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崔 莉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之痛”痛在哪里,路在何方?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崔莉
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我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結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高等院校如何適應這個變化,如何調整自己的辦學策略,如何轉變辦學觀念,如何轉型,都在探索中。本文主要從如何轉變觀念、接受轉型、積極應對,如何采取措施應對轉型、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等方面,闡述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
地方本科院校 應用型人才 轉型
地方本科院校應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人才,使畢業生既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本科層次的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問題得到解決,就連接了已有的中職、專科層次的高職和側重應用性的專業碩士,使分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得以構建,為技術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使職業教育的布局趨于合理。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是解決新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緊迫要求,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綜合改革、建設現代教育體系的重大舉措。
2014年3月,教育部門相關人士談到,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職業技術學院。這意味著中國研究性大學的數量將大大縮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對于轉型,高校反應不一,多數是“痛苦”和“彷徨猶豫”,普通本科高校為什么要轉型?如何轉型?這是大家迷惑的。地方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類大學,各方已經達成初步共識,但是轉型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和障礙。
1.政府有關決策不科學
首批轉型的600多所院校,基本是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這些學校,當年大多以職業教育為主。例如,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之前屬于職業學院,后來專升本成為本科學校,開始招收本科學生。遼寧省和其他各省均有這樣的“專升本”本科院校,這些學校雖然已經是本科學校,但很多學校觀念和管理還沒有完全轉變,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十多年的時間里艱難生存,現在需要轉回為職業院校,這一現象凸顯出相關決策不夠理性和科學,沒有充分論證,意味著我國高等院校的結構梯次需要重新構建。
2.地方高校的發展觀念存在偏頗
現有普通高等院校進行職業化轉型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大改革,職業化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真正具備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盡管目前很多院校都將自身的專業培養目標界定為“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學校的教育理念沒有真正轉型。這一方面表現為:地方高校多從自身發展角度出發,喜歡“更快、更高、更強”,追求“高大上”,專科爭取升本科,普通高校往“研究型”高校發展。一旦政策允許,個別學校就會一擁而上,造成高等教育梯次的嚴重不合理,培養出脫離實際需要、動手能力缺乏的畢業生。我國產業領軍人才、高層術專家和高技能人才匱乏,在電子信息產業中,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術工人比例僅為3.2%,發達國家一般在20%~40%之間。
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認可度加重了這種觀念的沖突。例如,很多家長和學生寧愿選擇三本類院校,也不愿意選擇職業技術學院,盡管這類學校學生就業前景較好。大家普遍認為學技術低人一等。很多用人單位選聘大學畢業生時,事先劃定范圍,明確某些高校的畢業生可以選擇,某些高校的畢業生根本不予考慮,盲目追求名校及高學歷,忽視對畢業生實際技能的考查。這導致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經濟收入不高、社會地位偏低,經濟待遇差距巨大。
3.地方高校的師資隊伍急需重建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朱高峰認為,只有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推進教學改革,高校才能追趕、適應、引領產業發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師資隊伍非常關鍵。一些轉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師出學校門又進學校門,缺乏實踐經驗,自身沒有技術專長。這樣的師資怎么適應學校轉型?目前,地方高校急需建立一種機制,使各高校能聘請到各專業的業內資深專家或工作人員到高校做特聘教授和講師,以彌補現有高校教師缺乏實務經驗的短板。
1.政府要履行好職責
政府出臺政策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高等教育改革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是由政府進行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政府應充分調研聽取各方面意見,反復論證,結合國內具體情況,考察發達國家同一發展階段的先進做法科學決策。同時,政府部門應明確標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例如,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始探索分類管理研究型、應用技術型大學。但是,應用技術大學的標準是什么?該如何評價這類大學?這是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中要明確的。
第二,政策出臺后應做好后續跟蹤監管。一項新政策地執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有關主管部門應注重調研,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時進行微調,避免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變形,避免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積累過多,出現不可控結果。結合高校“轉型”問題,建議不應搞“一刀切”,應逐步進行,可以考慮在一些院校先行試點,從一些合適的專業開始進行,如工程制造、市場營銷、軟件、旅游、汽車修理等專業。
2.地方高校要真正轉變發展觀念
各個地方高校在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后,應深入理解政策的精神,在理念上明確發展方向。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應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地方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科學進行課程設置。每年社會上有數百萬畢業生就業,學生具有某一方面熟練的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長此以往,學生的薪資、社會地位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形成學生、學校、用人單位及社會的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3.重建地方高校的師資隊伍
高校轉型在政策制定、觀念轉變等方面解決問題后,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成了重中之重,這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政府和高校本身應舍得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進行投入,高校的長遠發展才有保證,高校的轉型之路才能走得順暢。
除為教師提供各種參加培訓、進修、考察、交流的機會外,學校還要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實習鍛煉。學校將這樣的做法通過制度固定下來,保證定期定量派出教師進行企業實習和專業培訓。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建設教師培訓基地,讓教師深入企業,做到部分教師先熟練掌握企業的相關生產或業務流程,能熟練處理各環節事務,了解相關行業最新的理論和發展動態,這是轉型的重要基礎。同時,學校可以鼓勵教師取得專業資格證書,將其與教師的考核、獎勵和工資薪酬掛鉤。
學校在引進人才方面應轉變思路,不應僅局限于高校對高校,還應重視從企業引進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或者聘請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對其給予適當的待遇和獎勵,建設一支真正適合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師隊伍,切實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4.重新確定地方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不同于中等職業院校、高職專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職教體系中較為高階的層級,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所培養的人才文化素質更高、職業技能更強、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更大。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根本性文件,它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畢業后工作的崗位群、畢業條件、課程設置等重要內容。學校確定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等內容后,課程設置問題就需要非常用心仔細地研究設計了。
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學院根據“一體兩翼、三元共育、四個對接、五個融合”為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即以專業為主體,以計算機和外語為兩翼,學校、企業、學生共同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將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資格證書對接,學習目標與崗位任務對接, 將企業文化、企業人員引進校園,將職業環境、崗位任務、工作流程引進課堂和教材,注重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任務融合、教學方法與工作流程融合。學院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設計,減少課內學時,加大實踐學時,增加課外學時,設計多種方式的實踐教學課程方式,培養應用型人才。
各院校應根據本校情況確定自身的行動計劃,開展工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授課方式等,爭取企業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將各方面工作落到實處,在不斷的探索中將地方院校改革發展之路堅持走下去。
[1]鄭曉梅.應用型人才與技術型人才之辨析 —兼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J].現代教育科學,2005
[2]周 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探索,2011
(本文系大連市社會科學院2014-2015年度課題“大連高校職業化轉型路徑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lskyb2014194)
ISSN2095-6711/Z01-2016-11-0061
崔莉,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會計學院財務系,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相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