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芳
美術作品是讓人們觀賞的,一幅好的美術作品往往是形神兼備,當人們看到這樣的畫時,可以透過表面的形,領略到背后的神,仿佛感受到了一種心曠神怡的調子,這種調子富有詩情畫意,能夠扣動人們的心扉,使人們在享受美的同時,受到啟迪,久久不能離去。音樂是給人聽的,一部好的音樂作品,讓人享受優美音樂過程中,仿佛看到一幅動人的畫面,能夠喚起人們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引起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樣看來,各類藝術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流通、相互滲透的。
一、美術與音樂的“互通關系”
1.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看,美術和音樂藝術形態具有原本混合性
藝術最初是所有形式藝術的綜合,沒有具體的分類,各種形式的藝術相互融合,相互流通,渾然一體。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藝術自身也得到了發展,原來融為一體的藝術進行分化,分化成不同形式的藝術領域,形成各自鮮明的特征。例如:古老的中國皮影戲就是將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民間文學綜合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景。又如《雛雞之舞》《古堡》等等,作曲家通過栩栩如生的音樂,將故事畫面復活起來,使欣賞音樂者如同身臨其境,一幅幅畫面仿佛就出現在欣賞者的眼前。這些都反應出藝術創作的本源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流通的。
2.從藝術類型學的角度看,美術、音樂藝術形式具有內在融通性
當我們透過現象,深入了解不同形式的藝術的本質,就會發現不同形式的藝術,實際上有著類似的地方,有著緊密的聯系。例如:我們在欣賞一幅畫面的構圖、線條和色彩時,就會感覺到音樂的旋律、曲式和節奏的流動;我們欣賞優美的音樂時,也會聯想到生動形象的畫面。美術和音樂有著不可回避的融合性和互通性,而藝術深層的“心理結構圖式”正是美術和音樂融合性和互通性的基本因素,這就是我國古代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意境”。
3.從藝術心理學的角度看,美術、音樂藝術通感具有視聽聯覺性
人的各個感覺器官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是感覺器官的分支,有時候多少能相互代替一點,一個感覺器官響應了,另外的感覺器官會產生共鳴。音樂是對人的情感的抒發,音樂以不同的節奏、音調、旋律構成心靈的樂章,將一個人內心真摯的情感傾瀉出來,是無形而有聲的心靈之訴。美術通過不同的線條、絢麗的色彩來展現人們內心情感,在畫面中融入人們內心的情感,顯得動靜相宜,是有形而無聲的心靈之線。由此可以看出,美術與音樂在心里動力學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
美術和音樂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但相互之間有相通之處;美術和音樂的本質不同,但結構有相似之處,這是美術與音樂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聯想、派生都是美術和音樂不可缺少的元素,我們在審美的時候,只有將無形和有形相融合,幻想與實感相結合,無聲與有聲相聯系,不即不離,虛實相生,才能領會到作品中的神韻。我們在聆聽音樂時,有時候眼前會呈現出“春花秋月,浮云流水”般生動形象的景象;欣賞生動形象的畫面時,也會感覺到“寂寞無聲而耳聽常滿”的意境。
二、喚起美術課堂與背景音樂的有效“共鳴”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背景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藝術多方面的感悟,從而提高畫畫的效率,同時,優雅的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心情,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如何以美術教學為中心,自然、有趣、生動地將背景音樂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呢?本人提出幾點經驗,僅供同行參考:
1.讓美術教學目標與背景音樂產生“共鳴”
在美術教學中融入背景音樂,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一種教學手段,美術課的教學不能脫離主體——美術。因此,教師在背景音樂的選取上一定要精心,應該緊扣教學的目的,在平時要多鉆研、多積累,選擇恰當的背景音樂。
2.讓美術教學課型、內容與背景音樂產生“共鳴”
異彩紛呈的音樂風格和形式,為美術課堂選編音樂打開了一片廣闊的空間。教學中,選編音樂應避免盲目隨從,做到音樂與美術教學在內容上的和諧統一,交相輝映。
3.讓美術課堂節奏與背景音樂產生“共鳴”
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音樂來調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課堂的節奏,促進課堂高潮的形成,同時能消除學生大腦的疲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三、喚起音樂課堂與背景圖片的有效“共鳴”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展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生動形象地了解作曲者的背景,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作曲者內心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可以以生動形象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背景圖片,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但在背景圖片的選取上,教師一定要精心選取,不能喧賓奪主,脫離課堂教學的目的。
總之,美術和音樂作為不同的藝術門類,都是心靈的藝術,有融會貫通之處。音樂是用旋律作線條、音符當色彩繪畫的能用聽覺欣賞的心靈之畫。我們只要正確理解美術和音樂的關系,在美術教學中恰當的融入背景音樂,在音樂教學中合理的展現背景圖片,就會使我們的美術課堂或音樂課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