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昱雯
(湖南科技大學 a.教育學院;b.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小學英語教學游戲化的理念與策略
丁昱雯a,b
(湖南科技大學 a.教育學院;b.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小學英語教學游戲化基于小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等心理特征,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能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主動學習的意愿,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構建小學英語優質課堂,真正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
教學游戲化;小學英語;寓教于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教學游戲化這種通過游戲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愉快中獲得知識,這使教學游戲化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辭海》中,“游戲”是“體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娛樂的一種。游戲一般都有規則,對發展智力和體力有一定作用”。夸美紐斯指出游戲可以鍛煉兒童身心[1]。皮亞杰認為游戲具有發展智力的功能,兒童通過游戲滿足對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在《愛彌兒》中,盧梭認為教育要“順應自然”,順應人性中的原始傾向和天性。教育首先要順應大自然的法則,其次要順應個體的自然發展。對兒童而言,即順應兒童的天性、年齡特征及其身心發展情況[3]。
我國自古就有教學與游戲的結合。宋明時期的蒙養教學強調教人“樂學”,蒙學教材中多用故事或插圖來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朱熹提出:“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王守仁也主張:“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3]他認為在兒童教育中,必須注重激發兒童的樂學情緒,順應他們的身心發展特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的思想情感、綜合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和諧發展。
“游戲化教學是以教學為目的,教師通過科學設計或游戲選擇將它與教學過程整合,使學生在活潑愉快、興趣盎然的情緒中開展游戲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類型。它將教學因素和游戲因素緊密結合在一起,是傳統游戲化教學的延伸。”[4]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選擇適當的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將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等結合起來,通過游戲活動創造學習動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自2001年教育部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全國鄉鎮以上從小學三年級逐步開設英語課程以來,英語在我國小學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對其他傳統的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借鑒了游戲的新奇、挑戰、輕松等特點,將教學蘊含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調動其積極主動學習,在游戲中深化教學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英語,真正寓教于樂,從而構建了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教學模式,其優越性顯而易見。
2.1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英語課堂因需要反復操練各種詞匯和句型而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因此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有些學生甚至把英語列為不喜歡的科目之一。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引起學習動機、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學認為,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有吸引力的東西能使識記可能性增加將近一倍多[5]。在課堂上,趣味性的游戲能避免枯燥的語言反復操練所帶來的厭倦心理,消除學習者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緊張情緒,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同時開發學習者的應變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

2.2貼近學習者的生活
陶行知說過:“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6]他認為,生活決定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隨生活而變化,教育需與生活相結合才能產生作用。游戲化教學能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近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比如在教學游戲中設置的一些買賣東西、乘車、游玩等情景,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語言,結合生活實例,將語言與直觀動作相聯系來理解詞匯和句型,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詞匯,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
2.3適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英語學習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形成語言運用能力”[7]。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技能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一般較為簡單,大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及常用短語,比如食物、動物、顏色等范疇的詞匯和“你好”“早上好”“我的名字是”等常用口語。這些知識都是比較簡單零散的內容,邏輯性不強,適合結合一定的情景表演或課本劇的形式進行教學。
2.4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
