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歐里庇得斯所創作的《美狄亞》一劇被譽為古希臘最動人的悲劇之一,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將婦女作為主角來進行形象塑造。對于美狄亞這一角色的定位,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一方面,美狄亞為自己的愛情殺害自己的兄弟,后又因復仇殺害了自己的孩子們,殘忍無情,是典型的“毒婦”、“妖婦”形象;而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美狄亞的一切行為是因愛而起,她在殺害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們。因此,我們又不能忽視美狄亞身上所存在的人性與愛。
關鍵詞:古希臘;美狄亞;人性分析
1 神話傳說與歷史背景
在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得斯的筆下有一位強烈個性,敢愛敢恨的女性角色,她就是美狄亞。美狄亞原是科爾喀斯的公主,太陽神阿波羅的后裔。科爾喀斯雖和希臘處于同一歷史文明時期,但他們的文化并未完全開化,在一定程度上科爾喀斯人對女性還是十分尊重的,尤其是像美狄亞這樣的公主,太陽神賦予她作為其子孫獨有的金光,地獄女神傳授給她的強大魔力,那時的她遠離塵世的紛擾,安靜,美麗,沒有任何殺傷力和破壞力。
可是,命運總是在安靜之中產生漣漪,將人帶入難以逆轉的漩渦。當她第一眼看到從希臘伊爾科斯來的伊阿宋時,她就對他一見鐘情,不能自拔。之后她幫助伊阿宋奪取了自己父親的金羊毛,在跟隨伊阿宋逃跑的時候還狠心殺死了前來追趕的弟弟,毅然隨伊阿宋回到了伊爾科斯。后來美狄亞為了幫助伊阿宋恢復身份,殺害了篡奪他父王之位的叔父,他們的行徑遭到眾人反對而被驅逐。美狄亞又隨伊阿宋來到了希臘的科任托斯結婚生子,然而幸福的生活沒過幾年,伊阿宋另結新歡要娶科任托斯國的公主,狠心拋棄美狄亞。面對背叛的美狄亞,因愛生恨,她選擇用盡一切辦法,清除情敵,并要伊阿宋為他的背叛也付出慘重代價。而伊阿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為自己的背棄找尋各種借口,他聲稱娶科任托斯的公主,是為了想讓他和美狄亞的孩子們,從此過上有權勢的生活,被眾人高高地敬奉。美狄亞痛斥伊阿宋背信棄義,得到的卻是她被驅逐出科任托斯國。
這樣慘痛的結果激發了美狄亞的復仇欲望,滿腔憤恨的美狄亞展開了他對伊阿宋的懲罰,在毒殺了科任托斯的國王和公主后,美狄亞又要做出一個可怕的舉動——殺子。他要讓伊阿宋絕嗣,以懲罰他的背叛。最終,美狄亞舉起屠刀殺死了兩個兒子。伊阿宋趕到時美狄亞已坐在龍車上準備離去,在痛斥伊阿宋的忘恩負義之后她拒絕了伊阿宋想見兒子尸首的請求,而伊阿宋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乘車毅然離去。
2 對美狄亞的復仇解析
“人們情感上的天枰一定是超越理智的判斷的,如果完全沉浸在美狄亞那一種對愛情不顧一切的瘋狂追逐里,理智將不復存在。”[1] 叛父、弒弟、害死伊爾科斯的國王、到后來又毒殺自己的情敵和科任托斯的國王,最后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在整個經歷之中,美狄亞情感與理智的天枰完全傾斜,她采取了手段狠辣、慘絕人寰的報復方式,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其特有的破壞性。
當美狄亞追隨伊阿宋離開科爾喀斯的時候,她處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之中,即美狄亞沉浸在愛情之中不能自拔,此刻的她一切的思想與行動都傾向于伊阿宋。所以,當她的弟弟追來時,愛情激發了她的破壞沖動,她將自己的弟弟殺死并分尸,來阻礙父親的追趕。正如弗魯姆關于人性的觀點:人性在本質上取決于人類的生存處境, 具體表現是人類的各種精神需要。具體到美狄亞身上,善與惡并不是一種固定和單一的實體,而是一種尋找解決舊的矛盾(伊阿宋與科爾格斯國王的矛盾)并創造新矛盾(自己與父親的矛盾)的過程。“這種矛盾自身要求得到解除,基本上只有回歸和發展這兩種解除方式。人有時所表現出的發展的內在趨勢僅僅是尋求新的解除動力。無論人類達到怎樣新的水平,新的矛盾又會出現,新的矛盾又迫使他繼續從事追求新的解除工作。”[2] 美狄亞對弟弟和父親的傷害,只是她在尋求解決舊的矛盾的一個過程,在這個矛盾里她選擇用發展的方式來解除目前所面對的困境。可是,不得不承認,在這一系列的矛盾解決中,美狄亞所選擇的發展方式帶有強大的破壞性。
