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剛
近年來,江口縣緊緊圍繞貴州省委、銅仁市委“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安排部署,堅持“三個優先”,抓好“三個環節”,結合“三個重點”,探索走出一條江口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之路。
堅持“三個優先”力求實現美美與共
規劃引領優先。始終把規劃引領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態與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勢、天人合一、記得住鄉愁。圍繞梵凈山規劃建設鄉村旅游示范點,圍繞公路沿線規劃建設民族特色村寨,圍繞園區和城鎮規劃建設生態移民安置點,建成寨沙侗寨、云舍、提溪土司城等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村。
生態保護優先。始終把生態美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立足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加強對自然山水、田園風貌、文化脈絡的保護,堅守村寨規劃“紅線”,耕地保護“黃線”,林地保護“綠線”,水體保護“藍線”,讓鄉村山水環繞,山清水秀。
文化傳承優先。始終把文化傳承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靈魂,結合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著力尋找歷史腳印、歷史脈絡、民族民俗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生產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
抓好“三個環節” 力求實現村村發展
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緊扣全縣大旅游、大生態、大健康、大產業布局,重點規劃建設了一批縣鄉示范點,通過抓點帶面、抓兩頭帶中間,實現鄉鄉都有示范點、村村都有大變化,力爭5年實現全覆蓋。
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對基礎條件好、帶動能力強、群眾積極性高、投入少見效快的村寨優先建設,對事關全縣發展的重要節點優先突破。位于梵凈山與江口縣城間的云舍村距縣城3公里、梵凈山景區10公里,對云舍美麗鄉村示范點的率先打造,提升了梵凈山旅游服務功能,云舍村2015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A級景區、貴州十佳美麗鄉村。
產業支撐、資金整合。建設美麗鄉村,資金保障是前提,產業支撐是根本。江口縣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山地特色農業等產業,基本實現村村有產業帶動。采取項目整合配套、部門幫戶支持、金融貸款扶持、群眾自主籌措的方式,有效解決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難題。2014年以來,全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6億元,撬動社會投資近10億元,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25個,發展產業示范基地近60個,新開辦農家樂256家。
結合“三個重點” 力求實現人人小康
結合脫貧攻堅。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互動發展,以美麗鄉村發展促進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成果檢驗美麗鄉村成效。結合金融扶貧、旅游扶貧、生態扶貧,幫助貧困群眾貸款1600多萬元打造寨沙侗寨,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3000元躍升到3萬元,群眾房屋由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直接增值10倍以上,大幅提升了群眾財產性收入,既成為江口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樣版,又是旅游扶貧與金融扶貧互動發展新典范。
結合鄉村治理。圍繞縣域是景區、通道是景觀、村寨是景點、庭院是農家樂目標,大力開展村民自治、城鄉村寨整臟治亂,統籌推進鄉村垃圾、污水處理建設,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結合全域旅游。把“美麗鄉村”打造作為推進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推行“旅游+”多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旅游+金融”“旅游+扶貧”“旅游+農業”“旅游+美麗鄉村”“旅游+大數據”等方式,構建起以梵凈山為龍頭、美麗鄉村為示范點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通過持之以恒抓好、抓實工作,江口縣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初顯。一是班子變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得到增強,農村黨員干部引領發展、服務發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二是產業變優,絕大多數村寨不僅有了產業發展,而且基本實現產業做特、做優,逐步發展壯大;三是百姓變富,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865元增加到6893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9.3%;四是環境變美,村寨建設治理更有序,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當前,正值“十三五”開局,江口縣將緊緊圍繞省市主基調、主戰略,圍繞既定的思路目標,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縱深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把全域旅游示范縣和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異地扶貧搬遷點建設好,把傳統文化、自然生態保護好,讓鄉村更美、更富、更和諧,實現城鄉美美與共、村村發展、人人小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