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話題
近期湖北運管局因虛列會議套錢原局長石先平用公款送禮對頂風違紀違規支出等問題負主要領導責任不僅被省紀委給予黨內嚴重警告還免去其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職務作為黨員干部您對此作何感想
“公款送禮”被免職,警鐘依然長鳴
麻城 羅萍
“公款送禮”被免職是咎由自取、貫徹“八項規定”精神是一場持久戰。黨紀沒有“自留地”,沒有試錯的空間和土壤。每一名黨員干部,不能把鐵規當成“稻草人”,別等被“高壓線”觸電之后才深感“切膚之痛”。
茅箭 大道至簡
“公款送禮”的背后,更值得深思的是:在中央三令五申下,為何還有領導干部頂風冒險搞變通公款送禮?看來,公職與權力仍然勾聯在一起,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不計成本冒險,是權力給了他私欲無限膨脹的真空。從嚴治黨不僅要上行下效,更需要人人成為不徇私的“黑面包公”。
為農民工發工資的喜與悲
近日,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現場為農民工代表發放1010萬元被追回的工資。這筆巨款來自南陽市3起拖欠農民工案件,共涉及700余農民工兄弟。
這是一則讓人喜憂參半的案例,在依法治國的今天,仍然存在著很多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黑心老板,還存在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漏洞和死角。您對此有何評價和建議?
五峰 陳振洲
針對農民工討薪難,亟待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在招標過程中,中標者要先向職能管理部門預付押金或指定專戶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這樣,如果老板到年關不給農民工發工資,職能部門可直接從指定賬戶劃轉支付。同時,地方政府每年評比信譽工程隊或施工單位時,還須將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施工單位當眾曝光,使之在業界如同過街老鼠。
微話題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雷鋒精神之所以不斷地得以弘揚廣大、歷久彌新,就是因為雷鋒精神的平凡而偉大,他用短暫一生所展現的普通人的精神境界,成為感召和引領國人追求和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的一面旗幟。
而今,我們如何象雷鋒那樣,開啟心靈向善的力量,讓雷鋒精神在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想的征程中繼續延伸?
雷鋒精神是助推時代的動力
十堰 曉晴
雷鋒精神是時代的號角,民族的旗幟。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需要國人認真學習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無私奉獻、勤奮敬業、助人為樂等社會新風尚潛移默化植根于國人心間,形成a向善向上的社會力量。同時,弘揚雷鋒精神,更需要輿論支持,形成“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可恥,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光榮”的社會風尚。
通化 文武
雷鋒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然而在社會生活中,“因好心助人反被訛詐”的事件時有發生,引發了“老人摔倒該不該扶?”“他人遇到困難該不該幫?”等熱點話題。其實,在我們身邊一些拾金不昧、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依然層出不窮,而當他人面臨危難之時視而不見、麻木不仁者畢竟是少數。當下,在我們構建和諧、文明社會之時,迫切需要雷鋒精神永駐心靈。
孝昌 宋志紅
項目工程一般是與有資質的公司通過招拍掛形式形成合同,項目工程部應嚴格履行合約如期交付公司款項。而公司再交付分管負責人建設,然后形成層層轉包,所有的大小包工頭會在轉包中克扣農民工報酬。經過層層壓榨,一些蠻橫無理的下層包工頭便將所剩無幾的工錢攬入懷中,故意拖延不發或者少發,并慫恿工人聚眾上訪,從而獲得更多報酬。因此,勞動監察部門一定要加強監督管理,對層層轉包者予以經濟處罰,并試行農民工工資一卡制,以按月及時足額支付。
綿陽 楊維兵
各地院長紛紛親自辦案,為農民工維權,此舉值得肯定和推廣。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依法嚴懲拖欠行為,將拖欠企業和老板列入誠信“黑名單”,并讓他們為此付出代價。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好農民工工資問題,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人社、住建、工會等部門須深入一線調研,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拖欠農民工血汗錢的黑心老板永遠沒有“市場”。
取消編制,涉入改革深水區
今年,人社部要重點研究編制創新改革,特別是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對相關改革的影響。在人們看來,取消編制可以解決編內、編外“同工不同酬”的遺留問題。您對此有何看法?
武昌 郭文婧
取消高校、公立醫院等的事業單位編制,目前已經水到渠成。取消編制的意義,不僅在于解決編內、編外的歷史遺留問題,更在于為落實自由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核心打下堅實基礎,以專業領域內的服務質量來競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保障。取消編制,有利于優勝劣汰,既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又可以釋放和激活人力資源。
當陽 駿驊
編制規模的擴大,無論如何也趕不上事業單位的發展速度。由于編制內用人備受束縛,一管就“死”,使用人單位的自主權難以落實。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事業單位理應打破“編制”束縛,取消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真正做到“按事設崗、按崗聘人”,并根據單位性質和社會功能來確定財政定額或定項補助的范圍,并逐步調整經費供給渠道。
公開陳滿案是司法進步新亮點
宜昌 正周
公開陳滿一案,我以為確實是一大進步。在有錯就改的同時,還應當做到有錯必究。對于司法戰線而言,注重真憑實據,才能彰顯司法公正。只有證據確鑿才能定性,才可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如果案件在偵辦和審理中萬一出現問題或瑕疵,則需要承辦人以積極心態去正視和面對它,當糾正就一定要糾正,當賠償就得賠償,以豁達之心公開實情、接受監督,及時改正錯誤。
杭州 魏英杰
公開平反冤假錯案的詳情,不僅是在向社會昭示正義必勝,讓人們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還可讓人了解冤案何以產生,從中深刻反思,吸取冤案教訓。一起冤案發生的背后,必然涉及公檢法等環節的疏漏、錯誤乃至于違紀違法的行為。如果連冤案重審、平反都害怕見光,又如何讓人們相信,這起冤案得到了徹底糾正和追責?平反冤假錯案不能怕公開。
微話題
春節之前,最高院指令浙江高院異地再審的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終于有了結果。
2月1日,浙江高院在海南美蘭監獄宣布撤銷原審判決,宣告陳滿無罪。
向社會公開平反冤假錯案的詳細情況,讓人們了解冤案何以產生,從中深刻反思,吸取冤案教訓。因此,公開既是勇于承認錯誤的表現,也能助推司法進步。您贊成這一說法嗎?