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云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鄭州450046)
?
語域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析
任中云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450046)
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英語聽力教學更是被放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作為功能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語域理論有著兩個特別的功能,其中一個功能是反映文化的功能,第二個功能是實施預測的功能。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發(fā)揮語域理論的功能成為人們研究教學的關鍵。本文就語域視角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語域;視角;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319(2016)01-00055-03
近年來,教育部對大學英語教學做出了明確的修訂,修訂中指出要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特別培養(yǎng),能夠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但是作為大學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英語教學過程有著很多的重復性。教學中更多是教師依照教材來講解英語生詞以及句子,然后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錄音,讓學生作為聽力進行訓練,最后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通過問題檢查聽力效果的教學不是真正的聽力教學。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所以,應該從分析語言本身出發(fā),增強學生語言處理能力,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力。
語域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的一個概念,決定語域的語境因素有三個,分別是field、tenor以及mode,翻譯為語場、基調和語式。其中語場表示發(fā)生的事情性質以及其特點,基調表示話語參與者之間的地位關系,而語式表示的是語言交際的渠道,通常也指語篇的語言載體方式。一般情況下,不同語域之間的區(qū)分往往是由語言使用的語境決定的。語域的功能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反映文化的功能,
另外一種是語言預測的功能。語言預測功能是語域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對語篇結構的預測。
預測功能是語域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對語篇結構進行預測。由于語境與語域之間有著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因此對于語篇的預測往往可以根據我們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進行預測。作為預測的一種形式,在我們知道語境以及語言運用的社會環(huán)境時就可以預測出大部分的語言,往往這種預測還是正確率比較高的。對于語篇的預測也是根據語境來預測的,而這種預測也很有可能是足夠正確的,我們根據語境來預測語篇,進而預測環(huán)境中可以交換的意義,從而大致得出語篇的結構形式,包括詞匯的類型和語法的類型。語域的預測一般與它所處的封閉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語域的封閉性越強時它的預測能力就會越強,反之,就會有著較弱的預測性。例如氣象局對于天氣的預測也是如此,預報員往往在講天氣預報時,人們就會知道他要講什么,主要在于天氣預報的內容與順序基本上有著固定性。一般都是先講最近幾天的天氣狀況,然后講近兩天以及今天的天氣,內容包括對氣溫、風力、風向的預測等。還有人們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對方沒開口就知道人家要講什么,這些都是語域的作用。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與人們交流都是用語言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對某人將要說出的語言進行預測,這些都與語域有著一定關系。語域與語境是互為預測的兩種語言結構,如果知道語言使用的某一特定環(huán)境,就能夠對這一語境中出現的大部分語言進行預測。語域是受特定語境因素支配的語言變體,我們也可以根據語域反向預測具體的語境。
聽力是進行語言交流的基礎,同時也是保障人與人之間順利溝通的基石。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部分,聽力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推行,聽力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大學英語教學也逐漸向著素質教學的方向發(fā)展。在英語教學全面提升的基礎上,人們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聽力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而言,仍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多的教學問題。
3.1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依然是傳統(tǒng)教學中自下而上的模式,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教師往往會將其切割成小的語言單位,過多的關注其中的語音以及詞匯句子,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的引向對于句子的理解上,甚至是對于一些單詞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學生即使是聽懂了每一個句子與單詞,但是由于瞬時記憶有著較小的容量,最終難以把握整篇文章的整體意思。從而產生了一些錯加的理解與認識。此外,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聽音的結果,即答對與答錯情況,采用錄音播放聽力材料,然后聽完對答案,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上來看教師是在測試聽力水平,并不是對學生傳授聽力技能,這樣很難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英語聽力理解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文化背景、語言以及認知,還包括語用和推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在實際聽力教學中,教師很少對文章做一些解釋就讓學生直接面對聽力材料,然后理解內容,這樣導致學生理解速度減緩,并且沒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3.2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在整個聽力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從生詞的講解到語法知識的講解再到聽力錄音的播放,但是沒有幫助學生解決怎么聽的問題,學生在沒有掌握聽力技巧與聽力方法的前提下被動的接受所學知識,被動的聽取聽力材料,他們將學習的任務歸類于對于聽力材料的聽取和理解上,時間較長時就會感覺氣氛沉悶,毫無趣味,最終導致教學效果較加。聽力教學作為一種接受性語言技能,并不意味著學生要對教學內容單方面的進行接受,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通過傳授一些聽力技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最終達到用英語能夠準確交流的目的。
4.1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
