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快樂的46歲
劉律廷

一項調查報告寫到:46歲最不快樂,因為是中年危機的最高峰。養老、養小、養房、養車等多項開銷都在此時攀上頂峰;年輕的憧憬與夢想,也要面臨檢閱攤牌,現實與精神的雙重夾擊,不快樂指數當然破表。
這種“高不成低不就”“只能升不能降”的中年職場危機,本質上是迷失自我。從人性來說,男人害怕沒有權力,男人喜歡坐在方向盤后面,迷路寧可翻地圖也不愿去問,男人喜歡說“一切都很好,全在我的掌控之下”……然而,當職場的殘酷現實讓他們不得不聽命于更年輕的領導,受制于不能改變的桎梏,限制于束手束腳的客觀條件時,他們感到非常壓抑和焦慮。
陳廣的公司被外企兼并,他在公司的境況一夜之間落入了不上不下的尷尬地步。
比他小七歲的新上司每次單獨找他談話,他都覺得不舒服。這種心理上的不舒服,可以用意志來克服,然而伴隨著對方強勢的動作、口吻與布置任務,陳廣發現自己的身體隨之有了反應。在焦慮的情緒中,他出現心悸、早搏、胃絞痛、唇焦口燥、血壓升高等現象。陳廣很訝異自己身體發的信號。在醫療手段之外,他向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
心理師介紹給陳廣一種名叫“SOS”的心理自救方法,即StopObserveStrategize,停下來爭取時間、觀察、有策略地選擇遠離壓力,并謀求更好的戰略方案。當身體快要陷入“不舒服”的感覺時,就提醒自己發出一個信號,停下來,觀察思考一下,然后有策略地選擇遠離壓力。
陳廣對所在領域駕輕就熟,所提的方案并沒有錯。然而,新的管理者卻開門見山地給陳廣期限,勒令他停止老東家慣用的方法。陳廣的第一反應是據理力爭,但是他的手指忽然發抖,后背也直冒冷汗。
對自己身體反應敏感而理智的陳廣,停止自己的第一反應。他按照SOS心理自救方法第一步Stop的要求來為自己爭取時間。他借口說身體不舒服,跟上司將談話推遲了一天。
在這一天中,陳廣使用心理自救方法的第二步Observe,去留意觀察當時和自己相同處境的舊管理者。他發現很多人在還未建立自身信譽的時候力勸新上司而被訓斥,甚至慘遭淘汰。陳廣冷靜客觀地對照“性格分析”的各項標準,思考新上司所屬的性格、做決定的方式、思維的模式等。
最后一步是最關鍵的Strategize。“人在屋檐下”的情況決定即使提出對的建議,也要瞅準時機用對方法。
于是,陳廣理性地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將自己與新上司的關系從“中層與高層”的關系,降為“員工與總裁”的關系。正如愛默生所言:“美德中包括謙虛,這種看似自我貶低的舉動實際上反而會高抬自己。”
陳廣一方面認同新上司的理念,按照他的要求進行緩慢調整;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所爭取到的時間,聘請專業公司重新分析采購的數據。三個月后,當陳廣把這些數據展示給新上司看時,他把自己的方式稱為“新的建議”,而不是上司的錯誤判斷!
新上司驚訝地問:“我們之前怎么沒弄清楚這一點?”陳廣謙卑地說:“那是因為您還沒有看到這些數據。”接下來,新上司改變了自己的計劃,批準陳廣的方案。不久之后,新上司力挺陳廣升任一個更有權力的職位。
很多遭遇“中年危機”的職場男士,都有一個共性——身體的警報與人際的壓力,總是如影相隨。
為什么呢?病理學(pathology)一詞匯源自于希臘語pathos,意思是身體和心靈的痛苦。對中年男性來說,職場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并非我們以為的那么短暫、脆弱。即使許多人的周期性抑郁和焦慮是大腦生化失衡的結果,但因為卡在職場中造成的自我貶低的信念能對各種疼痛推波助瀾。
身體不說謊,是每一位職場男士都要牢記的法則。事實上,當我們在與上司、同事、下屬溝通時身體發警報,如心悸、早搏、多汗、口干……都是我們應該停下來的表征。
SOS心理自救方法適用面非常廣泛,停下來不代表逃避,而是更睿智、更有戰略、更有計劃地去面對。必要時,也可找第三方來尋找心理支持,理順人際關系,改變溝通模式,進入職場下一個明媚的春天。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