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路邊攤買菜被通報是權力越界

【輿情回放】 近日,一份寧化縣直機關工作委員會簽發的通報,在網絡引發熱議。通報中稱,該縣兩名小學老師,因為“在占道經營攤點買菜”,被全縣通報。媒體報道后,當地已撤銷對在占道攤點買菜教師等公職人員的通報。
【網絡輿情】
內蒙古新聞網 @套中人:對公職人員當然可以有更高的要求,但不能以人治代替法治,靠權力脅迫的方式去實現良好目標。
中華網山西站·互動輿情 :機關工委并沒有去趕走小販,卻拿并無多少根據的紅頭文件和自訂的“大棒政策”,將雞毛蒜皮的小事當大事,無情處罰勤勤懇懇的教師,這是本末倒置的干部管理行為,與“釣魚執法”的情形別無二致,難逃“釣魚執紀”之嫌。
【決策點睛】教師因在占道攤點買菜被通報事件,加上之前的山西教師聚餐被通報事件,我們有必要再一次拷問權力的邊界。只有時刻謹記和遵守邊界,權力才會不再任性,這樣的荒誕和奇葩之事,才不會重復上演。革,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這種稅制照顧到了納稅人的不同負擔情況,因此也更為合理。
【網絡輿情】
三湘都市報:個稅改革關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設計得當、減負給力,是善政良法的一面旗幟;新瓶舊酒、小修小補,是弊政峻法的一面鏡子。一則謠言之所以掀起大風大浪,就是因為人民大眾關心個稅,并不是關心彈性、累進、內卷化等經濟學黑話,而是關心這一次能否減負而非加賦。
北京青年報:所謂的改革主要局限于起征點的提高,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個稅“工薪稅”的問題,導致個稅也無法起到公平社會財富分配的作用。這也預示著,此輪個稅改革要想得到公眾的認可,就必須在改革的目標方面更加明確,必須能夠給輿論和公眾帶來真正的期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朱大旗:近幾年的個人所得稅法改革,基本都是針對免征額的,但這不是個稅改革的重點。年收入12萬元也好,3500元起征點也好,這些都不是個稅改革最重要的內容,稅制的轉型,從分類走向分類+綜合的模式,才是個稅改革重點。
【決策點睛】 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個稅改革或許是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的一塊最好的試金石。
只有將罰沒資產的拍賣置于法治框架下,才能取得市場化操作方式的預期效果?!忘S山紀委拍賣罰沒酒不辨真偽引發的爭議,10月21日的《新京報》刊發《黃山紀委拍賣罰沒酒不辨真偽,教訓在哪里》表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