而后來,當美狄亞受到來自伊阿宋強烈且不公的傷害時,復仇的破壞性也便自發地反映了出來。美狄亞在這里所表現出的復仇與通常的防衛侵犯有所不同。首先,美狄亞的復仇是在受到伊阿宋的傷害后才發生的,因此不是對威脅性的危險所起的防范;其次,美狄亞的報復,與防衛性侵犯比,較之更為強烈,表現為殘忍的、不滿足的。弗魯姆對復仇情結的觀點是:“復仇可以說是一種奇異的補償……尋求補償的心如此強烈,有可能是因為他有一種深深的‘存在的平等感。”[3]美狄亞被伊阿宋和生活大大地欺騙了,對生活極度失望并充滿了憎恨,此刻美狄亞善良和公正的信念都變成愚蠢的幻想。在被拋棄和強制驅逐之后,她選擇不再去忍耐失望和痛苦。她要去證明生活的邪惡、眾人的邪惡和自己的邪惡。這種破壞行動可以看做是絕望的一種表現,對待愛情的失望導致了她對生活的憎恨。美狄亞報復的同時也在尋求一種奇異的補償感,看到伊阿宋的痛苦,這會讓她減輕自己內心的悲痛,原是科爾格斯公主的她放下一切去深愛伊阿宋,美狄亞的內心深處在尋求一種彼此間深切的平等。即“心靈的痛苦而產生的要為生命的付出贏得一個公道的復仇沖動。”[4]她需要她付出的情感得到等額的回報,既然伊阿宋無法給她等額的愛情,那她就選擇讓他付出相等的痛苦。
在情感上,美狄亞在受到背叛之后的悲傷和她在殺子之前的猶豫悲痛都是我們不能忽略掉的。而在理論上,弗魯姆曾認為:“惡是一種人所特有的現象,惡是人回歸到前個性狀態的,并消除人所特有的理性、愛情和自由的企圖。”[5] 美狄亞的復仇是在遭受不公之后的惡的選擇,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她并沒有失去選擇和自由的企圖。美狄亞在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下做出了痛苦的選擇。
“人心可能變得冷酷無情,可能變成非人道,但絕不會變成非人性,冷酷無情的心依然是人心。我們全部都受到我們生來就是人這個事實的決定,因而受到必須做出選擇這個永無止境的任務的決定。”[6] 因此,我們不應夠只專注與美狄亞弒弟殺子的行為,人性和愛一直存在于美狄亞的身上與內心,只是這份真摯的情感總被仇恨所掩蓋。
3 結語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美狄亞是一個悲傷的妻子,也是一個深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作為一個叛逆者,她倔強、愛憎分明,因此打破了男權社會束縛女性的層層枷鎖,她為報復背叛的丈夫不惜殘忍殺害自己的孩子,手段毒辣,為世人所不容。但是,她也擁有美麗的人性,她在痛苦和絕望中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她對父親與弟弟的懺悔,對殺害自己孩子的不忍又閃爍著動人的光輝。正是美狄亞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震撼了每一位閱讀者的靈魂,也正是美狄亞這種痛苦與無奈,感動了每一位聆聽者的內心。也正是這種復雜多面的矛盾人性,使美狄亞這一形象千百年來都綻放著獨特的光彩,一直為讀者和后人們提供了對生命的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溫麗、陳春雪.人的愛恨竟如此相反——淺談《美狄亞》[J].青年文學家,2012年第5期
2.5.6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惡天性》[M] 范端平、牟斌、孫春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6頁—第163頁
3.弗洛姆《人類的破壞性剖析》[M] 孟禪森,北京.中國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35頁,第338頁
4.陳栩靜. 由“愛”去說——新論“美狄亞”[J]. 文教資料,2008年9月,中旬刊
作者簡介
劉震(1991-),女,遼寧省瓦房店市,現就讀于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專業,2014級世界史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世界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