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恩乾 劉銳 袁紹陽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緊扣主基調主戰略,按照“一圈兩翼”發展格局,不斷加快“做強城市、做大鄉鎮、做美農村”的全面小康新都勻建設步伐,在激烈競爭中創造了發展優勢、在搶抓機遇中培植了發展后勁、在改革開放中改善了發展環境,實現經濟趕超跨越。經本刊記者匯同都勻市相關部門疏理,都勻改革發展呈現十大亮點:
城鎮化建設取得大突 破,入選國家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市)。
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批復都勻市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是貴州省唯一獲批的縣級試點市。2015年11月,都勻市首次晉級“2015年度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榜單,是貴州省唯一入選城市,并獲得“中國宜居城鎮”稱號。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啟動重大城建項目50項,拉動商品房開發投資近200億元。投資30億元以上,打造 “一江兩城六湖多公園”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等一批城市新景觀。啟動文體藝術中心、小圍寨綜合農貿市場、群眾體育中心等一大批重點設施建設項目。率先在黔南啟動數字城市建設,“數字都勻”建設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積極創新社會購買服務,深化“多彩貴州文明行動”,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小城鎮建設成績斐然,墨沖“布依城”初具規模,“都市楊柳”項目進度加快。
緊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榮獲“全球綠色城市”稱號。
都勻市緊守生態發展底線,加快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綠色化發展理念,積極實施生態建設工程,以推進貴州省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為契機,加強綠化建設,節能減排任務如期完成,完成劍江截污系統工程(一期)和“三江堰”(一期)項目,建成南沙洲、雨花湖、青云湖、杉木湖等一批生態公園,啟動創建國家環境模范城市,深化拓展“城鄉清潔工程”。“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03%,比2010年增加2.2個百分點,城市環境綜合考核名列黔南州第一位。先后榮獲“全球綠色城市”“中國十佳空氣質量城市”稱號,下一步將爭創“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全面實施“十大棚戶區”改造,“大都勻”建設實現新跨越。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意見》(國發〔2013〕25號)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間,都勻市按照城鄉統籌、科學規劃、成片開發的原則把老城區和城鄉結合部劃分為觀瀾、謝官沖、龍昌、環西、西山、劍東、劍西、七星、大西門、蒙家橋十個棚戶區。計劃從2013年至2017年共改造2萬戶,改造區域14.46平方公里,相當于把都勻市四分之一的面積重新高標準布局。截至2015年12月底,棚戶區項目建設累計征收房屋10788戶,拆除房屋4545棟,征收住房面積144萬平方米,兌付征收房屋資金16.92億元。
全力發展都勻毛尖茶產業,推動第三產業煥發無限生機。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依托“都勻毛尖”“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山水橋城·國茶之都”品牌優勢,毛尖茶文化體驗游等旅游項目相繼啟動,成功舉辦都勻毛尖茶文化節、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劍江旅游歡樂節、中國·都勻端午文化旅游節暨全國越野車王爭霸賽、全省茶產業發展大會等重大節慶活動,成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數據信息、健康醫藥、通訊餐飲、房地產等產業健康發展,“互聯網+物流”等現代化產業逐步壯大。“十二五”期末,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達93.5億元,年均增長16.7%,第三產業煥發無限生機。
深入推進大扶貧工作,減少貧困人口4.2萬余人。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以“連片開發、整體推進、規劃到村、扶貧到戶”為原則,以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為重點,以重點貧困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為重點區域,大力實施邊遠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基本實現了“產業發展、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的目標,減貧人口減少到4.2萬余人,完成了石龍鄉、基場鄉、陽和鄉等貧困村的“減貧摘帽”工作。2015年,都勻市財政扶貧項目安排要求每個項目必須覆蓋100%的貧困村及80%的貧困戶,財政扶貧資金3067.5萬元,安排產業項目39個到貧困村實施,圍繞“五個一批”配套扶貧產業相關資金4110.49萬元。
全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工業增加值由18.53億元增加到37.8億元。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按照產業集聚化、工業集群化、園區標準化的原則,鼓勵和支持現有市區內工業企業入園發展,共引進規模企業61家,投入26億元加強產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核心區達到“七通一平”,著力拓展綠茵湖產業園區,重點抓220KVA甘塘變電站、綠茵湖大道、幸福大道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標準廠房43.44萬平方米,入駐率達100%。2015年,園區在建產業項目達28個,總投資112億元,全年預計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3.5億元。五年以來,都勻市工業增加值由18.53億元增加到37.8億元,年均增長18.5%;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從34戶增加到58戶,20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達到36戶。
同步小康創建達標通過省級驗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96.1%。
2015年9月,都勻市獲貴州省全面小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為“2014年度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達標縣”,在黔南州率先通過同步小康達標認定。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穩步推進小康建設,明確按 “954”小康工程漸次推進,并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重要抓手和載體,抓實“六項行動計劃”建設進度,統籌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明確責任主體,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向鄉村延伸,重點解決農民群眾最急需的飲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環境整治等問題。五年以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3%,2015年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96.1%。
經濟發展實現好中翻番,GDP平均增速比“十一五”提高2.2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經濟總量一年一個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好中翻番,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認真完成了“十二五”確定的預期目標。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比2010年增長2.3倍,“十二五”期間GDP平均增速為16.4%,比“十一五”期間GDP平均增速14.2%高2.2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從8.02億元增加到28.57億元,年均增長28.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5.26億元增加到15.65億元,年均增長2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31.16億元增加到63.45億元,年均增長15.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從166億元、95億元增加到340億元、23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4%和19.3%。
民生投入達83.53億元,榮獲“養老服務示范市”稱號。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著重在“三農”、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五年累計民生投入達83.53億元,年均增長17.61%,新增就業80731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8.21萬人,3.4萬被征地農民被納入到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全市共有23.06萬人參合,參合率達99.23%,基本實現農村人口全覆蓋,比2010年提高0.76個百分點。共投入7667.1萬元,改造農村危房10560戶。全市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水平達到1866元。
自2011年起,城市低保標準從300元/人/月提高到495元/人/月,農村低保從1400元/人/年提高到2640元/人/年,全市共有城鄉低保1516422人次,發放城鄉低保金22509.96萬元。建成完善墨沖鎮中心敬老院、平浪鎮敬老院、歸蘭水族鄉敬老院、馬鞍山社會福利院等一批綜合性福利院,榮獲“全國養老服務示范(縣)市”稱號。
城市路網四通八達,極大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十二五”期間,都勻市積極完善城市交通路網,構建“三環、三橫、三縱”的城市快速干道格局,建成南出口大道、毛尖大道、會云橋——173、173——115城市主干道,并完成外環東路、大龍大道、緯五路,推動環西大道、桐州大道等路網建設,實現了封閉一環、順通南北、強化東西、區塊成環的城市交通路網。同時,小馬公路改造提升為城市主干道,完成大都勻內部路網骨架建設,完善都勻市區和外部快速鏈接干線,達到環環相通,不斷增加設施,調優布局,科學管理,進一步解決城區交通不暢的難題。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