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敏 許湘軍 劉云
摘 要: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核心是“通過問題解決”進行學習。通過培養學員的問題意識,鼓勵學員勇于提出問題,發展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學員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途經。課堂教學過程可看作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讓問題成為教學的中心。
關鍵詞:任職教育;問題中心;教學模式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員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讓學員提出問題,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全員參與性。其核心思想就是 “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是對舊的教學模式的突破和創新,它突出了教學活動中學員的主體地位和教員的主導作用,兼顧了教學雙方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利于在更廣闊的空間獲得更高的教學時效。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模式的運用,對軍隊中級任職教育教學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1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內涵
傳統的教育比較重視培養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卻忽視了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敖逃恼嬲康氖亲屓藗儾粩嗟靥岢鰡栴}和思考問題”?,F代教育已將培養學員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培養學員的問題意識,鼓勵學員勇于提出問題,發展學員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個人綜合軍事素養的一個重要途經。
問題,能夠激起學員的探究欲望。教員用問題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激活學員已有的基礎知識,使學員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學員通過對問題的主動探究實現知識結構的完善,通過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間的相互探討實現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學過程可看作是一個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讓“問題”成為教學的中心。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是將問題作為發展學科能力的載體,以整體設計的問題鏈有機地串聯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員的提問誘發學員產生疑問,進而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教員設計情景啟發學員發現問題,通過教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學員獨立思考或討論方式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努力喚起學員的思維活力,并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整合。
2 構建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優勢
中級軍事院校的學員,絕大多數來自作戰部隊并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具有初級軍事院校的學習經歷和部隊多年工作經驗,且思想活躍,有強烈的探討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熱情。學員特點及提高其理論素養與崗位任職能力的要求,使得以“問題”為中心成為軍隊中級院校任職教育中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2.1 利于挖掘主體潛能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是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員的幫助和指導下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溝通啟發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從學員的知識結構、水平出發,通過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引導學員全員參與,通過情境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等環節,壓力與動力雙向趨動,不僅提高了學員的綜合素質,錘煉了學員實際工作能力,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挑戰性,能夠促成學員開動腦筋和創新思維,提高學員的獨立性、創造性和學習能力,為今后進一步提高素質和能力打下智力根基,正所謂的“授人以漁”。
2.2 實現教學互動相長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把作為人的獨特本質的創新能力引發出來,讓學員敢于質疑,善于突破。在中級軍事院校任職教育中開展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員講授為主的 “我講你聽”方式,讓學員更主動地查閱資料、收集數據,更主動地獨立思考鉆研,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去問、去辨,通過思想碰撞,在紛繁復雜的情景中打破思維定勢,探尋更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方案。這種教學模式對引導學員學習和研究新軍事變革中軍隊建設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由于學員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和實際工作經驗,使學員成為教學中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員可以借助學員資源進行現場調研,可以充分凝練學員在平時學習和實際工作中感悟到的意見和觀點,從學員那里吸收營養,為今后教學科研提供儲備。
2.3 激發學員學習興趣
新時期人們的一個重要思想特點,就是民主意識、平等意識、自主意識大大增強了,他們不愿單純處于被別人說教的地位。調查顯示,中級任職院校的學員思想活躍,加之所具有的理論基礎和實際工作感悟,他們更加渴望以平等的身份和別人討論問題、交換意見,并希望自己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能得到別人的重視、認可和尊重。那種“我講你聽”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新形勢下已凸顯出其枯燥乏味的弊端,并使學員產生了明顯的厭倦情緒,已成為一種刻板低效的教學模式。而“問題”中心式教學模式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為始終,期間涉及的內容豐富,形式生動,適應學員的心理特點,能夠激發學員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熱情,變被迫性“要我學”為主動性的“我要學”。
