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華 韓波 童傳德
摘 要:通過多穗型雜交中秈組合C兩優華占與中晚熟品種揚兩優6號及中早熟組合豐兩優香一號的展示對比試驗,結果表明:C兩優華占的在隨州市平均生育期140d左右,比揚兩優6號早7d左右,比豐兩優香一號晚4d左右;株葉型態好,植株生長穩健,有效穗多,結實率高,綜合抗性好,產量高,最高產量可達904kg/667m2,適合鄂北地區氣候條件推廣種植。
關鍵詞:C兩優華占;多穗型;品種展示;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5-31-02
水稻新組合C兩優華占株高115cm左右,株型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強,穗層整齊,葉色濃綠,劍葉寬、長、挺,谷粒長型,后期轉色一般,抗低溫能力較弱,抗倒性中等。2011-2012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2a區域試驗:平均單產674.36kg/667m2,比對照豐兩優香一號增產8.36%;平均有效穗19.6萬/667m2、每穗總粒數181.2粒、每穗實粒數149.3粒、結實率82.4%、千粒重24.51g。其中:2011年在隨州農科所區試試點上單產661.78kg/667m2,比豐兩優香一號增產7.38%,差異達極顯著,居12個參試組合第3位;2012年單產701.4kg/667m2,比對照豐兩優香一號增產36.15%,居12個參試組合第2位。同時,2013年隨州市農科所在隨州市隨縣厲山鎮星旗村進行了3.33hm2連片展示試驗,最后組織省專家及市專家聯合現場觀摩打實產,單產高達904kg/667m2。經湖北省恩施農科院、宜昌農科院2個試點病害鑒定綜合結果: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2013年通過湖北省中稻品種審定。試驗數據表明,C兩優華占品種適合在隨州市大面積推廣種植。為了做到良種良法相配套,2015年隨州市農科所開展了高產栽培展示試驗,為C兩優華占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選用2013年通過湖北省審定的新品種C兩優華占與現已在隨州地區得到農民認可的品種揚兩優6號及豐兩優香一號作對照進行比較。
1.2 試驗設計 試驗安排在隨州市曾都區何店鎮王店村村民王保華的責任田,白善土質,肥力中等偏上,四周平坦無遮陰,前茬作物為小麥。試驗不設重復,每個品種栽插700m2左右,株行距16.67cm×26.67cm,每667m2密度1.5萬穴,東西行向栽插,每穴栽1~2粒谷苗,基本苗在8萬/667m2左右。
1.3 育秧期栽培管理
1.3.1 種子處理 播種前趁晴天曬種2~3d,去除空殼雜物,于4月17日用多菌靈粉劑兌水開始浸種催芽。浸種24h,把種子撈起在清水中清洗后開始保溫催芽,催芽次數不宜過頻,要因溫度而定,溫度保持在20~25℃,一般1d洗個“熱水澡”,隨即用稻草或破舊棉衣裹住保溫,待種子破胸露白為宜。
1.3.2 育秧 采用旱育拋寄兩段育秧方式。
1.3.3 整地播種 選用空白地或菜園作苗床。苗床一定要在年前翻耕,以減少土壤里的蟲卵和病毒。開春后趁晴天整理苗床: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kg,或含N、P、K均為18%的史丹利牌復合肥25kg,與床土混勻,然后開溝作畦,廂面2m寬,溝溝相通,面平土細。播種前1d晚上將廂面一次性澆足水分,于4月21日把浸泡好的谷種均勻地播在床面上,再用不含肥料的干細土蓋種,以種子不露出為宜,用木板輕壓,最后架弓蓋膜。
1.3.4 苗床管理 播種后主要是注意膜內溫度和出苗情況。苗床上露白后,膜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超過35℃就揭膜兩頭通風降溫;出苗至1葉1心時,膜內溫度應控制在25℃左右,白天揭膜兩頭及中間間距開口通風降溫;2葉1心時選擇晴天揭膜煉苗。
1.3.5 秧田寄插 5月5日結合整地每667m2施含N、P、K分別為25%、10%、16%的史丹利牌復合肥15kg,按濕潤秧田要求做成2~3m秧板,5月7日均勻拋寄,拋寄時秧苗根部要帶泥土,有利于活棵扎根。秧齡長的宜稀拋,秧齡短的宜密拋。拋寄的第2天要到田間人工移密、補稀、扶正、插穩,以利扎根成活,均勻生長。拋寄扎根后(7d左右)每667m2施尿素5kg促分蘗,在栽前7d施“送嫁肥”,用量為尿素5~8kg/667m2。育秧期田間應保持淺水層,水層過深影響分蘗,切忌斷水,防止扎根過深,拔秧困難。
1.4 大田栽培管理
1.4.1 整地移栽 大田為小麥茬。5月28日用旋耕機橫豎旋耖2遍,并結合整田撒施底肥,每667m2施含N、P、K各18%的史丹利牌復合肥40kg,平整田面。5月29日移栽,牽繩定距人工栽播,株距16.67cm,行距26.67cm,每穴栽1~2粒谷苗,基本苗保證在8萬/667m2左右,3個品種應在同一天栽插完畢。
1.4.2 追肥除草 移栽返青后于6月4日追施分蘗肥,每667m2用尿素5~7.5kg拌20%精克草星可濕性粉劑30g均勻撒施,并保證7d秧田內不能斷水。6月下旬夠苗曬田,7月6日隨復水追施促花孕穗肥,每667m2施含N、P、K各16%的史丹利牌復合肥7.5kg。灌漿期結合噴藥防蟲,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少許尿素1次;7月20日人工撥草1次,8月25日人工去稗1次。
1.4.3 科學管水 插秧后遵行“深水返青、淺水分蘗、中期淺水勤灌、后期濕潤管理”的管水原則。當每667m2莖蘗數達到20萬左右時就要開始擱田。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的高溫天氣,田間應灌深水層降溫。
1.4.4 防治病蟲 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測報,選好藥、用準量及時搞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尤其要抓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
1.5 觀察記載及室內考種 按照《湖北省水稻品種區域試驗觀察記載項目及標準》,移栽后,采用3點取樣的方式。在每品種移栽田里,每點分別選取有代表性的橫向連續10穴調查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各品種以3點30穴的平均值為有效數;同時觀察記載各品種植株的形態特征、抗逆性等。成熟期在各品種3點取樣中,各選取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點10穴用于室內考種,考察各品種的穗長、每穗總粒、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經濟性狀。各品種選擇有代表性的3個點,每點人工收割13.3m2混打,曬干揚凈后計實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通過田間實地觀察記載,3個品種生育期差異明顯,成熟期最早的品種是豐兩優香一號,為138d;最晚的品種是揚兩優6號,為150d,相差12d(見表1)。
2.2 不同品種的經濟性狀比較 通過田間取樣考種和3點取樣打實產,C兩優華占在的有效穗、成穗率及實產等方面均居3個組合首位,且增產幅度大。C兩優華占實產為752.6kg/667m2,比豐兩優香一號產量604.5kg/667m2增產24.55%;比揚兩優6號產量641.9kg/667m2增產17.23%(見表2)。
3 討論
本年度氣候條件比較有利,中稻生育期間沒有出現較重的災害性天氣,蟲害中等發生;稻瘟病、紋枯病發生較往年輕,稻曲病中等發生。分蘗力強、有效穗數多是C兩優華占獲得高產的關鍵要素。C兩優華占是一個多穗型的組合,增產潛力較大。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過程中,重點應在插足基本苗、確保有效穗的基礎上,通過肥水的調控,提高穗粒數和子粒飽滿度,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