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蘭

【內容摘要】地理圖像是紛繁復雜的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它以豐富多樣的圖形語言傳遞大量的地理信息,它的直觀性、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和文字載體相比,更便于學生觀察、閱讀、記憶和理解。地理知識圖像化是新課改中一個重要現象,它也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突出特色。本文就如何運用圖像導學法實現地理有效教學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圖像導學法 地理能力 地理教學
地理圖像是一種內容豐富、圖例清楚的地理教學的直觀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零星的知識系統化。圖像導學法是指借助圖像系統、教師設疑并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圖像解決地理問題,從而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教學方法。面對新課改的要求和特色,我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圖像導學法,它讓學生當“演員”,學生跟著我“導”的方向走,課堂上有聲有色,教學效果明顯轉好。
一、運用圖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圖像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大陸漂移”、“板快構造”學說這一難點內容時,我先展示“海鳥、鴕鳥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圖”,然后這樣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海鳥棲息在熱帶淺海環境中,鴕鳥生活在陸地上,而且不會飛,按理它們都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那么,它們為什么會分布在大西洋的兩岸?”又如當講到洋流對地理環境有什么影響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航海、漁場和海水污染的圖片,啟發學生討論,“鄭和下西洋,為什么冬季出發,夏季返航?世界四大漁場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污染形成原因?”這樣學生可以得出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就這樣,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圖導思,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新知的能力
通過對地理圖像資料的分析,可以導出地理事物的特征、變化規律,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避免地理教學只講“地”,不講“理”的弊病。如:學習“冷鋒與天氣”時,我利用多媒體先播放冷鋒與天氣的動畫,然后,板書冷鋒天氣簡易圖,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讀圖領會冷鋒與天氣的關系,并完成表1(冷鋒內容)并提問:
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②何為鋒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后?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③冷鋒過境前,過境后分別在什么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鋒過境時天氣如何?為什么出現大風天氣?
⑤冷鋒降水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
學生填完后,緊接著讓學生思考“我國冬春季節的寒潮、沙塵暴天氣;北方的夏季暴雨是受哪個天氣系統的影響而形成的?”
通過動畫展示及利用圖像分層次多個設問,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搭建臺階,讓學生有信心跟老師思維走步步深入探究問題,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培養了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在指導讀圖時,提問前如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或新生成的問題,就能及時糾正答復中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同時,教師要善于采用歸納、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答案;教師還可以采用層層探究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
課下還可讓學生動手制作與圖像有關的作業活動,如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儀,剪貼制作中國政區拼圖,繪制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等,根據地圖從事野外地理活動,夜間用活動星圖認識星空等。這樣,可使學生手腦并用,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能力。
三、以圖導圖,多圖結合,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在指導學生用圖時,可把相關的、相似的、相近內容的圖像進行聯系對應。可以避免知識的孤立割裂。要了解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往往需要多圖結合來進行分析。如學習地形分布時要聯系當地的政區圖,學習人口民族分布時要聯系政區圖及地形圖;學習氣候時要把等溫線分布圖、等降水量分布圖與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聯系起來閱讀,并適當與地形、洋流分布圖、大氣環流圖聯系;學習河流時要聯系地形圖及氣候類型圖;學習農業要聯系土地利用圖、地形圖和氣候圖;學習工業時要聯系礦產資源、政區、交通圖等。
總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圖像導學法,優化了課堂結構,激發了學生興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師生共同成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在這種環境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地理學習能力不斷提高,達到了地理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