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民辦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殊性,期望建立完整的心理抗挫教育體系,以課程加活動的形式培養民辦醫科大學生心理抗挫能力。
關鍵詞:民辦醫科;大學生;心理抗挫能力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領域人才的搖籃,作為未來的生命衛士和白衣天使,更要有一顆“勇敢的心”。但是,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醫學院校學生由于其繁重的學習壓力,其心理抗挫水平低于其它院校學生。另外,在對三類高校(一本、二本、民辦)的對比研究中發現民辦學生心理問題更為嚴重[1]。民辦醫科大學生的心理抗挫水平不僅關系到自身身心健康發展和潛能的充分發揮,而且還影響到未來醫學工作質量和全社會的健康促進。本文通過分析民辦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殊性,期望建立完整的心理抗挫教育體系,以課程加活動的形式培養民辦醫科大學生心理抗挫能力。
1 民辦醫科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殊性
民辦醫科大學生心理挫折的成因主要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及自身因素的作用。民辦醫學院在培養學生成才方面做出過突出的貢獻,但其辦學力量還比較薄弱。三本的定位,學生入校門檻較低,生源較普通醫學院還有一定差距,文憑含金量還未得到廣泛認同,加之來自各方面的期待與現實差距之間的矛盾,民辦醫科高校畢業生就業受社會用人觀念偏見的影響,民辦醫學院在校大學生普遍感到比較迷茫;同時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 醫科大學生又是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習任務重,學習期限長,就業壓力大,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單調的學習環境,極大限制了醫學生自由發展和自主活動的時間,特別是90后的醫學生,缺乏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阻礙了學生進一步發展的能力。經濟不獨立、不成熟的戀愛、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及緊張的醫患關系等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導致民辦醫學院學生心理疾病多發和心理壓力劇增。有關的調查研究表明,醫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王賀勝(1999)以SCL-90一項及以上因子分值≥1作為劃界標準,篩查出醫科大學生心理衛生陽性率為23.5%-37.6%Ⅲ[2]。再加上民辦醫學院限于自身的資源配置狀況和教育水平,沒有能夠建立起健全的學校心理輔導機制,導致民辦醫學大學生的心理抗挫水平普遍偏低。
2 建立完整的心理抗挫教育體系
1.民辦醫學院心理抗挫教育體系主要采取課程加活動的方式。對于高校來說,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即為課堂授課。因此,在心理抗挫教育體系中,課堂授課內容仍然是最為重要的。在心理抗挫教育的課程實施中,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通過講授法對挫折理論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何為挫折、挫折的理論及成因和挫折的表現及防御機制等抗挫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結合醫科學生學科特點,加強心理抗挫干預方法訓練。由于專業需要,醫科大學生所學的《醫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精神病學》等課程及其他臨床課程所涉及的疾病的病因、治療中的心理因素,對開展心理抗挫教育非常有利。從醫科大學生職業要求和從業需要出發,加強醫科大學生心理抗挫干預的方法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心理抗挫水平,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心理干預的能力。同時,授課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授課規劃,對于學生不同階段的授課內容也應當詳細設計。建議在大學一年級開設適應性挫折和人際交往挫折鍛煉,二、三年級開設學習挫折、戀愛挫折鍛煉,四、五年級開設就業、升學挫折鍛煉。課程中還需要強化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文理科生與醫學生在大學中的主要差異是課程體系的差異,可以發現人文教育內容更多,是文科學生抗挫能力顯著高于理科和醫學生的重要原因[3]。發散性的人文學科的教育幫助學生塑造了心靈結構的靈活性,當其遇到挫折事件時,更有可能從多個不同角度、結合自身的特點來靈活處理。
2.實踐活動是心理抗挫教育體系實施的重要方式。目前在校的民辦醫科大學生,基本上出生于改革開放之時,成長于經濟發展之日,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基本上對社會知之甚少,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挑戰。他們缺乏社會實踐的磨煉可以說是其抗挫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醫學院在校內外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具有院校特色的衛生應急演練,到孤寡老人、養老院、社區進行的義診,健康宣教、醫療狀況調查等實踐活動[4]。學生積極地投身于豐富的社會實踐實中,在這個磨煉意志品質的最生動的大課堂中,通過正反對比,自我感受才最為痛徹和深刻。因此,心理抗挫教育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醫學院校的專業優勢,在體驗式抗挫教育中引導學生正向發展,使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準確定位,在實踐中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切身體驗克服困難應對挫折后的成就感,從而提高挫折意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在民辦醫學院心理抗挫教育的課程實施中,教師是重要的實施者,他們的素質、人格魅力、專業水準、挫折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都決定著抗挫教育的效果。學校應有計劃的對教師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訓,通過專業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使學校的心理抗挫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的道路。學校應拿出政策鼓勵校內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教學科研人員積極從事學校的心理抗挫教育,并可酌情聘請校外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的心理抗挫教育,逐步充實師資隊伍。學校還應重視合理開發心理抗挫教育課程資源,可根據民辦醫學院的自身特色開發校本教材,提高自我的課程理解、設計和實施能力。
4.建立挫折咨詢指導中心。針對民辦醫科大學生中遭遇各種心理壓力的時間段的不確定性,學校可建立挫折咨詢指導中心。它與高校傳統的心理咨詢室相似而又有不同之處。挫折咨詢指導中心主要由高年級學生組成,由學校專業的心理教師做顧問指導。這些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和考察后,承擔主要的咨詢工作。挫折咨詢指導中心以學生社團的形式存在。除了日常的咨詢指導之外,它還可以開辦各種講座、論壇或是舉行各種活動等。以靈活機動的形式、貼近學生生活的形式感染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它能使學生卸下思想包袱,輕松地融入到環境中。挫折指導中心不僅僅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構,更是醫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交流的舞臺。通過這個舞臺,不同背景的同學之間的交流更加通暢,更加便捷,學校的老師也能通過這個平臺收集到第一手的資料,更加方便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實現信息的對稱。當然,挫折指導中心離不開專業老師的指導。此外挫折指導中心還應主動配合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積極宣傳心理咨詢的作用和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知識,消除對心理咨詢的恐懼感和誤解,使學生在遭遇挫折或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孤單寂寞時都能主動輕松地進行挫折指導或者心理咨詢。
參考文獻
[1]王玉清.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7)
[2] 張翔.淺析民辦高校大學生成才的負性情緒及其心理調適[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3, 8(6)
[3] 李冬.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
[4] 楊紅艷.淺析對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加強.貴州師范學院學報[J].2011.27(2)
作者簡介
孫峰,女,29歲,河南新鄉人,碩士研究生,現為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民辦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