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應麟
近年來,我們一直熱衷于思考,究竟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可以幫助企業在縮短決策時間的同時提高決策效率?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大數據分析了解企業的運營現狀并做出預判,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顯而易見,具有洞察力的企業決策者不會過分依賴自己所具備的管理經驗來回答上述問題,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引入商業智能。從業務層面出發,商業智能可以通過收集、管理和分析數據,將繁雜的企業數據轉變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從技術視角出發,商業智能將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和聯機分析處理等技術與企業業務相結合,并引導企業管理者做出明智的決策。
決策更精準
對企業決策者而言,更迭頻繁的技術會帶來大量不充分、不準確甚至是誤導性信息,而為其提供經過處理并自動整合的元數據,有助于其做出有效決策。在傳統工作負載下,這項任務不僅艱巨,且困難重重。
在醫療行業,通過部署BI以及分析平臺幫助醫療機構的各個層面構建良好的決策體系,已成為事實。不久前,HIMSS Analytics代表領先的可視化分析領軍者Qlik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于醫療業成本攀升,醫療機構正借助醫療數據提高護理效率,包括部門主任、高級管理層以及副總裁在內的400名受訪者接受了調查。 調查顯示,在已經部署BI平臺的醫療機構中,56%的機構提高了對患者的整體護理水平,48%的醫療機構表示BI和分析平臺的部署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更精確地做出決策,而47%的醫療機構表示BI分析平臺可大大節省開支。
彰顯決策價值
不容忽視的是,在企業經營決策問題中,不僅存在結構化的決策問題,而且還存在大量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決策問題。企業經營決策活動的復雜性還體現在,一些信息可以形式化表達,而另一些信息則是不可形式化表達。盡管充分釋放BI以及分析平臺的潛能還有待時日,為了達成完美的商業決策,還必須恰當整合企業的IT系統架構、數據結構和數據收集流程。精心設計的BI解決方案可以對比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的有效數據,為企業的運營領導人和高級管理層提供恰當的信息,以幫助他們正確地做出決策 ,拓展業務范圍。
在人與機器的交互過程中,針對決策價值的高低可以做出劃分,戰略決策通常更為復雜并缺乏清晰性,這些是必須由人類做出的決策。而依據大量有效數據做出的預測性判斷,機器則可以起到輔助性作用。
數據可視化是關鍵
傳統的數據庫系統早已不能支撐企業的決策分析,BI以及分析平臺的部署,既是企業的機遇也是挑戰。企業引入BI后的第一步就是關注其績效管理(KPI),從而有效管理企業的財務預算。下一步則是為BI的使用者直接提供BPM工具。這使得數據可視化成為商業智能的關鍵。
前不久,在業務應用研究中心 (BARC)進行的 BI Survey 15商業智能最終用戶獨立調查中發現,在受訪者中,Qlik客戶將可視化分析解決方案運用于廣泛場景中,重點用例包括儀表盤、企業報告、數據分析及可視化/數據發現。BARC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arsten Bange博士表示:“在業務優勢關鍵績效指標 (KPI)方面,Qlik在所有組別中排名居前,通過可靠的解決方案提供快速和直觀的數據見解,這是該產品為客戶機構的各類決策者帶來的顯著優勢。”
在收購DataMarket之后,Qlik于2015年6月曾通過Qlik Cloud推出DaaS產品:Qlik DataMarket,同時推出了Qlik Sense Cloud。此后不久,企業用戶就見證了Qlik Sense Cloud 帶來的價值,正如Lionbridge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Marc Osofsky所說:“我們公司在東歐的團隊需要可以將來自多個操作系統的信息整合的分析工具,最終我們選擇了Qlik,其性能令我們大吃一驚。”
當我們駐足并觀望BI給企業帶來的創新體驗時,是否會忍不住思考,在人機交互變得愈發密切的未來,機器是否會越俎代庖,取代企業決策者的價值?其實不然,人類優于機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創造性,人類會做出意想不到的決定,甚至是看起來錯誤的決定。
市場營銷大師Paul Arden說過,創造力需要我們承擔風險,也有可能做出錯誤決定,但BI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完美的決策能力,來自決策者,也來自商業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