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哲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變短,大都不以為然。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醫師李艷表示,如果是短暫的睡眠障礙,可能很快就能恢復。但若是長期的睡眠問題,首先需要警惕的就是疾病導致的原因。
“睡不好”,情況有三種
睡眠出現問題簡單說來可分為三種情形:一是入睡困難;二是睡眠質量差,感覺睡不實,或一閉眼就做夢、一有動靜就醒;三是白天精神不濟,睡醒后仍然有疲勞感。不少疾病可能是引起睡眠障礙的“禍因”,尤其對老年人來說,不少慢性病,都或多或少會造成睡眠問題。老年人常因身體機能的退化而伴有軀體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這些既可帶來失眠,也會因失眠而加重,從而帶來惡性循環。
李艷提醒,不少老人失眠都是由于心理疾病所引起。例如很少參加群體活動,家庭中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不和,也可能誘發各種精神障礙,如焦慮癥、抑郁癥、疑病癥等。包括情緒因素特別是親人朋友的去世、對軀體疾病的焦慮擔心、年齡增大所出現的癡呆等,都會導致老年人失眠。若出現睡眠方面的問題,老年人應先到醫院排除疾病方面的原因。
用安眠藥治標不治本
李艷表示,老年人對于睡眠障礙的態度兩極化:要么很積極,稍有風吹草動就找醫生;要么就很抗拒,拖到情況較嚴重才由家人“押”著來看醫生。他們中也有不少人自行買安眠藥吃。但“失眠就要吃安眠藥”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理念。
一方面,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多種,沒找到根源問題之前,安眠藥只能治標。
另外,長期服用安眠藥會產生依賴性,難以減藥或停藥,長期服用安眠藥還會使得認知能力降低、記憶力和智力減退,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更加明顯。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安眠藥與老年性癡呆的發病增多有一定的關系。
李艷提醒,某些老年人會對安眠藥特別敏感,一般劑量有可能引起過度鎮靜作用而發生呼吸抑制意外。呼吸功能不全的人,即使小量的安眠藥也會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因嚴重呼吸抑制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安眠藥雖改善了入睡時間和睡眠效率,但卻不能提升睡眠質量,甚至導致噩夢多、定時早醒和白天嗜睡等現象。因此,老年人睡眠不好是否需要服用安眠藥,應讓醫生來診斷后決定。
改改你的不良睡眠習慣
老年人睡眠質量不佳,與不良的睡眠習慣有很大的關系。最常見的就是“白天打盹”。不少人甚至覺得對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說,白天打盹是不錯的補充。但這會變成惡性循環,部分老年人由于白天活動減少,常會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李艷建議,老人白天盡量多找點事做,保持清醒狀態。另外,不少不良生活習慣,如入睡前喝茶、喝咖啡、吸煙等也會導致失眠。例如有的老年人平時有喝酒的習慣,更認為睡前喝酒能睡得更香,但其實酒精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可能睡前喝酒能有助于入睡,但同時也會擾亂整個睡眠狀態,導致早醒、睡眠質量低、深睡眠時間減少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