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賦 張懷東
摘 要:“大刑偵”格局指的是我國的公安機關在與刑事犯罪斗爭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適應日趨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采用的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將刑偵隊伍作為發展主題,并且積極鼓勵其他不同的警種參與其中,綜合的聯合其他各地區,貫通始終,迅速進攻,可攻可守的公安機關總體作戰的格局。我國的這一格局開始與1990年,而初現規模是在2008年左右。本文將從“大刑偵”格局的理念的提出及理論研究現狀入手,深入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刑偵”格局的特點以及實現該格局的有效措施。
關鍵字:信息化;“大刑偵”格局;偵查協作
根據相關資料實現,我國的“大刑偵”的格局起始于1990年,而逐漸的顯現成果就是2008年。“大刑偵”格局指的就是我國的公安機關在與刑事罪犯進行斗爭時,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復雜的治安形勢采用的堅持黨領導的、堅持走群眾路線的、堅持將刑偵隊伍作為工作主體的、促使其他警種努力配合,聯合各地區的一種可攻可守的整體作戰格局。這一格局的特點就是具有立體化的刑偵意志、網絡化的刑偵能力以及共享化的刑偵信息。
1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刑偵”格局的發展特點
(一)立體化的刑偵意志
高科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為刑偵工作提供了幫助,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我國在進入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進程逐漸加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違法犯罪的形成[1]。我國傳統刑事案件的出現幾率逐漸上升且新型刑事案件不斷出現,同時很多的刑事犯罪出現了智能性、跨區域性以及虛擬性等特性,增加了公安機關偵破的困難。所以需要偵查部門打破傳統的刑偵理念,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立體化的刑偵意志。
(二)網絡化的刑偵能力
網絡化的刑偵能力是當前“大刑偵”格局的重要特點。在傳統的偵查過程中,多數人認為偵查破案主要是偵查部門的任務,各個警種、地域之間都存在著隔閡,所以刑偵職能部門孤軍奮戰。但是在“大刑偵”格局產生及應用后,從根本上促進了警種、部門及地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利用充分的刑偵資源,構成合縱連橫的偵查隊伍,有效的提升了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戰斗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刑事犯罪的發生幾率。
(三)共享化的刑偵信息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刑偵”格局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共享了刑偵信息。我國的公安部門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展了信息化的“金盾工程”,即以創建聽從統一指揮、共享刑偵信息、協同作戰為發展前提,實現各個警種、部門與地域的協同合作與高度整合。隨著“金盾工程”的不斷進行,我國的公安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信息化[2]。全國的公安機關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程,將“金盾工程”作為建設載體,從而實現增強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建設力度。加強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力度,一方面可以為刑偵工作提供充分的信息與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刑偵信息的共享化,提升刑偵工作的整體功能。
2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創建“大刑偵”格局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偵查態度,提升刑偵理念認知程度
從提出“大刑偵”理念開始一直到現在,在進行偵查犯罪的過程中,都以刑偵部門為偵查主體,不同警種共同協助,從而逐漸的形成了“大刑偵”的格局。“大刑偵”格局的出現,極大的豐富了刑偵資源,擴大了刑偵力量,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此受到了公安機關各個部門的廣泛認同與參與。但是由于有很多部門或相關工作人員都受到了地域主義與部門利益的影響,導致在偵查以作戰過程中有很多人都持有“半敞開”的態度。這種態度及現象嚴重的影響到“大刑偵”格局的真正意義,減緩了各個警種協同合作的發展進程。也導致了雖然各省市公安局所建的偵查資源信息平臺很多,但各省市偵查資源信息平臺在進行資源共享方面的壁壘障礙也很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破案。所以想要迅速的發展“大刑偵”格局,需要改善刑偵工作人員的偵查態度,提升刑偵觀念的認知程度。
(二)增強公安部門基礎建設力度,共享刑偵資源
對于“大刑偵”格局來說,共享刑偵資源是發展新格局的前提,其中包括了共享物質資源、警力資源以及刑偵信息資源。因為各個地區的經濟建設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各個刑偵部門的情資源情況也不相同,從而導致在物質、警力以及刑偵信息等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會直接影響破案作戰的結果。所以第一,需要各個地區的公安部門增強對基礎建設的力度,促進刑偵資源共享。各個地區、各個公安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時間與使用狀況均不同,所以使得相關的刑偵信息容易出現私有、傳輸不及時、信息失去實時性等問題,增加了刑偵資源共享的困難,從而影響了偵查工作的效率。所以需要公安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創建全國統一標準的刑偵信息體系,實行“公安全體輸入,資源信息共享”的共享信息模式[3]。第二,應當增大警力與物質資源的投入。很多時候,刑偵工作會受到警力、資金及物質等資源的限制,所以經常出現“關系協作”的狀況。想要改善這一狀況,需要投入適當的警力、資金與物質,改善偵查條件,為實現“大刑偵”格局打下堅實的基礎。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進行的“大刑偵”格局不僅可以有效的打擊和預防刑事犯罪,還能夠促進合成警務的產生。合成警務就是現代化公安機關的核心警務,而現代化的刑偵工作已經逐漸演變為信息戰與合成站。我國在進入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進程逐漸加快,社會處于轉型階段,因此導致很多原有違法犯罪率逐漸升高且新型犯罪不斷出現,刑偵工作面臨的局面逐漸趨于嚴峻。隨著違法犯罪行為跨區域化與智能化的發展,為刑偵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與挑戰。所以我國的公安機關應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出刑偵工作的整體作用,在信息化的發展背景下促使“大刑偵”格局的產生,從而減少以及預防犯罪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梁亞民,李玉基,陳君武.公安學二級學科構建研究[J].警察實戰訓練研究,2012,01:8-12.
[4]覃峰,梅寒.公安信息化深度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12:21-25.
[3]高晴.科技信息背景下的偵查合成戰模式初探——以河北省偵查合成戰實踐為例[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4,04: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