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摘 要: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對利率風險的管理越來越有必要。以利率論為基礎,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問題,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所具有的特點,并對利率風險管理的前景進行了探討,最后對相關問題提出了恰當對應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多元化;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利率市場化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同時也是我國金融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與此同時,在金融理論研究方面也是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利率可以說是一個敏感神經,這種敏感性不僅僅對于一個國家甚至是對于國際市場來說都是存在的。亨利考夫曼是美國有名的金融分析師,他曾經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市場的變化到目前為止,能夠通過利率來表現出來”。格林斯潘是原美聯儲局主席,他的每一次的利率調整的模糊性表達都會導致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股票市場的波動和公眾的期望的變化。利率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標準,這是一個變量,這種變量能夠將實物部門和金融部門聯系起來,同時它也是一種主要的樞紐,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連接起來。由此可見,對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來說,利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狀況的分析
管制利率下,因為一般不存在市場利率,我國銀行利率風險由市場利率變化導致的現象是不存在。那么,這樣一來的話,控制利率是不是就沒有任何風險呢?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控制利率不等于利率不變,由央行發布的利率調整所引起的國內市場利率的波動也是不相同的,而利率的調整會對中國商業銀行的收益產生很大的影響。風險和收益并存,因此利率風險隨之而來。而利率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現:
1.1 存貸款利率調整引起的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與存款和貸款利率調整有關,這種調整會引起不同的利率風險。貸款和存款的利率調整在中央銀行對利率做出調整的時候通常是不一致的,與此同時,銀行凈利息收入的變化也可能會受貸款利差的變化影響。當然,這些變化并不都是壞的,凈利息差擴大時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而當這種利差縮小的時候卻是沒有益處的。
1.2 銀行存貸款利率重定引起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主要是以貸款為首,而負債主要是以存款為首。當利率做出調整時,利率風險可能會受到利率的管理和法律規定期限的影響。當前我國對于利率管理體制的規定是:定期存款的利率是按照預先設定的來計算的,活期存款的利率利息是按照結算日期的規定利率進行結算的,利息是每年進行結算一次;短期貸款是按照貸款合同核定的,根據相應的貸款法律,按照預先設定的利率來核算利息。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在這樣的利率管理體系中變化時間是不一致的,存款利率重置時間長于貸款利率的持續時間,商業銀行利率調整將面臨更大的利率風險。
1.3 政策性利率風險
根據相關數據可以知曉,在1990年儲蓄保值使商業銀行開放面臨巨大的風險。以1993年保值儲蓄存款為例,在1994年下半年保值補貼平均補貼率是9%。毫不夸張的估計,在這一期間內,商業銀行將不得不支付利息約1500億人民幣。
2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具有的特點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是體制性風險。在西方,一般是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和調整銀行貸款利率來改變市場利率的方向。中國的利率設置和重組是集中于中央銀行利率,與西方有別的是整體存貸款利率都受中央銀行利率影響,還能對不同存、貸款利率結構形成影響。我們由此可知,國家對利率的政策性調整屬于我國銀行直接引發利率風險的誘因。可見,就這個層面而言,我國利率風險自然屬于無法回避的體制性風險。
控制利率利息使其在一段時間確定下來,最初的市場利率波動風險實際上融合了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在一起交織連結。利率管制從而使利率波動的風險得到相應的消除,有效的資本分配受到影響,但也使質量下降,并導致尋租現象的發生,使銀行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的極大增加。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體系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實現多樣化的資產與負債結構,并且商業銀行相對較弱的貸款結構調整能力,當面對利率變化并進行相關風險避免時,在結構調整方面商業銀行一般很難進行。
3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現狀
3.1 管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當前的金融體系中,對于管理,商業銀行基本上是被動接受者,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更是很少涉及到。現階段,我國的商業銀行利率方面存在較大風險,這其中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缺乏相應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管理能力不夠的。首先,國有的商業銀行對銀行規避利率風險的要求并不高,原因在于國有商業銀行管理中的目標是有效實施貨幣政策和金融安全,即使是在商業銀行非盈利方面也沒有較為明確的規定。而安全性和流動性是流動資產負債管理的重點,這對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尤為注重,商業銀行卻不太重視盈利層面,因而十分欠缺監管利率風險。其次,金融產權制度在商業銀行不易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很明顯,沒有激勵,就沒有動力管理利率風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管理能力是很欠缺的,這使得對于債務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的不確定性增大,擁有充足的時間來管理風險是商業銀行一大難點。并且銀行經營管理同資本市場差距比較大,這使得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工具缺乏,人才管理工具和技術落后。
