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胡法拉
新時期高校社會實踐的教育價值
武漢大學胡法拉
“十三五”規劃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實踐育人的效果。社會實踐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人具備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心理品質、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
社會實踐 全面發展 創新意識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實踐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關于提高教育質量明確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高校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現實發展的必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社會實踐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
高校社會實踐活動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穩定的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社會實踐作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與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興趣,為學生提供形式和內容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不斷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用實踐檢驗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1.知行合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倡導科學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注重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教導人們認識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實踐育人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是社會實踐的重要教育內容,社會實踐是高校第一課堂教育內容的補充。高校注重引導大學生將社會實踐選題與理想信念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等相結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和價值判斷。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的好青年。
2.豐富閱歷,全面提高心理素質
“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全社會的發展目標,在經濟和信息化社會高度發展的同時,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需求的背后,容易出現心理空洞和缺失。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實現全面發展,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在社會實踐的挫折和磨礪中鍛煉意志。社會實踐在幫助塑造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方面有重要意義。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體驗社會的方方面面,和不同階層人民交流豐富閱歷增長知識,在幫助他人和社會的過程中養成主動的、不斷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學以致用的和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在社會和與他人交往中不斷學習和提高,使終身學習成為一生的財富。
3.團結協作,提升溝通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無論是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還是參加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貧困地區、支教等項目活動,大學生都要學會與人有效地交流溝通,通過團隊協作有效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完成實踐目標的過程中,大學生要有意識鍛煉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會科學地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學會如何與人協作,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激發服務社會的意識和熱情,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4.擴大視野,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和水平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科學發展理念,這是現代高校教育要遵循的發展理念。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能力養成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同的學科都要創新思維,啟發學生主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除需要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不斷勇于實踐的堅韌和廣闊的視野。高校要利用自身優勢,結合社會資源,不斷創新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一步擴大學生視野,為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水平創造有利條件。
“十三五”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下,高校要進一步發揮社會實踐的優勢,提升社會實踐的育人效果,加強社會實踐的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完善社會實踐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大社會實踐的投入,加強社會實踐的專業指導等。社會實踐在高校實踐育人和社會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將更加凸顯。
[1]張 佳.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J].教育與職業, 2015
[2]高 瓊,曾慶泉,龐有助.基層團委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經驗與探索[J].價值工程,2016
[3]孔祥慧.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優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
[4]李培根.主動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J].中國高等教育,2006
[5]呂 冰.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途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
ISSN2095-6711/Z01-2016-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