀請專業教師開展專業技能部分的培訓,在活動中加入“活動培訓”環節,將活動開展模式變為“活動宣傳—活動培訓—活動報名—進入社區”,重點強調讓更多的學生通過專業活動有所提高。
(三)與學校其他的學生活動對接,促進服務性學習的持續開展
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學生活動的規律,作為第二課堂的活動,很多可以為第一課堂服務。如高校中廣泛開展的創新創業大賽,學術科技大賽,可以鼓勵學生將服務性學習的成果深化為調研報告、學術論文等,以賽代練,激勵學生開展服務性學習的熱情,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再如,結合高校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推出系列與專業相關的持續性調研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將專業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家鄉等地方,促進專業學習成果的轉化。
(四)高校履行好整合服務性學習資源的職能,為服務性學習提供平臺
社會學專業以整個社會運行機制為研究對象,供學生開展教學實踐的問題包羅萬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類城市和農村的社區以及各類社會組織是大學生開展社會研究的重要平臺。這需要高校和老師共同去開發,不斷增加服務性學習平臺數量,整合研究資源是促進專業研究活動可持續開展的重要保障。
(責任編輯:任初明)參考文獻:
[1]周文惠.論服務性學習理念下社區志愿者服務模式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2):111-113.
[2]胡惠芳.大學實踐教學的服務性學習模式探索[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12):97-100.
[3]郝運.美國高校服務性學習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4]許為民.服務性學習理論的一個中國案例——“行走的新聞”教學活動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79-81.
The Design of Service Learing on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Courses Teaching Philosophy ——The Fifth The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Four Abilities” Education Model of Law Undergraduat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SU Ming
(School of Law,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Foster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is the requirement for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raised. Aiming at the basic concept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courses,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courses the model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service learning are put frwan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courses;service learning;design and research
G642
A
1671-9719(2016)10-0055-02
蘇明(1985-),女,廣西貴港人,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學校社會工作。
2016-07-12
2016-07-30
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內涵式發展理念下法學類本科生‘四種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2014JGA113);廣西師范大學本科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大學生‘四種能力’培養的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驗式教學改革研究”(師政教學〔201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