現今,我國大部分鄉鎮以上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在八九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他們的特點。如愛玩、好動,游戲化教學將游戲帶入課堂正好滿足他們這種心理,讓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好奇、敏感,尤其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游戲相較于書本更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如好勝心強,什么事情都想爭第一,在課堂游戲中適當加入評獎,能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注意力難以集中,研究表明,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的時間大約為25分鐘,如果教師的教學節奏慢、課堂枯燥,他們就很容易在更短時間內出現做小動作、開小差等現象,這時如果教師將他們感興趣的游戲帶進課堂,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有豐富的模仿能力和創造潛能,在游戲化課堂中,分角色表演的活動就將抽象的語言與生動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處于豐富的語言環境之中,在輕松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其表演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游戲化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及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等將教學與游戲相結合進行教學,在游戲過程中與學生輕松交流、溝通,使信息傳遞更加形象生動,從而避免一味的“輸入式”教學,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寓教于樂的教育。教學游戲化主要包括數字化游戲和游戲活動兩類。
3.1數字化游戲
數字化游戲涵蓋電視游戲、單機游戲、網絡游戲等各種基于數字平臺的游戲。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學者們開始嘗試將數字化游戲應用到教學過程中。2009年,江蘇春雨教育集團研發了一款名為《夢幻城堡實驗班》的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依托的動漫式學習產品,該產品以學習課外知識為主,巧妙地將教育、動漫以及游戲融為一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學習中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不足的問題。現今,電腦或手機上的單機游戲及網絡游戲都很受青少年的青睞,將學習內容融入網絡游戲中,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尤其在游戲的同時學習,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沉迷網絡的現象。
3.2游戲活動
簡筆畫。簡筆畫突出的是簡潔而傳神,用簡單的線條抓住事物的本質及人物的動作、神態等,化抽象為形象,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受,促進有效學習。例如在學習hamburger, fish, chicken等詞時,分別將漢堡、魚、雞肉的圖片畫出,讓學生一一對應進行記憶;對于易混淆的詞匯如cap和cup,畫一頂帽子勾勒出帽頂就像字母a,畫一個杯子圈出杯身就像字母u,利用生動形象的視覺感受來促進學生對易混淆詞匯的區分、理解以及記憶。
猜詞活動。猜詞活動是小學英語游戲化教學中常用的形式,猜詞對英語詞匯的理解、記憶及鞏固有著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制定一個猜詞搶答活動,前一個學生沒答出,就由后一個學生回答,并予以一定的獎勵,如此便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猜詞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腦海里搜尋可能的詞匯,對以往學習的內容也有一定的鞏固作用。通過猜詞對所學的詞匯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記憶,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而且單純的死記硬背記憶時間很短暫。在學習in, on, behind等介詞時,老師分別將小球放在盒子里面、上面、后面,然后讓學生猜詞并描述每個方位對應的介詞的用法,這樣多感官協同表演真實地體現這些介詞的使用情況,有利于理解記憶。
表演。兒童有著豐富的模仿和創造潛能,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語言,也喜歡表演。在英語教學中,利用角色表演來再現課本中所學的對話內容,或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詞匯、句型運用到角色表演中。在角色表演中,鼓勵膽怯的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各自的特長,引導學生融入學習環境之中,在角色表演中理解與掌握知識。譬如,在學習“Hello.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等常用問候語時,教師設置一個情境內容,讓學生進行表演,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選擇符合說話場合的用語。在小學六年級的課本中,有許多類似圣誕節互送禮物的情景小故事,很適合小學生分角色表演,而且能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角色表演活動。在玩中學,不僅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有利于構建優質課堂。
教學游戲化使學習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習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生學習和發展打下了基礎。對于教師而言,所選擇的游戲內容不能是隨意、毫無目的、易沉溺的,游戲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課堂上的游戲是為教學內容而服務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所以教師需謹慎選擇游戲的內容與形式,在游戲化教學的同時蘊含思想教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和習慣。教學游戲化具有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不具有的新生力量,為我國的教育實踐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
[1] 惲如偉,李藝.面向實用的電子教育游戲界定及特征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8(5):75-78.
[2] 尚俊杰,莊紹勇.游戲的教育應用價值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09(1):63-68.
[3] 霍瑩.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4] 唐文中,郭道明,李定仁.小學游戲教學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
[5] 施娟.小學英語的游戲化教學芻議[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9):166-167.
[6] 劉艷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解讀[J].基礎教育參考,2007(6):53-55.
[7] 李雪華.解讀英語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改革方向[J].中教研究,2003(5):14-15.
(責任校對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07
20160303
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師資培訓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丁昱雯(1993-),女,湖南益陽人,碩士生,主要從事學科教學英語研究。
G622
A
1674-5884(2016)07-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