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云香遼寧水利職業學院 (沈陽110122)
?
高職水電專業推行“雙證”互通的意義和建議
谷云香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沈陽110122)
摘要本文探討了高職水電專業推行“雙證”互通的意義及進一步實施“雙證”互通的幾點建議,并以此為切入點,不斷推進高職水電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雙證書”制度;高職教育;專業建設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319(2016)01-00040-02
在高職水電專業進一步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行“雙證”融通,即畢業生參加學院組織的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高職學歷證書的視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可以避免學生重復接受培訓和學習,減輕學生負擔,并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水電專業的教育教學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優質資源,加快人才培養步伐,也為學生畢業后實現自主就業創造條件。
1.1推行“雙證”互通是落實國家法規和系列政策性文件的要求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明確提出,我國要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并重的制度。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決定》,文件再一次要求:“加變傳統的人才觀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質、重實際能力的良好風氣。”再次重申要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各級文件中都提出了推行“雙證”相關要求。
1.2推行“雙證”互通是水電行業發展對人才市場的要求
目前,全國水利行業61.9萬技術人員中,高級工以上的人數占技術工人總數的31.42%,但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技術工人總數的1.61%。這種狀況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
高職水電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就是水電行業實際生產第一線的工作,面臨的就是應用性、技術性、服務類崗位;同時,企業要求應職人員職業能力強,上崗快。這些就要求水電高職畢業生,在校期間就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技能訓練,如測量、工程識圖等,使學生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工作的職業能力。“雙證書”及“雙證”互通制度正是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從而大大縮短就業上崗后的適應期。
1.3推行“雙證”互通是高職教育自身特性和水電專業發展的要求
大學生職業資格標準,是根據職業功能與高校學生的特點制定的統一模塊考核標準,是現代社會規范專業人才職業行為,評價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標準,也是規范和評價高職教育與教學是否適應經濟、社會及市場發展的重要尺度。可見,在高職教育中推行“雙證書”制度,是深化高職教學改革,突破常規教學實驗、實習模式,建立具有高職教學實訓與技術培訓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途徑。學生獲得的“雙證書”是應用型人才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和證明,特別是技術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是高職水電專業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水利水電職業崗位工作的憑證。
1.4推行“雙證”互通可全面推進水電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準入制度
在高職水電專業推行“雙證”互通,學生畢業上崗前結合本專業的學習,并參加一定的考核就可獲得相應工種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是水電行業人才建設的一個大發展,表明了行業對教育領域的介入,是社會需求對社會供應的直接叫板,體現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也表明高職院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始介入行業準入的教育和培訓,全面推進水電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準入制度。
高職水電專業必須認清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加快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接軌工作,為水電行業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
(1)建立和完善“雙證”互通的基本運行機制首先應強化管理機制。學院應專門制定“雙證”互通的實施細則,落實各級責任,相互監督、規范運行,確保“雙證”互通實施后,質量不打折扣。同時,為保證“雙證”互通工作的運行質量,學院應建立由系部、學院、所在區勞動廳組成的校內外三級監督體系,隨時進行抽查監督。其次應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建立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統一的教學模塊。
(2)修定教學計劃達到專業與職業標準
傳統的高職水電專業的教學計劃主要是滿足學歷的要求,專業相對來說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標準,要想實現“雙證”互通,需要全面修定和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找出原有教學計劃和水電專業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的共同點和加異點,通過調整使專業培養包含職業標準,又不違背專業標準。在完成專業學歷教育的同時,也達到職業標準要求,使“雙證”互通可行。
(3)按照“一體兩翼”模式構建課程體系
按照“一體兩翼”模式構建課程體系,就是要突出以職業能力為中心,既滿足學歷教育的要求,又適應職業資格取證的需要。所謂“一體”就是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需求為目標”的三位一體主體方向構建課程體系主體;“兩翼”指的是高職學歷教育的文化知識結構與高級工的職業資格標準。
(4)實施“一體化”教學方法
實施“雙證”互通,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要進行改革,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為“一體”,變實驗室為課堂,變課堂為實驗室;同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也結為“一體”,實施‘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邊講邊練。另外,還可通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選授課內容,擴大專業視野,增大認知力度,加強理解記憶,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公開職業資格標準,開放實驗實訓室,增加課外實訓時間。這樣才能使學生達到職業資格證書所要求的技能標準。
(5)建立和完善質量考評體系
根據職業資格標準,將與之有關的主干課程化分為若干教學模塊,按模塊進行教學和考評,把技能鑒定的一次性考評加變為多次模塊考評。
傳統的職業技能鑒定的考評為一次性的最終結果檢驗,而“雙證”互通方式的考評是對職業技能系統、全面、過程性的考評,同時把小容量抽題考評變為大容量普遍性考評。同時由于考評次數多、模塊內容相對集中,考評的量相對較大,內容的覆蓋率也高。
(6)加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力度
實踐教學硬件是職業技能培養的物質基礎。加大實踐教學硬件的建設力度,保證職業技能培養的質量;與產業行業建立伙伴關系,擴大實訓基地,使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實訓師資是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的根本保證,應加快“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步伐。
(7)積極參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工作的建設與研究
高職院校應積極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設與研究。一是爭取成為職業培訓、鑒定、考試中心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示范窗口;二是積極組織和參與職業資格考試體系的研究:如高職復合型人才的職業劃分;開發“評改考”、“現有考試”和復合型人才等的職業資格考核標準、教材、題庫;三是參與研究和建設現代考核方式、質量保證技術、考務管理技術等等。
(責任編輯: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