大學英語教學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多的是典型的啞巴英語,由于學生大多數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的最高目標是通過英語四級,因此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英語上。所以除了課堂上的英語學習外,課余對于英語的練習基本很少。外加英語在日常中使用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根本就沒有語域的概念,也不懂得根據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不同來用語言表達自己,對于書面語與口頭語更是難以區(qū)分。語言的有效交際也不得體。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練習時,他們往往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What's your name?What are you doing?聊幾句感覺沒多大意思也就不再練習。這樣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反而在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會下降。一些學生對于大學英語四級的考試聽力感覺就像是在聽天書一樣,怎么樣都聽不懂。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一種原因是學生的平常練習較少,還有一種原因是沒有掌握具體的聽力技巧。通過語域教學可以解決這其中存在的較多問題。
4.2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設計
聽力理解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聲學信號的過程,也不是一種刺激心理教學過程。而是采用一些方法主動的進行聽覺信息的處理過程。某心理學家對聽音者大腦的信息加工過程采用一些儀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為了達到理解目的,聽音者在聽音的過程中會掌握兩種基本技能,一種是選擇信息的技能,另外一種是進行預測信息的技能。無論是哪一種技能的掌握,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聽音者加工和理解進入聽覺系統(tǒng)的信息。作為一個重要的技能,預測能夠使聽音者對這些聽到的材料有比較清晰的、整體的概念。從而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內容,而不是拘泥于材料中的單詞或者是詞組。可以擺脫理解的僵局。
因此,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哪種什么都不講直接播放錄音的教學模式,要在聽力進行之前對所聽材料的背景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大概的理解其中的內容,可以以教材后面的光盤作為借鑒,詳細講解每一課內容的背景知識,充分利用具體的教學資源。另外,教師還應該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重點詞匯以及其應用情況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詞匯知識,將詞匯知識所涉及的相關內容與其大腦錯儲存的信息建立具體的聯(lián)系,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全面理解與掌握英語聽力語言。在聽力教學中,可以采取新型的自上而下教學模式,學生不必聽懂全部語篇的顯示,只需要將聽力材料中的一定的信息抓住,根據這些信息對整篇材料作出預測,例如聽取關鍵句子的要點,識別文章的主題。在選擇聽力素材以及場景時,需要注重語言的真實性以及趣味性,可以有意識的安排較多的聽力場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語域具體特征,從而啟發(fā)學生辨別語篇,幫助學生對語篇的內容正確理解。
(1)例如在英語聽力中對于地點和場景的分析預測如下所示:
A:I feel like catching cold and I feel dizzy .
Doctor Li,Please give me some medicine.
B:In addition to dizziness and other symptoms?
C: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該試題是對地點與場景進行判斷的。根據醫(yī)生按照病情給患者開藥這一語域預測,我們可以從Doctor Li以及medicine判斷出對話是發(fā)生在藥店。
(2)語旨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通過對話預測說話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在聽力中,通過雙方的談話辨別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句如下所示:
1)A:Remember to eat breakfast before going to school.
B:The teacher said today to pay the test fee.問題:W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Mother and son B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C friendsD stranger
從before going to school以及對話中的eat breakfast可以推斷出對話雙方是母子關系。
2)A:Lily. What are you doing in your computer?Don't you remember your promise?
B:this is not a game. This is only helps increase my vocabulary a crossword puzzle.
Question: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ation?
AColleaguesB Husband and wife
C Employer and employee D Mother and son
做題之前需要對選項提前做好預測信息的準備,由談話中女士含有教訓的口氣可推出其身份為家長。所以兩者之間為母子關系。答案為D
在大學英語考試聽力中,前面的部分經常是簡短的聽力對話,每一個對話后面都設有一個問題,后面的聽力是短文閱讀,往往一篇文章會設定3到4個問題,學生除了對單詞進行聽寫之外,還需要對英語聽力中的句子進行聽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聽力的難度。學生在做題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拿到試題后需要在聽力播放前幾分鐘對試題后的選項仔細瀏覽,尋找其中與內容可能相關的信息,然后大膽預測文章或者是對話中可能出現的內容。有些題目在沒有聽之前就能夠根據英語的固定搭配選擇出正確的答案。此外,還需要注意英語聽力中所給出的選項,如果更多的是時間與地點,那么在聽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抓住時間與地點的句子,通過人物對話的語氣判斷人物所處位置。還可以推理人物之間的關系,抓住這些內容就能夠對問題進行預測,做出正確的選擇。
預測不是一種漫無目的的選擇,它是一種感知以及認知的過程。學生需要在做題的過程中憑借想象以及經歷對出現的形象進行推理,從而進行預想的一種心理過程。可以根據已知的信息來對聽話的范圍進行限定,從中獲取可能需要的信息。具體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利用語域對聽力材料進行預測是指利用題目之間的間隔時間以試題文字為基礎,在進行聽之前對聽力材料的語境進行預測,預測聽力材料中出現的信息點,然后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材料中尋找相關的信息。
語域預測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一般與語域封閉性有著直接的關系,不同學生的預測能力往往也不會相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完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預測技巧的培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繼美.從語域的"預測"功能視角研究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3(1):53-55.
[2]劉慧.語域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精品課程教師話語分析[D].鄭州大學,2014.
[3]張點,周巧紅.語域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6):127-129.
[4]王理娜.從建構主義的視角探析語域理論與英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09.
[5]陳瑋.語域理論視角下的藥學英語課堂話語評價[J].藥學教育,2015,(2):52-54
(責任編輯:林城)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語域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2015-QN-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