3.2 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
現如今,我們的國家在實現利率市場化是按照“五前五后”的模式一步一步來完成的。然而,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要求是十分急迫的,我們應該加快完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步伐,努力盡早的、科學的、合理且有效的實現利率風險管理。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利率風險,還具有產品化階段的周期性風險。利率市場化后,往往伴隨著利率上升,大幅提高利率,將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系統。但是現在,利率在我國大幅度升高的金融機構并不多。對于市場化的利率,銀行面臨的風險十分大,包含毋庸置疑的利率風險。風險壓力之大與其風險防范能力的嚴重不對稱性,使我們國家的銀行業受到很大的威脅。
3.3 利率風險管理的實施及障礙分析
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正在迅猛發展,然而對利率風險管理卻十分欠缺,這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潛在風險,利率風險問題的解決越來越有必要。自1990年代以來,我國中央銀行對調整利率市場環境進行了模擬,一步步將銀行非優質資產都剝離出去,這就漸漸凸顯出利率風險具有的重要性。值得我們去關注與思考的是,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要盡快完成利率風險的管理,并且要在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前完成。因此,面對利率風險問題,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先從風險意識方面進行加強,并慢慢開始對利率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優化。
4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對應的改進措施
4.1 增加銀行非利息收入,提升銀行整體盈利水平
使非利息的收入比重抬高,且激發銀行潛在盈利能力。國有銀行利息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貸款利息的收入,這項收入大概占的比例按照1999年的數據來看已經超過了80%。通過借助發展其他投資業務,非利息收入占比在商業銀行提高,進一步使銀行整體盈利增長的穩定性得到保證,進而減少銀行管理利率風險的不利影響。
4.2 適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
商業銀行應該在面對利率風險時改變以往的消極態度,用積極的眼光和態度去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不斷積極的研究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應對利率風險,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更應在利率變化情況的結果預測方面加強,加快探索與研究安排資產負債表外的操作技術。
4.3 實現資產多元化以分散風險
我們可以嘗試分散風險,通過利用資產多元化的形式來實現。現有模式下,商業銀行也對綜合化和全能化的條件十分缺乏,銀行可以在證券持有的資產方面適當增加,并且在個人消費信貸上面提高相應的比例,這樣才能夠使風險分散開來。
4.4 加強負債管理,擴寬融資渠道
加強對負債的管理,使得現有融資渠道加寬。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負債主要是被動性質的負債,被動負債容易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商業銀行也很難調整差距。由此可見,在融資渠道方面,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逐步加寬起來,使得主動負債加大。對于籌集資金也有很多的辦法,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的方式等。預測利率趨勢應是商業銀行應倍加關注的,在恰當時機要用低水平的利率借更多的錢,高利率時少借一些錢。
5 結語
在當前我國利率管制的條件下,經過一些分析我們能夠發現,從1995年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面對利率風險越來越巨大,如果利率繼續削減下去,將會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相當不利,這種后果在國有商業銀行中會十分明顯。與此同時,利率較低會使得我國商業銀行有降低利率風險的趨勢及傾向。我國商業銀行就利率風險管理來說還是相對薄弱的,同時也對管理能力十分欠缺。本文從利率風險狀況著手分析,存在諸如存貸款利率調整引起的利率風險、銀行存貸款利率重定引起的風險、政策性利率風險。并有針對提出改進建議,如增加銀行非利息收入,提升銀行整體盈利水平;適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實現資產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加強負債管理,擴寬融資渠道。在今后,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并不斷完善利率風險的管理機制和政策,但實施利率風險管理仍將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我們需要一步一步耐心的去解決。
參考文獻
[1]賀國生.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度量模型與管理模式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朱霞,劉松林.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2).
[3]李春紅,董曉亮.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4)
[4]張恩光,劉仙龍,趙春田.淺談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J].中國科技博覽,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