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依賴癥損害政府公信力

【輿情回放】近日,一段網上曝光的視頻中,臨沂郯城李莊鎮李莊二村負責人,反復強調學生申請助學金簽字要和其家庭拆遷掛鉤。郯城縣李莊鎮政府經調查回應稱,已對視頻中的村負責人工作態度不端正給予嚴肅批評教育。
【網絡輿情】
@西安晚報:這種霸道而張揚的權力邏輯,本質上暴露出了當下基層治理的一個普遍問題,即在政績指標的壓力下,基層權力正在野蠻擴張。
@東方早報:處理一兩個放言“拆遷與什么都掛鉤”的村干部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改變“拆遷掛鉤一切”以及背后的“依賴癥”。這不僅僅是一道政府職能轉變的問題,更是一道關于轉變發展模式、建設法治中國的復雜命題。
【決策點睛】“拆遷依賴癥”嚴重損害了公權力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嚴重影響了法治中國的建設過程。要破除“拆遷掛鉤一切”的權力邏輯,必須從把拆遷與基層政府和機構的政績脫鉤開始。畢竟這是夫妻雙方“建設家庭”的努力;現在變成了為了買房而離婚,也許從一側面也能說明夫妻之間的關系可靠,但同時卻更可能透露出樓市已經步入極端瘋狂的狀態。
【網絡輿情】
@南方都市報:仔細審視,這些冒著“假離婚”風險的購房者,他們實際上是現有游戲規則最聽話的遵從者,面對高房價的現實,他們只是在使用“假離婚”的手段進行“風險置換”,即將錯過購房時機的風險置換成婚姻生變的風險。
@新京報:寧愿假離婚也要搶購房子,無非是買賣房子具有暴利;房價高漲的背后,是房子居住功能減弱,變成了投機獲取暴利的金融工具。
@工人日報:婚姻非兒戲,離婚需謹慎,假離婚同真離婚產生的法律后果一致,切不要為了房產等利益而破壞了原本長久的承諾,提醒各位切勿因小失大。
@光明日報:消除假離婚造成的尷尬,需要在公序良俗上做倡議和引導,更為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修改完善易誘導“離婚”的相關政策法規,防止政策性離婚對家庭生活的破壞。
【決策點睛】 婚姻當然不是兒戲,但是在政策面前就成了戲碼。“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房產故,兩者皆可拋”,可悲?可憐?可恨?可見一些地方的樓市調控政策已經扭曲到了極點,而這更加迷亂了人們的心智,成為傳說中迷惑心竅的那個“鬼”,鬼迷心竅,誰來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