2.4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在中華民族人文傳統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種彌足珍貴的人脈關系,歷來受到人們的珍惜、敬仰和推崇,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過去那種“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反映的是教學主客關系,把教員與學員放在實際上的“不平等”的位置,顯然影響著學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更無力發現和解決師生關系中現實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并且使師生關系在總體上缺乏“質素”,即使是有“含金量”的師生關系也往往是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小范圍”的甚至是“個別的”關系。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既凸顯了學員的主體地位,又突出教員的主導作用,變“主一客”為“主一主”關系,這種師生關系符合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和諧內部關系的要求。同時,通過落實“問題”中心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通過在更廣闊的空間內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教員與學員的相互聯系、相互了解和相互補充,從而在深層次上豐了師生關系的“質素”。
3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實施中應抓住四個關鍵點
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是前提,問題應用是關鍵,應自始至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員,最大限度地突出“問題”的中心地位,有效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重點抓住以下四個關鍵點:
3.1 準確把握學員心理,努力激發其學習動力
從一定意義上說,問題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角是學員,其積極主動參與是保證教學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員在組織實施問題中心教學的一個重要基點應放在努力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上,使其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只有準確把握學員的心理特征,才能有針對地采取措施,使學員在思想上接受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轉化為自覺參與學習的主動行為。
一般來說,學員面對“問題”有兩種心態:第一種是不愿意出頭,怕說錯或說得不好,因此能不發言則不發言,存在一種消極觀望的心態;第二種面對“問題”認為是展示自已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和場合到了,存在躍躍欲試和爭強好勝的心態。針對這兩種心理特征,教員在激發學員積極性時應著重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幫助學員克服畏難情緒和觀望心態;二是要激發學員的表現欲和成就感。在具體操作層面,首先要引導認知,即提高學員對“問題”中心教學模式的認知程度,既要把“問題”與課程教學聯系起來,又要把“問題”與學員工作崗位聯系起來,強調“解決問題”是培養、鍛煉和展示他們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其次是鼓勵信心。要結合各班次學員的具體情況,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增強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心??傊虇T要通過各種方法途徑,促使學員的心理從起初的消極觀望轉變到主動參與上來。
3.2 精準選擇教學主題,緊貼軍事斗爭實際
“問題”的選擇要圍繞當前軍事斗爭準備的重難點問題,要與學員任職崗位緊密相關,確?!皢栴}”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典型性。“問題”的選擇首先要有現實意義,要盡量貼近實戰、貼近實際、貼近時代,是部隊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和熱點問題,必須是真實、具體的問題,這樣才值得探究,才能激發學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皢栴}”的深度要適當,讓學員有一定的探究空間。問題過大,涉及方面過多,就難以突出重點,難以深入研究,就會弱化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會使學員摸不著邊際,也不能激發學員學習的情趣;問題過小,又會失去主題研討、合作探究的意義,也會使學員認為是老生常談,不能激發學員的積極性。“問題”應該能使學員從某個環節或某個切入點選擇方向進行層層研究,從而全面分析解決問題。因此,問題設定要注意學員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要兼顧學員潛移默化的能力提高。
3.3 全程掌控教學進程,發揮好教員的引領作用
教學活動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過程集合體,只有精心組織好各個環節的活動,教學才能按照既定的計劃推進,并達到預期的目標。而要保證教學環節的順利推進,教員必須實施進程控制。在以“問題”為中心教學中,教員應將自己定位為主持者和引導者,通過設疑提問和啟發誘導,適時充當學員思想碰撞的“催化劑”,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推動和引導學員深入思考,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教員的“催化劑”作用主要體現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在廣度上,教員要讓學員更加全面地分析理解問題,求新求全,不要停留在顯而易見的個別問題上。在深度上,要以學員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突破點,步步設問引導、層層剖析深入,充分發揮群體作用,在思想碰撞中獲得正確的結論。這樣,既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學員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和啟發,從而達到群體互動、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員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注意發言討論的進程和內容,不能只做一個旁觀者,任由學員獨自夸夸其談,而應以教學內容為主線對學員進行積極的引導,避免跑題或在枝節瑣碎問題上糾纏不清。教員對學員的觀點不要輕易下結論,隨意判斷正誤,而是在最后對學員的各種思想和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對問題的分析結論。
3.4 適時進行反思總結,努力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與其他形式的教學有顯著的區別,教員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和完善。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要掌握詳細的資料,把“問題”想全想透;根據教學對象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做好課前調查,認真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多種預案;突破學科限制,整合相關知識,拓寬教學思路。其次是課堂教學要活躍。要當好稱職的“導演”,迅速把學員帶入問題情景,進入角色;善于調動學員的思想情感,激發創新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善于發現和捕捉學員發言中的創新點,倡導求異思維;善于疏導,駕馭教學進程,及時化解或轉移與教學無關的爭執,保持教學的正常秩序。最后是教學組織要務實。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教學討論的重點是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應用能力,要力戒淺嘗輒止的討論課或研究報告課。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邀請相關學科的專家教授,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運用集體的智慧和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柏華.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5
[2]張掌然.問題的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2.
作者簡介
劉忠敏,武漢軍械士官學校防空火控系副教授,大校。
許湘軍,武漢軍械士官學校防空火控系主任,副教授,上校。
劉云,武漢軍械士官學校講師,中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